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赤峰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B. 鲁迅先生的《社戏》《故乡》《孔乙己》这些脍炙人口的小说名篇,都出自《呐喊》,阿发、双喜这些个小伙伴让我们亲近,二十年后杨二嫂的变化让我们感慨。

    C. 《捕蛇者说》《黔之驴》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之手,前者表现他对民生的热切关注,后者表现他对人生的冷峻思考。

    D.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站立”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中“客路”,指作者要走的旅途,“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

    C.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笼罩着淡淡的乡思愁绪。

  •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声、孤雁的哀鸣声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中“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C.颔联“月是故乡明”一句意思是诗人在家乡看着明月感觉月更明亮,此句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D.颈联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忧虑、思念之情。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园春(qìn)  莽mǎnɡ)  稍xùn) 今zhāo

    B.ráo)   外(fēn)   可hán) 坟

    C.rùn)   望(nínɡ然(wǎnɡ) 沉zuì

    D.) 流pàn)   忧)   摇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四、《捕蛇者说》

    1根据课文填空。

    (1)《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________时写的。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中唐朝有________,宋朝有:________

    (2)《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________ ”来揭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

    (3)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4)交代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貌若甚戚者___若毒之乎____

    ②安敢毒耶___孰知赋敛之毒___

    ③谨食之______退而甘食其土之有_______

    3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⑴选段①中有一句话是统摄蒋氏答话全文的一个中心句,这个句子是: ______

    ⑵蒋氏捕蛇12年,“几死者数矣”,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表面上是庆幸,却蕴含着凄苦之情,乡村中十室九空,亦可谓百无聊赖,然而蒋氏自陈心曲的一大段话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情调,惟其不伤,反而使人______

    4文中写蒋氏的自述,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______”相对比;以他“_______”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和“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和乡邻“_____”相对比;以他的“____”和乡邻的“先死”相对比,说明捕蛇的“幸运”。附:本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5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 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6对蒋氏的自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现了蒋氏及其乡邻的悲惨生活。   B. 说明捕蛇给蒋氏三代人带来的好处。

    C.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   D. 通过对比反衬揭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社会现实

    7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______

    (2)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______

    8“余闻而愈悲”一句在文中结构中有何作用?引用孔子的话作用?

    9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

    10本文主要通过蒋氏一家三代捕蛇的经历说明一个怎样的主题,结合课文及当时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11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 “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 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 “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12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它以难zhē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昭唤它。

    (艾青《太阳》节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zhē(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下面词语中“旷”的意思与“旷场”中“旷”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旷达 B、旷课 C、空旷 D、旷日持久

    (4)“它”指太阳,诗人惜墨如金,描绘了   ,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下面是一段介绍阅读方法的文字,请概括文中的两种阅读方法。

    阅读中要注重阅读方法的凝练。首先是“   阅读法”。这种阅读法有多种类型,如:励志型批注、感想式批注、总结式批注等。其次是“ 阅读法”。这种读书法平时有小作业,最后要完成大作业的。小作业也都是必须建立在深刻阅读基础上才能完成的,课后大作业则是将琐碎知识凝练成珍珠的过程,更是对下一步阅读方向的明了和清晰。再次是“两遍式阅读法”,这种读书法就是对自己喜欢的重要书籍连续读上两遍,因为第二遍阅读的心境、情绪和准备都与第一遍阅读时不同,相对于第一遍的新奇、快速,第二遍会更注重消化、吸收、质疑、反对和建构。此外第二遍阅读时,也会更好、更广、更深地观察着书的整体关联。

    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_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5)李商隐《无题》中,原比喻对爱情忠贞,现常用来形容对事业执着奉献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非遗教育该关注什么

    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为了促进传承与传播,政府与社会各界开展了诸多“非遗+教育”的活动,如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研学等,形式多样、成效可喜。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将非遗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强调了社会环境对非遗生存至关重要。大多数非遗项目都是群体拥有,因此在非遗教育和传播中,要重视对社群环境的阐释,研究非遗和生态的关系,有机整合社会文化资源。

    ③对传承人的保护,一直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其目的在于让传承人向社会传达以民众生产生活为中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传承人积累了与项目相关的丰富知识,并具有继承和创新能力,在传承非遗方面积极性高,是非遗教育和传播领域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传承人影响力,使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教育责任,在过程中还能带动非遗项目保护,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具有可持续性。

    ④受教育对象也是非遗教育中必须重点关注的维度,因为没有社会受众和群体基础,非遗就失去了强大的生命力。从不少地区已开展的非遗教育实践来看,有针对性的专题类非遗课程颇受欢迎。比如,广州市针对广绣这一项目,深入挖掘,举办广绣进校园、广绣展、广绣讲座等活动,特色鲜明。浙江省平阳县针对“平阳白鹤拳”在当地中小学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以兴趣维系是非遗教育的一大特征,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受众制定课程体系能够极大启发兴趣,使其乐于参与实践活动,可有效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⑤我国非遗项目量大面广、情况多样,非遗教育常常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甚至跨机构进行。目前我国的非遗教育在不同层面得以广泛开展,正是得益于多方良好的合作。

    ⑥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曾在2019年举办过一场以国家级非遗---山西静乐剪纸为主题的非遗教育展览,采用静态展览和剪纸教学同步进行的方式,每天安排传承人为中小学生现场教学,并配合剪纸类亲子绘本阅读,整个展期等同于一个剪纸培训班教学。

    ⑦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也通过节目录制、征文、网络评选、案例征集等活动助力非遗教育传播。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收视率很高的综艺类节目中,越来越多地注入非遗话题,如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东方卫视《极限挑战》、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等年轻观众较多的节目中,非遗这一关键词经常出现,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传播效果,值得肯定。

    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播至关重要,而非遗教育和传播的实质就是以非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当下,推进此项工作需要更多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需要更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以传递非遗内在价值、培养新生代传承人群和激发文化自觉意识。这是全社会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光明日报》(2020年07月05日12版)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非遗教育和传播中”关注的对象的一项是( )

    A.社会、项目本体 B.非遗进校园

    C.非遗传承人 D.受教育对象

    2下列对文中如何做好非遗教育工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与社会各界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教育”的活动。

    B.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和影响力,推动非遗教育进校园。

    C.关注受教育对象特点,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受众制定课程体系,激发受众兴趣。

    D.一些综艺类节目通过录制更多的非遗专题节目,并开展多方良好的合作进行非遗教育。

    3下列对本文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遗教育和传播要重视社群环境与社会生态,有机结合社会文化资源。

    B.非遗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传承人和受教育者。

    C.重视社会环境的研究,保护传承人的积极性,关注受教育对象的特点,设计优质的非遗项目,就能做好非遗教育和传播工作。

    D.恭王府博物馆举办的非遗教育主题展览,让非遗传承人与受教育对象充分互动,体现了兴趣维系,有效达到了文化传承的目的。

  • 10、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

    ①他在早期的从戎生涯中,曾先后任过滇军少将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等诸多要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点燃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心灯,1922年7月,他毅然辞去昆明警察厅长官职、拒绝拟任川军师长的邀请,急赴上海恳求入党。被拒绝后,他又远渡重洋转赴欧洲,在柏林求见了周恩来,并敞开心扉陈述自己追随共产党的曲折经历和献身中国革命的强烈愿望。终于,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实现了人生夙愿。

    ②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一段入党传奇。朱德同志何以能舍弃高官厚禄而百折不挠地追随中国共产党?说到底,是追求理想信念使然。哲人说,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用好这块磨刀石,能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风雨而不锈蚀,令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于困境中逆势而上。

    ③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人生之路坎坷不平,特别是从事一项艰难的事业,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在。心灯不灭,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

    。干事创业,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上世纪80年代,军转干部任正非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巨款,又接连遭到解职、离婚、负债等沉重打击。凭着顽强的意志,这个陷入绝境的中年汉子集资2.1万元起家,经过20多年打拼,竟把小公司打造成为位居世界500强的名牌企业。这样的辉煌成就虽属个例,但那种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前进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却映照着创业的真谛。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又何尝不是一切事业的成功之道?

    ⑤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摔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感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奇迹。

    ⑥有人说,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因为能把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人并不多。只要有信念这块磨刀石,人生的刀刃必能斩断前行中的一切险阻。

    【1】根据第④段内容,联系上下文,请补全横线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下面的两则材料,哪一则能够作为第③段的事实论据?请简要阐述理由。

    【材料一】杜小康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材料二】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穷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

  • 11、千古第一是坚持

    ①坚持是一首歌,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事业的征途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随时可能遇见各种困难,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遭受许多干扰与矛盾,甚至经历失败与挫折。所以说,我们必须坚持,必须具有坚忍不拔之志。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与一般人有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不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折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无所畏惧奋勇前进,百折不挠争取胜利。

    ③迎着困难上,就要咬牙坚持。英国的达尔文说:“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大禹治水,劳身焦思,持之以恒,凭着对水利建设的热爱,凭着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建万代功勋。但是洪水泛滥,山顶、丘陵、田野、房屋被淹没,百姓溺死无数。大禹受命于危难之中,道路补不畅,只有靠脚奔走,穿梭于崇山峻岭之中。以疏导之法,率众挖深田间山沟,聚细小之浊,流向河渠,而又至河流。就这样,大禹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历经艰难险阻,治理水患得以成功,受到人民群众无限爱戴。

    ④屡败气不馁,就要拼命坚持。周文王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楚汉相争之时,刘邦与项羽之比,实力相差悬殊,刘邦屡次战败,束手无策,东奔西逃,狼狈不堪,几乎丢了性命。在逆境中刘邦之所以死里逃生,屡败而能战,始终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源于他顽强的毅力,以致于处于极端困难与厄境之下,皆能顶得住,毫不动摇,拖得项羽精疲力竭,汉军最后在垓下一战以破楚,逼使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赢得了决定性胜利。对此,苏东坡评价说:“观夫高祖之所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忍之间而已”。

    ⑤身残志不残,就要努力坚持。钱学森说:“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身体残疾的形成,有先天也有后天,不管什么原因,皆是人生之不幸。意志薄弱者,必然垂头丧气,甘受命运的摆布。而那些坚忍不拔、有着顽强拼搏精神者,身残志不残,意志更加坚定,始终持之以恒,最终完成一般人难以完成的事业。春秋末期左丘明,任鲁国大夫,双目失明后,仍然日夜操劳,著作不息,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文字优美,记事详明,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

    ⑥忍辱以负重,就要顽强坚持。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战国时期,有一个魏国人叫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相国魏齐鞭笞而死。魏齐还命人用席子把他卷起来,丢进厕所,让喝醉的宾客轮番在他身上撒尿。后来范雎得以逃脱,受到秦王赏识,改变了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范雎受辱后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选择坚持,从死里逃生,以其不屈不挠的顽强坚持,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和抱负,帮助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⑦千古第一是坚持;人生何处不坚持,人生时时要坚持。坚持是一首歌,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否时过境迁,是否路远途近,只要是认定了的事,就要坚持走下去,直至成功的彼岸。

    【1】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2】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第⑤段的论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止,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朱熹

    材料二:8岁突发疾病,只能依靠轮椅行走的史怡杰,在逆境与苦难中自强不息,坚持奋斗,终于如凤凰涅槃,受到了5所世界名校的青睐。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全文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坚持不懈的意义。

    【链接材料】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第191次,屠哟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2015年10月5日,她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一段“老人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的视频引发舆论哗然。耄耋(mào dié)老人冒雨去社区缴纳医保,却被告知拒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工作人员的一番话,使得老人满脸无助地呆坐在座位上。除此之外,抬病危老人去银行改密码、拒载没有健康码的老人、抱94岁老人做人脸识别等,都引起了广泛热议。

    班级计划举办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议论为主的发言稿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拟标题;②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