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漯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告诫青年人只有做到忠实,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B.《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是范仲淹。“记”是古文的一种文体。

    C.英国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用反语强烈地讽刺和谴责了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D.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在他的《湖心亭看雪》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来写西湖雪景。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不必自惭形秽,那些人也没真正高明到哪里去。

    B.文学作品最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C.他这次在校运动会上的表现特别突出,为我们班立下了丰功伟绩

    D.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妈妈的思念与日俱增

  •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觅食       嘻闹       镰刀       盲从

    B.勾档       聒噪       呈能       作揖

    C.鲁钝       懦夫       遁词       朴刀

    D.拜谒       筷子       筵席       傲慢

  • 4、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诗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我爱这土地》可看作诗人的自白,诗作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感情。

    B.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C.《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词集》,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D.《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师旷________   ②恐已__________   ③臣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闻之   B. 如日出之阳   C. 默而知之   D. 学而时习之

    3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完成小题。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嗟叹声。④故国:故乡,故园。⑤新火:寒食节禁火,节后再取火称为新火。

    【1】从全词看,词人登台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等暮春景色,触发了他_________的情感,情因景生,情景相融。

    【2】下阕划线句中的“休”与“且”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承继自强不息传统,完成下面小题

    (一)心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是自强者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

    (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之困,不会让自强者停下前进的脚步。

    (三)人生代代无穷,社会发展不止,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春天终将在“雨疏风骤”之后只剩下“绿肥红瘦”,要不负春光,及时行乐。

    1要发表以“自强不息”为主旨的演讲,哪则材料的观点不宜采纳?(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材料(四)

    2对如何做一个自强者,提出你的两点看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强者,心自强,《水浒传》中的林冲靠内心强大才冲破现实走上了梁山。请结合林冲去梁山之前的经历,发挥你的想象,写出他自勉的心理活动。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默写。(11分)

    (1)   ,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

    (2)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 沁园春》)

    (3)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6)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8) (填作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情景交融,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的句子是“     。”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谈热忱》,完成下面小题。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呆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⑧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哪则材料适合作为第四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 10、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摘自《贺州日报》)

    【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

    【2】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2)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

    【3】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5】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简述理由。

    【6】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   费

    马  德

    初秋的天,有些热。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

    “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作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一个人能行。”他有些催促父亲了。父亲含混地应了一声,停下了脚步。

    “凡事小心点,多留个心眼。”父亲又叮嘱了他一遍,然后扭头蹒跚地往回走。父亲年轻的时候开山炸石,一块石头砸在了他的脚背上,留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望着父亲逐渐远去的背影,他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这次去大学报到,本来,父亲说好了要去送他的。然而,临行的时候,父亲还是变了卦。也许,父亲太在意他的跛足,怕他的形象给上大学的儿子丢了人。

    “小二,你等等。”没走出多远,父亲在背后喊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又转身回来了,看上去很着急,走路的姿势摇摆得像一架风车。

    “爹还是不放心你的学费哩。”他下意识地摸了摸缝在衬衣口袋里的钱,鼓鼓的,也硬硬的。这些学费,都是父亲东挪西借筹来的。就为了这几千块钱,跛足的父亲,走村串乡,不知道跑了多少山路,说了多少好话。

    “这钱,装在口袋里,爹还是不放心,要不,咱换个地方?”父亲像是和他商量,又像在自言自语。“那……放在哪儿好呢?”他有些迷惑。因为在他想来,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地方能妥善地藏了这比命还重要的钱。

    “要不,把钱塞进袜子里,这样,穿在脚底下,是不是更安全?”父亲眼中跳跃着兴奋和喜悦,仿佛一颗忐忑的心,就要藏在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了。

    父子俩坐在山路上,小心翼翼地拆开缝在衬衣上密密麻麻的针脚,把钱分成两堆,极认真地塞进袜底,然后,再慢慢地穿上鞋,系紧鞋带。父亲看了一眼他的鞋,说:“这回,该没事了。”也许,父亲是真的放心了,额上的皱纹一道一道舒展开来,蓄积在其中的汗水,没遮拦地滑了下来。

    与父亲再次分别之后没走多长时间,他便觉得脚底疙疙瘩瘩的,不舒服。这段山路虽然只有12里,但他不知道是不是能坚持到镇里的车站。因为,他觉得脚底下又滑又湿 钱大概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找了一个山头,他坐下来,慢慢脱下鞋,又小心地褪下袜子,他吓了一跳:由于汗水浸泡,再加上脚底的磨蹭,上面几张钞票已严重变形,而且,图案也变得模糊不清了。他慌了,赶紧脱下另一只鞋,迅速扯下袜子,抽出里边的钱。也许,那一刻,他吓坏了,慌得有些手忙脚乱,这时,一阵风刮来,一沓钞票,像平地里惊起的一群蝴蝶,飘飘扬扬,四散飞了起来 他脑袋里“轰”的一声,一刹那,天塌地陷。

    一张张的钱,就像四散了的魂魄。

    他赶紧四下里寻找。石头下、草丛间、树坑里,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他都找遍了。他一边找,一边哭,不敢回去告诉父亲,怕父亲承受不住这个打击。一直找到下午,仍然有500元钱不见下落。放弃寻找后,他果断地把剩余的钱重新装进那个衬衣口袋里,

    然后,抱得紧紧的,奔向镇里的车站 也许,他能做的,他该做的,只剩下这些了。

    一直到学校,他都紧紧地抱着那件衬衣,以及衬衣口袋里的钱。交了学费,他已经没有一分钱过生活了。他没把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学校,只是说,自己家庭困难,需要勤工俭学。系里很爽快,除了在餐厅给他找了份工作,还减免了他的部分学费。

    开学典礼后,他给父亲写了封信,信里说,一路上,乘汽车,换火车,都很顺利。大学不错,系里的老师对他也不错,一切都好,希望家里不要挂念他。

    信寄出去不久,就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他说,前些日子,有人谣传说,一个学生的钱被风刮跑了,还有人说是你,爹没相信。这事不会发生在咱身上,爹对你放心着哩。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只歪歪扭扭回了这么几行字,信的最后,是这样一句话:儿子,你长大了!”

    霎时,他泪流满面。

    1请按给出的语言形式概括出文章的其他情节。千叮万嘱,深情送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阵风来,学费丢失______________

    2倒数第5段中划线的“这些”具体指什么?

    3文章末尾以“他泪流满面”收束,这泪水里包含了“他”怎样复杂的感情?

    4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刻画人物?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独特个性?

    5结合文章内容,以“成长”为话题写几句话,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做人是一项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做人,要做心中理想的自己,要做大家心中不厌弃的人,要做时代需要的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诸葛亮劝诫儿子的做人道理;“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的做人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新时代国家倡导的人的核心价值体现。

    请以“做人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感受,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