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亳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加冠”的“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崇祯五年”中的“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始龀”指七八岁。

    B.“李代桃僵”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借指以此代彼或替人受过;“杜陵”是地名,“杜陵梦”是思乡之梦;“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C.《红楼梦》中的“清客”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是指《尚书》。

    D.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的作者分别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和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 2、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校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校长刘伟说。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B.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味觉麻木了呢?

    C.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D.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的新装》作者是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品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是敬辞,“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贵姓”“惠顾”是敬辞,“拙作”“寒舍”是谦辞。

    C.《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赐给观音菩萨“金紧禁”三个箍:紧箍套在孙悟空头上;禁箍收了守山大神;金箍收了红孩儿。

    D.1928年,鲁迅将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其中《五猖会》《琐记》《藤野先生》叙述了他远离故乡之后,到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骥遇伯乐

    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注释)①骥():千里马。②齿至:这里指(马)正当盛年。至,最好的。齿,年龄。③服:拖,拉(车)。④申:通“伸”,伸展。⑤折:弯曲。⑥湛:同:“沉”。胕:同“肤”,皮肤。溃:乱流。胕溃:意为皮肤上的汗水乱流。⑦漉汁:渗透出的汗水。漉:口鼻中流出的白沫。⑧中阪:指半山坡。阪:山坡。⑨迁延:徘徊,停留不前的样子。⑩纻衣:麻衣。幂:覆盖,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等: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___________

    (3)伯乐遭之  之:_____ (4)辕不能上  负: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3对(甲)(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甲)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乙)的寓意是:只有遇到知贤重才的人,有才有志之士才能有抒发胸怀的机会。两文都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C.(甲)文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乙)文“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原因是它看到伯乐“下车攀而哭之,解衣以幂之。”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4请你说说重庆医科大学吸引人才的办法是什么?你认为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材料链接)

    2018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向全球顶级学者发出了一则招聘信息,以1000万元一2000 万元的研究经费和不低于200平方米的住房向诺贝尔奖获得者抛出橄榄枝。同时还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发出了招聘信息。

    重庆医科大学表示,他们自身有不俗的科研实力,但为了占领学术的制高点,建设世界一流学校,学校愿意花重金招纳各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雁声”从视觉、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2】前人评述此诗通篇不着一“忆”字,却“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请选择其中一联加以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班级开展“诗意青春”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体悟诗情】

    中国是诗的国度。走进诗歌,就是走进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青砖斑驳,碧草萋萋,百花争艳,万物归春。一位婷少女,撑着油纸伞,踩着高高低低的石子路,脚步在低吟一首平平仄仄的诗歌,不断寻找着前行的韵律……

    诗歌是中国人精神的栖息地,我们漫游在诗行里,为之欢欣,为之忧凄,为之深思……倘若你踏上诗歌的沃土,就能采撷清香的谷去读诗吧,从诗歌中汲取力量,丰厚我们的底蕴;去悟诗吧,在诗中养精神,滋养我们的生命。

    诗歌已经渗透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旅途中如果没有诗歌,脚步会凝滞;生活中如果没有诗歌,岁月会褪色;成长中如果没有诗歌,青春会萎缩;生命中如果没有诗歌,心灵会干。今天,通过诗歌的文化盛宴,让我们发挥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1】晓宇同学拟写了上面的主持词。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加点的字“娉、穗、濡、涸”,读音依次为“pīn   shuì      hé”。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青砖斑驳”“汲取力量”“心灵依托”,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D.选文最后一句话有语病,应改为“今天,诗歌的文化盛宴,让我们发挥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品读诗韵】

    《太阳的话》

    艾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创作于1942年1月14日

    【2】在经典诵读分享会上,小华同学准备选取《艾青诗选》中的《太阳的话》作为自己的朗诵篇目。请你完成对话,帮助她准确把握这首诗。

    小华:这首诗的标题是《太阳的话》,所以诗中的我”指太阳,“你们”指国人。

    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读来让人温暖明媚。同时,这首诗读来又让人倍感亲切。因为________。(请结合诗歌内容,从所运用的人称角度分析原因)

    小华:如果配乐朗读,你认为背景音乐是选择慷慨激昂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我:我认为应该选择__________的。

    【改写诗歌】

    唐诗卡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示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乌鸦的哀鸣

    穿透了江边结霜的老枫

    月亮落下化作跳跃的渔火

    客船中枕着寒风的

    是颠沛的愁容

    唐诗改写:

    【3】班级开展了“唐诗改写”趣味活动。请你参考上面的示例,将唐诗卡片上的诗歌改写成一首现代诗。

    【改写要求】①保留原作主要意象,体现原作意境;②语言凝练,具有诗意;③可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意蕴。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2)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收尽春光。(秦观《行香子》)

    (4)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湖心亭看雪》中用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战争的参与者可能是你不曾注意过的一些生物,阻击的对象或许是一株平凡的草木,或许是轻盈的昆虫。它们一旦翻山越岭、远涉重洋在异地他乡集结起来,就会向当地的土著生物、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发动进攻,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这就是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入侵物种往往带来多种复杂且多变的危害。具体而言,其导致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项:

    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如引自澳大利亚而入侵中国海南岛和雷洲半岛许多林场的外来物种薇甘菊,由于这种植物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从而造成土壤极其干燥,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此外,薇甘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曾一度严重影响整个林场的生产与发展。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第四,外来物种入侵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想要彻底根治已入侵成功的外来物种是相当困难的,实际上,仅仅是用于控制其蔓延的治理费用就相当昂贵。在英国,为了控制12种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在1989-1992年,光除草剂就花费了3.44亿美元。同样,中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10亿元,由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近100亿元。

    (选自“人民网”2022.11.18,有删改)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数量呈上升趋势,成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19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针对外来入侵物种问题,我国的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这一问题的解决也要依靠社会和个人的努力,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人人有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徒法不足以自行。巩固国家“生物安全防线”,不仅要完善生物安全相关法律体系、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社会公众也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同守护你我美丽家园。

    (选自“中国科普网”2022.8.28,有删改)

    【材料三】

    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措施分为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预防需要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预警机制,评估体系,加强对有意引种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和监督管理;其次要加强检验检疫工作,拦截通过主要通道无意进入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最后要广泛普及知识提升全民防范能力。向公众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种类识别、入侵危害、防治措施的科普教育与宣传,逐步建立公众生物安全防护的道德规范,有效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使每个人都意识到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效避免由于相关知识缺乏导致的盲目带入或盲目放生。

    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方法可分为四类:一是物理防控。包括人力灭除、机械清除等;二是化学防控。利用化学制剂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此法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但容易波及到环境、本地物种以及人畜健康等;三是生物防控。包括生物替代和生物防治,生物替代是选用当地物种通过替代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是通过在原产地引进天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四是综合防控。将上述3种方法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单个技术的不足,综合治理外来入侵物种。

    (刊载于2022.11.18,有删改)

    【1】选出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携带病原微生物,从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B.外来物种入侵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C.我国在不断完善外来物种的管理制度,但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依靠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D.在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时,运用化学防控法最方便,见效也最快,但会影响环境和人畜健康。

    【2】根据【材料一】给“外来物种入侵”下定义。

    【3】班主任老师想出一期关于“外来物种入侵”内容的展板,向同学们进行科普宣传。请你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帮助老师设计三个展板栏目名称。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豆摇铃

    ①有时候,会在梦中听到那一片熟悉的声音,西风长长地拂过,大地上便响起了密集的声音,像无数根手指极快地弹着纸片。清脆又略带一点点钝感的声音,随着风的疾缓,如波浪般起伏。

    ②在我们这片黑土地上,那个年代,种植得最多的庄稼,除了玉米,就是大豆。而我们叫黄豆,儿时所说的大豆,却是菜园里另一种东西。生长的过程中,在满地的庄稼里,黄豆是最低调的。它不像玉米那样直直,也不像谷子那般纤纤,更不像高粱那么亭亭,但是它们很和睦,虽然长到最后也没有一米,却是枝叶交错,不分彼此,渐渐地挽成一片。

    ③我们时常奔走追逐于田地里,隐藏,寻找,欢笑,却极少踏进黄豆地。因为枝叶密集,行走困难,也不利于躲藏,而高高密密的玉米地和青纱帐,却是极佳的去处。渐渐地熟视无睹,在未来的某一天,忽然想不起黄豆开花时的样子。问母亲,母亲的话如一阵柔柔的风,吹散了笼罩在旧时光上的迷雾,我又看到了那些花儿。

    ④黄豆花儿也低调,不张扬,很小,三五朵挤在一处,雪白或淡紫。黄豆花儿类似于一种女子,乍看之下平凡,细看,看得时间越长越好看。像一只小小的蝶儿立在那儿,翅膀竖起并拢,在微风里轻颤。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平凡的花儿在大地上默默地开谢。就像邻家的那个女孩,每天放鹅,割草,采野菜,偶尔笑,或者辫梢儿上系一根红红的头绳,没人注意到。

    ⑤当黄豆结荚的时候,便生动了许多。一嘟噜儿一串儿,碧绿碧绿,还不丰盈,怯怯地聚在一起,悄悄地张望着这个人间。当它们熟悉了大地上的风和阳光,昼与夜,便迅速地成熟成长起来,走过青涩的时光,身躯渐渐饱满。

    ⑥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便开始幸福了。摘些青黄豆回来,带荚煮,熟后剥开荚,小小的豆粒碧意盈盈,清香无比。更多的时候,没有耐心去剥。我们拿起一个豆荚,捏着一端放进嘴里,一挤,用牙一撸,几个豆粒便出来了,大嚼,口齿留香。后来搬进城里,才知道这种吃法,叫煮毛豆。

    ⑦西风渐起,悄悄地把大地染上不同的色彩。黄豆也轻轻地换了装,不再绿意盎然,特别是那些豆荚,开始泛黄泛褐,就像泥土的颜色。用手一捏,豆粒已经有了韧性,也长到了最大。再过些日子,颜色便越发深浓了,已经干了许多。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总是偷偷地连秧割下来一些,在荒僻无人处堆成一小堆,点燃,看火旺旺地着起来。待火熄之后,在灰烬里翻找那些烧熟了的豆子,吃得满嘴满脸的黑。这是最好吃的时候,等到收割了之后,豆粒干得差不多了,烧的人就多起来,却远没有此时好吃。

    ⑧秋天渐深的时候,黄豆便一改两个季节的低调沉默。此时的它们,豆荚和豆粒都已经干爽得像最纯真的笑。在浩荡的金风里,豆粒欢快地碰撞着豆荚,摇响着一片喜悦。大地上都是它们的声音,而别的庄稼都已经垂着头沉默了,它们没有弯腰,却依然收获满满,且载歌载舞。我们站在田畔,看着那些声浪起伏着四处游走,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黄豆地上轻轻地抚过。我们也会摘下一串豆荚,摇动着回到村里,伴着一路细细碎碎的声音。

    ⑨祖祖辈辈传下来一个词,摇铃,竟然充满诗意。我摇着那一小串铃铛进了院子,立刻便吸引了所有禽畜的目光。我看见邻家的女孩,正在院子里跟着弟弟学习写字,辫梢依然系着一根红头绳,也在风里轻轻地摇着。

    ⑩黄豆收割以后,大地上便简洁了,黄豆地里只余一排排整齐的豆茬,镰刀斜斜地掠过后的痕迹,是一排排细细的尖。我们拿着四股叉或者二齿子,提着土篮子,去刨挖那些豆茬。有风吹过时,耳畔似乎还响着黄豆摇铃的余音。偶尔一只田鼠,在不远处匆匆奔过,东跑西蹿地捡拾遗落的豆粒。豆茬回去晾干后,交到学校班级,这是我们整个冬天烧炉子的柴火。

    长长的西风吹过长长的岁月,那一片摇铃之声,依然不时地起伏在心底,遥远而又亲近。远得隔山隔水,故土苍茫,近得入心入梦,闻之泪下。

    【1】细读文章⑥~⑩段,简要概括“我”儿时乡间的趣事。

    【2】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一嘟噜儿一串儿,碧绿碧绿,还不丰盈,怯怯地聚在一起,悄悄地张望着这个人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我们拿起一个豆荚,捏着一端放进嘴里,一挤,用牙一撸,几个豆粒便出来了,大嚼,口齿留香。(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3】“长长的西风吹过长长的岁月,……闻之泪下。”请对文章结尾这段话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4】本文有多处照应,请找出一处,并简析其作用。

  • 11、娘有一块玉

    李铭

    ①娘有一块玉,厚升见过。娘说,那块玉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传了十八辈,到了娘的手上。那块玉被娘视为珍宝,轻易不叫人触碰。

    ②那一年大饥荒,全村人都在挨饿。厚升和几个兄弟眼瞅着熬不过去了。娘在煤油灯下偷偷拿出那块玉,叫兄弟几个在被窝里挨个摸了一下。娘说:“你们都忍着点饿,等熬过这一阵儿,娘就把这块玉卖掉,这是一块值钱的玉,不但能够吃饱肚子,还能够给你们娶媳妇盖房子呢。”厚升哥几个非常高兴,他们小心翼翼地摸了一下那块玉,玉体圆润,有一股凉气直接从手指尖吸进来。厚升见过有卖家传宝玉的人家,卖了不少钱,翻盖了大瓦房。

    ③厚升兄弟几个都很兴奋,他们想办法捱过灾年。没吃的就去山上找野菜,挖草根,能干的哥哥还从洞里挖了一窝马蜂窝,里面有甜甜的蜜吃呢。爹走得早,娘拉扯大七个“挨肩齐”的儿子,不容易。可是娘有一块值钱的玉,激励着兄弟几个人。这是家里的秘密,不能告诉别人。度过艰难的岁月,玉就能够带来幸福的生活。弟兄几个内心充满了干劲,他们捱过了饥荒。

    ④后来日子过好了,解决了温饱,全家人还靠着勤劳翻盖了房子。厚升去问娘,要不要卖了那块玉。娘摇摇头说:“还不到时候呢。”厚升理解娘的苦心。这样的家传宝贝,要是出手过早,往往会吃亏的。村子里有的人家就是,很好的宝贝被收购的文物贩子花仨瓜俩枣买到手了,然后人家回身就卖个好价钱。

    ⑤大哥上学,哥几个一起劳动,攒钱,供大哥上学、娶媳妇、盖房子。大哥很快就成了家,有了娃,有了工作。哥几个又开始一起供二哥上学、娶媳妇、盖房子。兄弟们拧成了一根绳,都在努力。一眨眼,厚升兄弟七个都长大成人了。娘在每个儿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这样鼓励:“不怕,不怕,咱家还有一块玉呢,等实在周转不开的时候,咱们就卖掉。”这块玉,一晃在娘的手里已经四十年了。

    ⑥老六那年做买卖赔钱,公司眼瞅着没有运转的钱就要倒闭了。老六回家找娘,要娘拿出那块玉。那时候市面上兴起收藏热,听说邻村一个老爷子把家藏的一块美玉拿出来拍卖,卖了好几百万呢。娘在乡间跟着老七过日子。娘那时候老了,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七说:“现在娘跟着我过日子,我给娘养老送终,那块玉本应该属于我!”老六不同意,气愤地给兄弟们打电话,说了老七的“私心”。厚升也很快接到哥哥和嫂子们的电话,大哥惧内,家里的事情都是大嫂说得算。大嫂发出通知,哥几个趁着娘过八十六岁生日的时候,把那块玉的事情解决了。

    ⑦关于那块玉的归属,兄弟几个立场不同。老七觉得娘一直住在乡下,虽然哥几个按月也给了生活费,但是端茶倒水日常起居都是自己和媳妇在料理。就凭这个,老七和媳妇觉得那块玉自然要归属他们。老七和媳妇的态度马上遭到一片讨伐,反应最为激烈的是老六,老六指望着这块玉换钱救公司呢,所以极力反对老七独吞。大嫂子做事最为稳妥,这事按照她出的方案来。大嫂请省城的鉴宝专家,对这块玉进行价钱评估,然后公开拍卖,所得的款项按照八份来分。老太太最终跟老七生活在一起,多出的那一份钱就归老七。

    ⑧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娘不同意,就是不肯拿出那块玉来。老七趁着娘睡觉,把玉偷着拿了出来。省城的专家接过玉来,看了一下说:“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只是圆滑而已,根本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美玉!”

    ⑨哥几个都傻眼了。大嫂赶紧叫专家再仔细给看看。专家耐着性子看了,还是告诉兄弟们:那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⑩大嫂很生气。老六很绝望。老七和媳妇当下决定这个娘不管了。明明就是一分钱都不值的石头,生生骗了儿女们这么多年,这老太太实在是太过分了。

    厚升说:“这块玉和娘我都接去吧!娘没说谎,那就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贝!”

    厚升说完,泪如雨下。厚升给白发苍苍的娘跪下了。哥几个都沉默不语。

    (选自2020年《当代》,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母亲

    兄弟

    厚升

    大饥荒那一年

    想办法捱过灾年

    日子过好以后

    依旧不愿意卖玉

    理解娘留玉用心

    老六赔钱那年

    不肯拿出玉来卖

    得知真相不管娘

    【2】赏析句子。

    他们小心翼翼地摸了一下那块玉,玉体圆润,有一股凉气直接从手指尖进来。(从加点词语角度)

    【3】明白真相,厚升泪如雨下并给娘跪下,请写出他此时内心的想法。

    厚升想:

    【4】分析比较本小说和【链接材料】,两位母亲做法的相似之处是 ,并请简析两位母亲这样做的目的。

    【链接材料】

    学校给一位母亲送来一封信:“您的孩子有智力障碍,不能留在学校,只能退学。”当孩子欲探知信件内容时,她忍住悲伤鼓励道:“老师说,你是个天才,学校太小了,没人教得了你。”母亲的话语令孩子高兴异常。多年以后,这个孩子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他的名字叫爱迪生。

    ⑴本小说中的“娘”:

    ⑵【链接材料】中的“母亲”: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