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蕾(1ěi) 星宿(sù) 沉吟(yín) 廓然无累(1ěi)
B.胚芽(pēi) 拮据(jū) 商酌(zhuó) 吹毛求疵(cì)
C.睿智(ruì) 哽咽(yè) 嬉闹(xī) 强聒不舍(guō)
D.慰藉(jiè) 模板(mú) 陨石(sǔn) 奄奄一息(yǎn)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每年中秋之夜,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节目主持人,总会引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对世界各地华人的美好祝愿。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C.每当小明解题困难的时候,就会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安慰自己事情总会有转机,以此来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D.白露节的夜晚,在外求学的你,漫步在校园操场空旷的草坪上,清露盈盈,此时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了。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 )
A.旁鹜 秘诀 矫揉造作 惊慌不已
B.斑斓 狼籍 殚精竭虑 如雷灌耳
C.留滞 喧嚷 重蹈覆辙 振聋发聩
D.取缔 修葺 郑重其是 翻来复去
4、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社稷,指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
B.姮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C.《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讽谏的意思,指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D.“牺牲玉帛”中的“玉帛”指祭祀用的丝织品。
5、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树林/阴翳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加粗的词4分)
(1)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 (2)吾谁与归(_______)
(3)树林阴翳(_______) (4)太守谓谁(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运用典故,用姜太公与伊尹终获机遇的故事,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坚信机会终将到来,自己的凌云壮志终将会实现的信心。
B.甲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表达了作者坚信远大抱负终会实现的豪迈气概。
C.乙诗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是以马写人。
D.乙诗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2】这两首诗都写到“路”,表达的含义和情感不同。甲诗中的“路”喻指人生之路,世路艰险,行路艰难,表达了诗人内心彷徨与苦闷之情。请简要分析乙诗中“路”的含义及其情感。
7、班级组织了“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活动一 小说开讲)
听完一场小说讲座后,小福同学做了如下笔记,请根据笔记内容回答小题。
笔记一:中国传统小说从说唱文学演变而来,小说是“小道”的观念①,古人曾将小说视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后来小说逐渐形成以讲故事为主、设悬念吸引读者的特点。而中国现代以来的新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在叙事上向内转,出现淡化故事 情节,加强心理描写的倾向。
笔记二:中国传统的说书人遵循以小说“劝人向善”的准则,小说中蕴含了读者所认可的文化价值观,包括除暴安良、善恶有报以及仁义礼智信等。现代新小说继承了传统小说中的文化价值观,也吸收现代思想,例如平等、博爱、人对理想②zīzībùjuàn的追求等。其内容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在帮助读者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可③轻觑的作用。青少年读者对小说的精神塑造是寓教于乐、涧物无声的。
【1】字音字形考查。
(1)根据拼音写词语:②zī zī bù juàn (___________)
(2)给加点词语注音:③轻觑(____________)
【2】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①处。( )
A.与日俱增 B.根深蒂固 C.不足为据 D.断章取义
【3】文段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表述。
(活动二 小说荐读)
小福同学在班级小说荐读活动中列出了以下书单,请你根据书单内容回答小题。
推荐书单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儒林外史》
现代小说:《呐喊》《朝花夕拾》《边城》
夕卜国小说:《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简•爱》
网络小说:《斗罗大陆》《诛仙》《光之子》
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
【4】这份书单中“现代小说”部分出现常识性错误,请你纠正,并用复句表述。
【5】书单推荐“网络小说”引发班级同学热烈讨论,有同学表示自己只读网络流行小说,不读经典名著。请你就“网络流行小说阅读能否取代经典阅读”发表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60字左右。
8、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3)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典入诗,别有意趣。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典故,感慨世事变迁,抒发了对故友的怀念和长期被贬终得还乡的无限感慨;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引用两个典故,表明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抒发了词人戍边抗敌的渴望)。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过年
张东晓
①元旦,也是俗称的“阳历年”。中午,我和妻子在厨房包饺子,儿子和姑娘在客厅玩耍,我叮嘱他们别忘了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他们想念孙子孙女,但孩子们心里想着的却只有玩。
②我也已经有几日没有给父母打电话了。前一阵子,母亲血压高,血糖也升了起来,在医院一连输了几天液。父亲在医院里照顾母亲。特殊时期,医院病房紧张得很,母亲的病床是支在楼道里的,而且医院又只准许一个人陪护,这里里外外,就可着父亲一个人。白天勉强还行,到了晚上,父亲就只能坐着椅子趴在床边凑合着睡。母亲心疼父亲,身体刚好一些,就嚷嚷着出院。二姐劝她不下,就给我打电话。她知道母亲最听我的话,便让我说说她。如果不是二姐这通电话,我还不知道母亲生病的事儿。听到二姐说,母亲在医院住着呢,我的心就猛地一缩,原来自以为孝顺的我,对于母亲的境况竟然是一无所知。
③视频电话刚接通,看见母亲的脸,我就忍不住哽咽了。母亲躺在病床上,身上挂着白色的输液管,脸色苍老而落寞。她的脸素来都是和蔼可亲的,但此刻却堆满皱纹。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皱纹,在她的额头,在她的鼻梁,在她的眉间,在她脸上每一寸空间,累积,延绵。中秋节回老家前,她刚染黑的头发,也染满霜色。她鬓端的发髻有些“自来卷”,任性而率真,但现在也都淹没在病床里。
④“妈!”我喊了一句,就再也说不出话来。她引以为傲的儿子在她生病最需要照料的时候,却远在千里之外。手掌般大小的一方手机屏幕,除了能让我看见她的苦楚之外,再无丝毫的用处。“哎!”母亲用微弱的声音应了声。我说:“多住几天吧,等好了再出院。”她说:“这些都是慢性病,回家吃药就成,不能老在这儿住着。”母亲嘴唇微动,似乎每说一个字都十分费力。我心头一怔,终于开始相信她已经老去的事实。她的身体扛过泥土砖坯,扛过化肥农药,扛过小麦大豆,更是扛过我和姐姐妹妹,但现在却是连一瓶吊瓶都扛不动了。想到这,【甲】我眼睛顿时一热,泪水悄然落下。我不忍让她看见我的眼泪,就有意将手机屏幕错开。我低声问:“我爸呢?”声音有些延迟,大约过了两分钟,她才说:“你爸打饭去了。”她停顿了一下,又说:“本来你二姐包的饺子。她家离医院远,送过来太麻烦,你爸就没让她来。这里食堂也不错,吃一口就行了。”我说:“那怎么行!”她勉强笑了笑,说:“没事,医生说血压高这些都是富贵病,少吃一点儿,好得快!”我说:“你就踏实在医院养着吧,等医生让出院了再说。”她叹了口气,说:“回家养也一样。明儿个让医生调调药,我和你爸就回家。挤在楼道里,啥都不方便。村里高血压的人多了,也没见谁住院。你说这人都穷了一辈子,临老了,却得了富贵病。唉,找谁说理去?”
⑤又过了一会儿,父亲打饭回来了。母亲让父亲和我说话。父亲沉声说:“没事。挂了吧。”我知道父亲心里肯定充满怨气。把孩子们养大了,现在他们能依靠的还只是他们老两口。手机里传来母亲的叹息声,她应是怕父亲说更难听的话,就催促我挂电话。【乙】挂掉电话,我的眼泪又来了。我来到窗前,看着窗外寂寞的运河和繁华的城市,忽然有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感。我来到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我的家,我的村庄,我的父亲母亲都在遥远的地方,可望而不可即。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事业有成吗?我心头摇晃,不舍昼夜的河流也跟着摇晃,高耸入云的中国尊也开始摇晃。我听到一种破碎的声响。是楼外的风吗?一年四季,北京的风都如同脱缰的野马,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它们在城市里肆虐,被踏破的高楼大厦,被夷平的大街小巷,最终汇集而成的辛酸与悲伤,在漫无目的地游荡。其实,它们已经找到了归宿或永恒,而我还在抱着一点儿嶶不足道的功名,在他乡自欺欺人地流浪。
⑥“今年你们单位是不是又不让回去过年了?”妻子一边擀饺子皮一边问。我叹了口气,说:“出京都不让,回去过年就别想了。”回家过年,这四个字,说起来本应轻松与惬意,但现在却是如此的沉重与奢侈。掐指算来,加上今年,我已经四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四年,不算长,但也绝对不算短,以至于我都不敢触及关于年的痕迹。元旦前有编辑约稿,让我写一篇关于元旦的文章,我毫不犹豫地推辞了。我内心已经荒凉如斯,又哪里有心情去取悦他人。我有意岔开这个话题,就说:“今天的面有些软了。”妻子蹙眉,说:“哪里软了﹖正合适,是你自己不会包。”我刻意笑了笑,扭头冲客厅喊:“你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了吗?今天过年呢,别忘了给爷爷奶奶打电话。”许久,儿子才应了声,说:“你自己想打你就打,你不打还让我们打。”我一听,就火了,嚷道:“你个小兔崽子,长脾气了啊!”妻子撇撇嘴。儿子无奈地说:“行,我们打,这就打!”我暗自叹息,心说:“真是白眼狼,爷爷奶奶那么疼你们,让你们打个电话都这么费劲。”唉,我何尝不是如此?
⑦电话接通了,就听儿子嘻嘻问:“爷爷,奶奶好了吗?”父亲说:“你奶奶没事了。你们两个干啥呢?”儿子没有说话,而是问:“奶奶呢?让我看看奶奶!”父亲笑着说:“行,你看看奶奶。”母亲的笑声传了过来,熟悉而温馨,我的心也终于稍微安稳了些。母亲说:“大轮子,小妞呢?”姑娘颇为不情愿地应了声:“奶奶,我做作业呢。”母亲说:“最近爸爸有没有揍你们?”儿子听这话,就嚷嚷说:“有!昨晚还揍了!”姑娘忙抢白说:“没有!别听他瞎说。”但一听儿子这么说,父亲顿时不乐意了,他在电话中喊:“你爸要是再揍你们,记得给爷爷说,他还反天了!”母亲又问:“你们中午吃啥饭?”儿子说:“爸爸妈妈包饺子呢。”母亲笑着说:“二姑姑带我们下饭店,吃好吃的。”儿子似乎不知道该说啥了,就说:“知道了,挂了吧,我还得做作业。”他倒是没有丝毫的犹豫,随手就挂掉了电话。
⑧“你就不知道问问奶奶血压好没好?”我喊了一声。妻子不乐意了,说:“你想问不会自己打电话问啊。再说了,儿子问了,你没听见吗?”我瞟了她一眼,便继续低头包饺子。我心说:“我问他们能问出个啥!这次母亲生病,如果不是我碰巧给二姐打电话,怕是现在还不知道,大姐不是就一直被瞒着吗?”大姐和大姐夫在省城郑州经营一家饭店,本来生意挺红火,可这两年赶上疫情,这生意是一落千丈。现在“最不成才”的二姐却成了父母最可以依靠的人。二姐没有上完初中就辍学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只有她还在为这个家付出。我和大姐,成了城里人,离村子远了,离家远了,离父母也远了,也终于成了可有可无的人。这种悲凉,恍然如冬日的原野,寂寥而无法言说。我时常觉得自己就是村子与家的叛徒,躲在繁华城市的角落里,独自花开,独自美丽。这种风景,无疑是可耻的,但我不仅不愿拒绝,不愿舍弃,甚至有时候还甘之若饴,沾沾自喜。
⑨父亲和母亲他们对峙的是岁月,是时光,是命运,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这也是令我最为惶恐之处。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人,这个岁数在城里可能是逛逛公园,遛遛狗,但在村里,他们却是实打实的垂垂老矣。这时光啊,把我们一个个都成全了,但为何却将所有的尘埃都落在了家里和父母身上。这是何其不公?可似乎又没有谁抱怨过这种不公。这一切似乎又都是天经地义的。我已身为人父,内心中有哪一次破防不是为了孩子?作为父母,谁会真的指望孩子们的回报呢?
⑩“今年回家过年!”为了这句话,我们不辞辛劳,努力奔跑,只为年,只为回家陪父母过年。①疫情会消失的,过年的那团烟火也总会燃起!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②-⑤段的内容。
【2】选文③段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说说作用。
【3】选文两次写作者的“泪”,原因分别是什么?
【甲】我眼睛顿时一热,泪水悄然落下。
【乙】挂掉电话,我的眼泪又来了。
【4】选文标题有哪些含义?
【5】分析选文⑨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选出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选文④段对我和母亲对话的描写,语言虽然平淡口语化,但从中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的无比担心以及母亲对我的体谅。
C.选文⑥段“我何尝不是如此?”作者用反问的语气,加强对自我的否定,突出对父母的无比愧疚。
D.选文⑤段画线句运用景物描写,写了北京风大,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内心的心酸和悲伤之情。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 ”
陈鲁民
①画家范曾说过:长年累月,我都是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就是为了给自己偷点时间来读书作画。美国著名篮球球星科比每天早上四点起来练球,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成功,他反问一句:你知道洛杉矶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文学家鲁迅的成功,则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偷”来写作了,所以才成为现代文学的高峰。
②学者钱钟书也是个善于“偷”时间的人。他从来不参加应酬,不论再高规格、再有面子的饭局,也照拒不误,因为在他眼里,在饭桌上浪费时间,挥霍生命,是世上最愚蠢的事情。他把这些时间都偷来著书立说,钻研学问,成了大学者。
③季羡林教授“偷”时间最为辛苦。他曾长期兼任大学系主任和副校长职务,不得不出席很多会议,这对于一个惜时如金的学者来说是很痛苦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办法,除了早起晚睡、加班加点,他还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议期间想自己的学问,为文章打腹稿,列提纲,就利用这偷出来的时间,他写出了好几本脍炙人口的散文集。
④ 相比较而言,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偷”的时间最多。用他的话来说,趁着上帝没注意他,偷偷活了一百多岁,又孜孜矻矻,宵衣旰食,在多个研究领域里大放异彩,广为建树,一辈子活出了两辈子的精彩。
⑤他们都是获得非凡成就的杰出人物,成功的关键就是为自己偷来了宝贵的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充裕了,干事业的机会和空间也大大增加了,再加上合适的方法和正确的目标,人生成功的大门自然也就不难推开了。
⑥ 偷时间是悄悄地、无声无息地、低调静谧地、神不知鬼不觉地做事情。如果我们能长期有意识地坚持悄悄抽出点休息时间去工作学习,无声无息地积累、磨砺自己,低调静谧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拉开与其他人的距离,作出不凡贡献,坚定而又稳步地跻身成功者的行列。反之,时间也会这样悄悄地、无声无息地在我们身边流走,不知不觉,逝者如斯。当我们满头披雪时,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老了,且一事无成,只有悔之莫及。
⑦偷点时间给自己,无论是干一件事,学一门技能,还是从事一项研究,首先要源于真心热爱,痴迷于此;否则,每天的起早贪黑将是很痛苦的事。如果因为心中有热爱,认定这样做有价值,所以才舍得把时间用在这上面,愿意献身这一事业,那就会甘之如饴,乐此不疲。其次,偷点时间要坚持数年才会有效。倘若一曝十寒,想起来就起五更睡半夜,想不起来就忘在脑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间歇性的拼搏,而不是常态化的努力,那是很难见到成效的。还有,既然是“偷”时间,那就要不露声色,悄悄地进行,没必要大张旗鼓,嚷得全天下都知道,我要用功了,我要发愤了。要不然,你炫耀半天,啥事也没干成,那无疑是贻人笑柄。
⑧人与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事业的成功与否上,而事业的成功与否又取决于投入的时间多少。人的寿命长度都差不多,正常的可支配时间也不相上下,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再加上“偷”来的时间,成功的几率肯定会大大提高。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减)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文章前四段列举了哪些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3】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证过程。
【4】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做到“偷点时间”给自己?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说茶
陈漱渝
①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
②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知识。茶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而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2700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不胜枚举。
③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④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
⑤喝茶有助于养成简朴的品质。古代虽然有“茶贡”,但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他们有些论文、著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
⑥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馨,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常到茶馆“吃讲茶”。“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化干戈为玉帛。
⑦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当今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1】从全文看,作者围绕“茶”介绍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2】第一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3】从文中看,第④⑤⑥段顺序不能调换的理由是
【4】对选文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在中国,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
B.第②段画线句以时间为序,说明在我国喝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C.各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销往世界各地。
D.全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茶文化。
12、题目:我终于懂得了
生活是无字书,社会是大课堂。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我们感动,引我们思索,给我们教益,使我们明白一些做人、行事的道理。
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