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周口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四幅对联,有不符合对联格式要求的一项是(  

    A.传承文明,营造书香社会;播种知识,享受人生智慧

    B.四季美景养灵性;一片真情报恩师

    C.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做事戒懒,懒会关闭成功门

    D.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目升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直挂云帆沧海(渡)

    B.暂凭杯酒精神(增长,振作)

    C.焉得有此人(更加)

    D.杂然而前者(陈列,摆开)

  • 3、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个创作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B.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C.自卑是自己的影子,当我们头顶一轮自信的太阳,自卑就在我们的脚下荡然无存

    D.西洲公园石拱桥在夕阳的映照下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②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扶风:与下文的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②占:占卜。③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文中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亭以雨名,喜也。 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子又      ___________________

    (3)岁之春 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日止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B.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C.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D.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船只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中国稳步提高对外援助资金规模。2013年至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2702亿元人民币。其中,提供无偿援助1278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47.30%,重点用于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设中小型社会福利项目等。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政府设立了抗疫合作专项资金,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紧急援助,还承诺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

    (选自《光明日报》)

    (1)阅读材料一,写出你读出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2)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常用典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冯唐持节”的典故,吐露了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晋王恺有良牛、素女鼓五十弦瑟的典故,“__________________”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军营氛围。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后生可畏

    刘斌立

    ①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②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⑤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今天夹克上带钉,明天头发又换了一种颜色。

    ⑥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⑦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⑧一年以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⑩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

    【1】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

    ________ ——被迫备考律师——________—— _________——帮助穷人打官司

    【2】简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第段中画线句子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

    【4】联系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调查表明: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材料二】

    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

    哈佛大学人才学家哈里克说:世上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当下,过大的工作压力会让人产生及时行乐、能拖就拖的想法。再加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刷微博、刷微信、淘宝、玩游戏等等,让我们感到轻松愉悦,但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发现时间不够时,我们就会出现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和轻松状态不停地交替转化,最终造成拖延。

    那么,如何克服拖延呢?答案是:行动起来!

    管理学家总结了一条行动力公式,叫“POA=(P×A)/O”,POA是Power of Action,P是Partner,A是Acceleration,O是Objective, 即“行动力=(伙伴×方法)/目标”。

    【1】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患拖延症的人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并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

    B.拖延是个人在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把计划做的事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C.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以及娱乐方面的诱惑等都是造成拖延症的外界因素。

    D.过大的工作压力会杀伤人的积极性,让人产生及时行乐、能拖就拖的想法。

    【2】下面是一位拖延症学生某个周日的观察记录,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他有几种常见的拖延症类型和可能导致他拖延症的原因。

    观察记录

    8点:起床,吃早餐。

    9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

    12点:吃午饭,午休。

    15点:开始做作业。

    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用iPad听音乐。

    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

    22点:还未完成作业任务,家长想检查作业,他说都怪你们一直打扰我,让我不能专心写作业!

    第二天上学,老师给家长发来短信: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3】克服拖延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强行动力。请结合材料三中管理学家提出的“行动力公式”,谈谈怎样增强行动力。

  • 11、阅读孙友田的《剪不断的思念》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母亲去世了。终日陪伴她的那把剪刀,静静地躺在针线筐里,成了母亲的遗物,成了母亲一生勤劳的象征,给子女留下悠悠思念。 

    ②母亲是位普通的妇女。她用那把普通的剪刀,剪裁一家人的衣帽鞋袜。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逢夜深人静时,总有一阵阵剪刀的“嚓嚓”声催我入梦。她为全家剪碎了多少长夜和寒暑,直到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 

    ③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却剪不断亲人对她的思念。 

    ④母亲有一双巧手,不仅针线活乡里闻名,剪纸花的手艺也很精湛。不管是姑娘的花鞋和娃娃的帽花,她一看就会剪。剪刀在她手里像条水中的鱼,穿梭在流逝的时光中。左邻右舍的大闺女、小媳妇喊着“亲嫂子”、喊着“好婶子”央求她剪花样子。记得小时候,常看她端着针线筐儿坐在门口剪纸花。针线筐里放着一本少角没边的线装书,书里夹着她剪的花鸟虫鱼,一朵朵、一只只,无不鲜活可爱。一天,街上来个吹糖人的,挑着一小锅冒着热气的糖稀,引得孩子们围上去买糖人。我不知母亲无钱,竟哭闹着也要买。母亲无奈,只好喊道:“吹糖人的,给俺孩子吹一个,俺用花样子跟你换。这不,都夹在这书本里,随你挑。”那吹糖人的果真过来挑了一副“喜鹊闹梅”,给我吹了一个“老鼠上灯台”。 

    ⑤弟弟出生后,母亲的那把剪刀增加了一种功能:为我们哥儿俩剪头发。记得有一次,我已上小学一年级,弟弟还没有上学。当时在外面剃头挑子剪一次头发要花两毛钱,按当时的物价,能买四只肉包子。看到我们俩头发长了,母亲就和我们商量:“这四毛钱给你们,每人两毛。叫我剪呢,省下钱来能买四只肉包子吃,不叫我剪呢,到外面剪去。就没有肉包子吃。”我还没有拿定注意,弟弟却马上决定吃肉包子。只见他手里拿着两毛钱,脖子里围着一条白毛巾,老实地坐在母亲怀里,等待开剪。母亲拿起剪刀,在弟弟头上小心翼翼地剪起来,尽管她剪纸技术精湛,但毕竟不是理发师,另外剪纸和剪发是两码事。实在难为母亲了。她精益求精不断进行修改,完工之后,弟弟的头还是变成了一只“花菜瓜”。我在一旁忍不住笑,弟弟却满不在乎,他连镜子都不照一下,扯下毛巾,一溜小跑去买肉包子去了。 

    ⑥我没有享受那一次特殊的母爱,至今后悔不已。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别尚有团圆日,永诀再无相逢时。母亲去世,母爱已成史诗。再也看不见她的音容笑貌,再也听不到那“嚓嚓”的剪刀声…… 

    ⑧在母亲节那天夜里,我梦见那把剪刀已成为母亲的墓碑。

    1文章以“剪不断的思念”为题,有什么好处?

    2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母亲生前的哪些往事?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③段的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3)说说第⑥段中“特殊的母爱”指的是什么。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回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到回信,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命家人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世代友好。

    请以“宽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用“××”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