1、小颗同学在黑板报上看到几句散乱的语句,请帮她重新排序,下面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他在动手写的时候,不但要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是增减的。
②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③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④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
⑤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A.②①⑤④③
B.②①③⑤④
C.⑤②④①③
D.⑤④②①③
2、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静,是一颗平常心,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境界。②守静,就是要做一个身置闲处,内心安静的人。③周国平的散文集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④安静,是为了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⑤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⑥一颗冷静的心不仅可跳出世俗的羡慕,还可拥有闲散的志趣。
A.“平常”是形容词,“安静”是动词,“虚名浮利”和“跳出羡慕”都是并列短语。
B.“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这个句子中,“丰富的”做定语。
C.“一颗冷静的心不仅可跳出世俗的羡慕,还可拥有闲散的志趣。”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④⑤要互换位置。
3、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该书又名《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左传》,记录了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
B.莫泊桑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品有《羊脂球》、《项链》等,他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C.“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群体。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在他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则刻画了传统“儒林”外的读书人的众生相。
D.《简▪爱》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富有激情和诗意的语言描写了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我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们曾学过他的小说:《社戏》《故乡》《藤野先生》等,还学过他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陶行知,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谈创造性思维》。
D.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贞观二年①,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②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③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④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注:①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 ②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③谏:委婉地规劝。 ④朕:古代帝王的自称。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B.掇数枚而咒曰(摘取,选取)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品尝) D.所冀移灾朕躬(身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⑵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3】(甲)文中的范仲淹和(乙)文中的唐太宗,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是什么?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精神,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7、读下面一则幽默,按要求作答。
难以从命
玛丽坐在座位上,嘴里拼命地嚼着口香糖,脚却伸到课桌旁的通道里,被老师发现了。“玛丽!”老师严厉地大声叫她。“老师,什么事?” 玛丽问。老师正色道:“把口香糖从嘴里吐出来,把你的脚放进去!” 玛丽从容不迫地站起来,笑着说:“对不起,老师。如果照您的话去做,实在很难办到。”
①老师的话原意是
玛丽却故意理解为
②修改划线处老师的话语,使之句意明确,让女生不会难以从命。
改句:
8、古诗文积累。
(1)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2)《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蕴含其中的诗句是“ , , ”。
(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同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炳烛而学
①晋平公姬彪在位期间不学无术。到了老年,忽然产生了要学习的欲望,但又感到来日不多,怕学不好,因而心情十分矛盾。
②一天,晋平公对师旷说:“乐师,寡人已经70岁了,很想学习,恐怕为时已晚。”
③师旷说:“君侯既知时间已晚,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
④晋平公想:“我说时间晚是指年纪大,而不是夜晚,他却让我点亮蜡烛,这不是开玩笑吗?”
⑤师旷说:“我听说过几句话,不知君侯有兴趣听没有?”
⑥晋平公说:“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⑦师旷说:“在少年时期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前途无限;在壮年时期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光辉正盛,大有前途;在老年时期好学,好像蜡烛的光亮一样,它的光亮虽然不如太阳的光辉,不也比在黑暗中走路更强吗?”
⑧晋平公拍手叫好说:“说得好啊!”
【1】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师旷是如何消除晋平公“很想学习,恐怕为时已晚”的顾虑的。
【2】读了上面的这则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围绕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释。
写作提示:①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②不少于100字。
10、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 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1】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成语谐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请还原文段④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
【3】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边划线内容的表达效果。
(1)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2)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
【4】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
【5】结合文段⑩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6】积累链接:初中阶段我们曾学过冰心的作品《 》,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是饱含童真与母爱的智慧之作,深受印度诗人 的影响。
11、(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虑于微终成患
辛士红
①某年秋天,有两位领导来到陈云同志的住所汇报工作,临别时要留下他们带来的两盒葡萄,陈云坚持不收。对方恳切地说:“这不是送礼,只是让您尝尝。”陈云领受了他们的心意:“我吃十颗,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带回去。”陈云慎小慎微、严格自律的精神,令人感怀。
②任何人的腐败堕落,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微疵到大错的过程。“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事小节上的放纵,对一个人品行和作风的影响是渐进的、隐蔽的,却也可能是致命的。犹如温水之于青蛙、蚁穴之于大堤,常常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陷于困境,在温情脉脉中缴械投降。
③唐代名相陆贽清廉刚正,但也有官员埋怨他不近人情。唐德宗得知后劝他:“清慎太过,都绝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鞭靴之类,受亦无妨者。”谁知,陆贽对此不以为然,撰文进谏:“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装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日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在他看来,“涓流不止”发展下去必然是“溪壑成灾”。
④从近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干部“眼里看得破,肚里忍不过”,被一条烟、一张卡或一个红包诱入了陷阱。想当初,他们要么抱着“小节无害”的心态,“小吃小喝不算过,小拿小要没什么”;要么存在随波逐流的想法,“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要么怀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周围都这样,何必假清高”;要么玩起投桃报李的游戏,“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结果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不得不吞下无法挽回的苦果。
⑤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为两打香烟的开支惴惴不安:“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今天,每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和考验更多,只有始终保持一颗敬畏心、平常心,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意识,才能在慎微中积下尺寸之功,锻造金刚不坏之身。
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在远离大集体、聚光灯和风暴眼,因为不便监督和管控,其所作所为,更能真实地检验和反映出一个人灵魂深处的高洁或污浊。也正因此,慎独慎微当成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与修养自觉。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2月16日04版,有删改)
【1】(小题1)简述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小题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小题3)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党员干部逐步堕落的原因有哪些。
【4】(小题4)请简要写出全文的论述思路。
12、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从未止步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人生如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 才可能说:谢谢你。
青春是一种宣言,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是一种勇气,奔跑着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青春是一种年轻的心态,它永远不会消逝;青春具有永恒的魅力,它愈发历久弥新。
——《朗读者》关于“青春”篇卷首语 读了上面的材料,对于“青春”,你有怎样的经历、感悟或思考?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