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审慎的态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C.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社会要关注青少年近视问题,营造“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重视”。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爱挖一口井,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②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③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能够阻挡。④一旦心中有爱,无论多么尘世繁杂,心灵上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A.“源泉”是名词,“神奇”是形容词,“一口井”、“成就梦想”都是偏正短语。
B.“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这个句子中,“幸福”作状语 。
C.“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
D.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繁杂”改为“繁多”。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泡沫/泡影 似的/似是而非 叹为观止/走马观花
B.债券/试卷 诞辰/垂涎欲滴 削足适履/烟消云散
C.采风/采购 当晚/独当一面 绿林好汉/青山绿水
D.梗概/哽咽 枪手/呼天抢地 锱铢必较/罪不容诛
5、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1)欲颓(________)
(2)与其奇者(________)
(3)徙于南冥(________)
(4)抟扶摇(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________)
(2)晓雾将歇(________)
(3)垂天之云(________)
(4)志怪者也(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庄子和陶弘景都是道教思想家,庄子注重内心的逍遥自由,而陶弘景渴求的是精神上的超脱。甲文作者借山川之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呢?乙文鲲鹏这个形象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小题。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1)具体描述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单纯的旅游不同,研学旅行: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想互研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研学旅行发展和继承了我国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材料二)研学旅行注重学习和观光并重,到任何景点参观,研学旅行都是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参观考察。对于学生来说,一次好的研学旅行最重要的不只是游,也不只是学,而是悟。学生辨听到、所看到的都可能会对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材料三)徽标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给“研学旅行”下个定义。
(2)材料一中的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材料三是某研学旅行班的标志,请结合画面和文字内容,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
8、默写。
①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③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⑥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⑦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9、【材料一】
2021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初中组总冠军,是来自杭州市嘉绿苑中学八年级的上官张禾。
上官张禾和古诗词结缘很早,幼儿园时,他就会跟着妈妈读读背背唐诗宋词。对于古诗词的积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不光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古诗词,在生活中偶遇古诗词,他也会纳入自己的“诗词库”中。“比如我看到某个句子,就会去查它的出处,然后了解整首诗和背后的故事。”
上学期,他在学校的诗词比赛中迷上了飞花令,自己研究了好一阵子,发挥了他很擅长做笔记的优势,梳理了厚厚的好几本笔记。他还爱和小伙伴一起“玩诗词”,自己写诗或互相出填空题。
妈妈也是他的“诗友”,有时候在家里来了兴致,就玩上几局。“我也会积累一些古诗词素材,时不时给他讲一些古诗词的背景,出一些题考考他。这样诗词的学习才更有乐趣。他小的时候字不太好看,在练字时我特别挑了古诗词的字帖,这样既能练字又能学古诗词。”上官妈妈说,儿子小的时候,她还买了如《唐诗鉴赏辞典》等大部头给孩子翻一翻。
(摘自2022.7.11《钱江晚报》)
【材料二】
诗歌是什么?
朴素一点说,就是“语言的使用”;骄傲一点回答,可以是“语言的创造”。
对中国人来说,语言是由一个个汉字构成的汉语。而汉字早已“被创造出来”了,诗人还能创造什么呢?诗人写诗,就是具体地“使用”一个个汉字,把它们组合成词、衍生为句、结构为篇。诗人对汉字的“使用”是如此形象生动、如此活泼多变、如此意味深长,以致达到了“妙用”的境界,使汉字这些“语言符号”变成了“情感表达”!一首好诗,读者可以看到它的形貌,听见它的节奏,感受到它的体温和呼吸:一首诗就是一个活泼泼的语言生命体。
8岁的小女孩小嘟在《人》中写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做梦/梦里又有几个人/那几个人做梦/梦里又有很多人/那很多人做梦/梦里又有很多很多人/我们就是那很多很多人梦里面的人”。读到这样的诗,你还会轻看孩子的懂事能力和写诗天分吗?
我相信,写诗不仅是孩子们学习母语的最有效方式,他们还能从中体验“自我”的生命个性。一个人使用语言的方式,代表着他的个性。我希望,孩子们通过读诗写诗,能以语言的自由,促成生命的自由。
(摘自2022.5《人民日报》)
【材料三】
谈骁“曾获《长江文艺》诗歌双年奖、扬子江青年诗人奖、华文青年诗人奖。”他曾经是2021年2月《诗潮》头条诗人。《诗潮》以“晴天才有傍晚”为题,发表了谈骁的22首诗。不过,我更愿意展现给大家的,是他的另一首诗《百年归山》。
十年前,爷爷准备好了棺材/十年来,爷爷缝了寿衣,照了老人像/去年冬天,他选了一片松林/做他百年归山之地/松树茂盛,松针柔软/是理想的歇息地/需要他做的已经不多了/他的一生已经交代清楚现在他养着一只羊,放羊去松树林边/偶尔砍柴烧炭,柴是松树林的栗树和枞树/小羊长大了,松树林里/只剩下松树,爷爷还矫健地活着/村里有红白喜事,他去坐席/遇到的都是熟悉的人/他邀请他们参加他的葬礼。
估计很多人读了这首诗,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是诗人为了艺术化而虚构的情节,是要表现出爷爷淡看生死的气魄。但是,了解土家族丧葬文化的人,读到这首诗应该觉得很熟悉。出生于湖北恩施的谈骁,他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土家族的丧葬习俗。
所以,谈骁这首《百年归山》不是虚构的,就是事实的描述。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恐惧,只是换了一个新的住的地方。跟他们活着的时候一样,新的住的地方,也要亲手搭建,这样住着才安心。
谈骁的这首《百年归山》,没有用什么技巧,也没特意地斟酌词汇,但读来还是让人有震撼的感觉。想来这就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的缘故。当然,这算不算诗呢?这就不好说了,因为现在到底什么才算诗,没人能够说明白。
由此看来,立足于自己的文化,然后写出来,应该是现在诗歌的基调。而不应该一切以西方为标准,以他们的形式和语言方式,来写诗。希望年青一代的诗人们,多一些文化自信,将自己知道的文化习俗写出来,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自2022.7《三人随笔》)
【1】小语整理的关于读诗写诗的知识,与材料所述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积累古诗词不只是掌握课内的古诗词,在生活中偶遇古诗词,也可以纳入自己的“诗词库”中,还可以查诗句的出处,然后了解整首诗和背后的故事。
B.诗歌是由一个个汉字构成的汉语,诗人写诗就是活泼多变、意味深长地使用汉字,使汉字这些“语言符号”变成了“情感表达”!
C.8岁的小女孩小嘟写的诗歌《人》,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写诗天分,体验自我的生命个性。
D.谈骁的这首《百年归山》,将自己知道的文化习俗写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从中可以借鉴,以后写诗可以多一些文化自信。
【2】热爱诗歌的小文同学,被上官张禾夺冠的新闻激励,准备参加2022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作为好朋友,你会给小文哪些准备意见?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学习经验简要回答。
【3】学校准备用以上三则材料印做“诗海徜徉,厚积薄发”活动的专题版面。你认为下面哪项最适合做这组文章的大标题?请结合材料简述理由。
【甲】当诗歌遇见童心 【乙】诗歌创作多一些文化自信 【丙】读诗写诗,文化自信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①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会很惊讶,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也许您在这封信里,感受不到( )的文笔; 感受不到( )的文意;感受不到( )的文风。
②但我相信,你一定会在这字里行间里感受到儿子对你深深的敬意和浓浓的爱意!——我可亲、可敬、可爱的妈妈!
③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人有何尝不是呢?借此,我想表达一下此刻的复杂心情。
④曾记得,我在镇上的学校上四年级的时候,由于调皮贪玩,把脚趾甲给压伤脱掉了,就只能让家人接送我回家。那时,正值夏收时节,家里的人都忙里忙外,但你不但要忙,而且要在百忙之中抽空接我回家,学校离家要三公里的路程,你不会骑自行车,只能用架子车拉我回家,看到你脸上豆大的汗珠,我一次又一次的骂我不坚强,痛恨不能给你减少一下负担,你汗流浃背的样子,让我心如刀绞,它在我脑海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时有好多同学嘲讽我,我也觉得很伤面子。好久都不想再见你,但等我慢慢思索后,我又觉得我好傻好傻,至此,我好长时间都在自责中度过,不知道应该怎样去面对你!
⑤曾记得,多少个炎夏酷暑之日,星期天,我从学校回家,您不在家里,我以为您去邻居家串门去了,我就去问奶奶,在奶奶那里我才得知您是去了地头,当我去地里找您时,您竟然昏厥在地,脸色暗黄,吓得我也不醒人事,最后是邻居们送我们去了医院。等醒来时,您已不在病床,已出院了,留我一人慢慢养病,在我的再三追问下,我才得知您,又去了地里头,我当时有种说不出的纠心的疼。多少个寒冬腊月之时,您也不曾闲着,一大早就起来去扫雪或者是帮奶奶他老人家生火做饭,当我问您时,您却说,“闲着也是闲着,毛主席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我还很年轻嘛!”我一听您这话,我就像喝了蜂蜜一样甜,因为您虽然不曾进学堂,但懂的却是格外的多!
⑥曾记得,去年的母亲节,您还在忙碌的工作着,因为您很辛苦,所以我就想在此给您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于是,我在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用您给的生活费给您买了一个发卡。我记得那是您最喜欢的,因为有好几次您在卖主那里询问发卡的情况,而不曾买下。于是,我就暗记在心,在母亲节时悄悄的买下,本来想给您一个惊喜,没想到您却因此事而打了我 ,我因此事也很伤心。过后几天里,我却觉得很值得。因为,每当您拿起它时,嘴角都会浮现孩子般那迷人的微笑。从此,我就感到无比的高兴,因为,您只是不愿意让我变得大手大脚的花钱。您说的我都会记得,也同样会做到。我深深的爱着您!
⑦大多数人都知道:妈妈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的遮阳伞;是我们的保护树。知道不应该:让妈妈,头发斑白而负于道路;病体佝偻而蹒跚市井;生活困窘而乞讨维生。
⑧但是,却又有好多的现实事例,让我们痛心疾首:不和老人同在一起住,不和老人同在一起吃,打老人的、骂老人的……比比皆是。
⑨十月怀胎重,三生报答轻。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母亲无事无时不为你操心受累。从牙牙学语到满腹经纶,母亲无时无刻不为你辛苦奔波。从托手小孩到八尺男儿,母亲无声无息的在照顾养育。
⑩慈母爱儿意,绵绵不绝期。从家里到学校,母亲一直在谆谆教导着你;从小学到大学,母亲一直在孜孜不倦的鼓励着你;从学成到工作,母亲一直在默默支持着你;从结婚到生子,母亲一直在深深祝福着你。
⑪愿用片言语,聊表愚儿意。从生命最开始,母亲就在含辛茹苦、倾其所有的照顾养育我,而我在小时候,却用自己的无知与幼稚在亵渎这份神圣无私的爱。
⑫我要让母爱熔铸在这字里行间,让它成为无人亵渎、永不凋零的雪莲花!
⑬妈妈——您是一首写不完的诗词,一曲道不尽的长歌,一杯品不够的香茗!
⑭在此,我只能用这只言片语聊表我对您的爱,我把它献给我那——可亲、可敬、可爱的妈妈!
此致!
敬礼
您的儿字
(选自《美文网》)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耐人琢磨 字字珠玑 透心入骨
B.字字珠玑 透心入骨 耐人琢磨
C.字字珠玑 耐人琢磨 透心入骨
D.透心入骨 耐人琢磨 字字珠玑
【2】请依据书信内容,概括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表达此刻复杂的心情。
【3】书信中,两次提到“可亲、可敬、可爱的妈妈”,请问这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4】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当我问您时,您却说,“闲着也是闲着,毛主席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我还很年轻嘛!”。(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妈妈——您是一首写不完的诗词,一曲道不尽的长歌,一杯品不够的香茗!。(从修辞的角度)
【5】信中写道:愿用片言语,聊表愚儿意。请结合书信内容,说说“我”如何来“聊表愚儿意”。
11、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
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流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
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 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
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
链接材料:新冠肺炎疫情对身体素质的大考,让一样人人皆有的武器备受瞩目——那就是免疫力。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健康防线很容易被病毒攻破。
【1】文章前三段对动物睡觉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品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3】文章第⑧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夜很深了,有的同学还在聊天、刷手机、打游戏……睡前时间总是“余额不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几句话,规劝你的同学按时休息,不要熬夜。
12、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目:__________伴我成长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