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庆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园博园”的许多建筑依水而建,让游客在浮光掠影之间,领略苏派园林艺术的魅力。

    B.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华为”等中国电信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对其自己利用技术优势危害别国安全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 警方对“酒驾”行为的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现在胆敢酒后驾车的司机已是凤毛麟角了。

    D. 继“城南快速路”后,我市还将建设江平路、润扬路等多条快速路,并将它们融会贯通起来,方便市民出行。

  • 2、一位同学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处的字音、字形以及方框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020年初,“新①肺炎”疫情爆发,以武汉为中心的“抗疫”战争,在全国打响。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②róng     )铸到一个空前的强度□社会各界人士同舟共济,爱心、责任、情怀放射出最璀璨的华光。他们用忠诚、智慧、生命谱写出新时代最壮丽的英雄史诗。

    A.①guān   ②融   应该填入分号,因为方框前后两句话结构类似,构成两个分句。

    B.①guàn   ②熔   应该填入句号,因为方框前的一句话已经完结。

    C.①guān   ②熔   应该填入分号,因为方框前后两句话结构类似,构成两个分句。

    D.①guàn   ②融   应该填入句号,因为方框前的一句话已经完结。

  • 3、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朝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众多诗人,如,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浪漫诗派代表人物李白、苏轼,现实诗派代表人物杜甫、白居易。

    B.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C.《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 4、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原名蒋正涵,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B.《水浒传》通过众多草莽英雄的不同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主题的情节有:林冲雪夜上梁山、武松血溅鸳鸯楼等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D.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下列加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余饮三大白而别(qiǎng)

    B.莫说相公(cī)

    C.有亭然(yì)

    D.饮少醉(zhé)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之者谁_____

    (2)醉翁之不在酒_____

    (3)上下_____

    (4)湖中人鸟声俱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加以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后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水调歌头》一词的上阕用“我欲”“又恐”“何似”来体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起伏,从对月宫的_____________,到犹豫不决,再到对人间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

    【链接诗词】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世事一场大梦:此处用典,“大梦”化用《庄子•齐物论》中“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及李白《春日醉起言志》中“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②贱:质量低劣。③妨:遮蔽。 ④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背景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在《宋词精品》中被关立勋认为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二年(1080年)中秋节所作的词”,并认为词的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作者“北望” 是面向汴京,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

    【2】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链接诗词】《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两首词的下阕中,“月”都成了苏轼笔下的抒情载体,请试分析两首词借“月”所抒发的不同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见下图)特别引人注目。

    请欣赏这幅画,并按要求作答。

    (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3)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句子,用明月寄托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

    徐全庆

    ①中午下班回到家,发现母亲不在家里。打她的手机,手机在家里。我意识到情况不妙。

    ②这两年,母亲常常犯迷糊。走在街上突然就不认识路了,总是要问几个人才能到家,有时需要我们去接。这就很麻烦,因为母亲不识字,说不清她在什么位置。这时候,就需要她把手机给陌生人,让陌生人告诉我们她的位置。可今天她连手机也没有带。

    ③妻子也已到家,又等了半小时,母亲还是没有回来。我们决定分头去寻找。

    ④出了小区,看到一个卖小吃的,我向他打听。我一边比画着母亲的个头。一边说,七八十岁,这么高,上身穿……

    ⑤我说不下去了,我突然意识到我记不清母亲穿什么衣服,是紫红色的棉袄,还是蓝灰色的棉袄?我给她买过好几件棉袄,但她每天穿的哪一件,我似乎从没在意过。她的帽子我倒是记得。紫红色的绒线帽,是我和妻子给她买的,但这几天比较暖,她还有没有戴我没印象了,我努力回想平时吃饭时她的穿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⑥没她的照片吗?卖小吃的问。

    ⑦我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怎么没想到拿一张母亲的照片?

    ⑧我一边往家赶,一边想,母亲的照片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另一个问题,母亲照过相吗?我在记忆深处苦苦搜索,可始终想不起来,我心里开始发毛,但很快我就镇定了,母亲身份证上有照片。

    ⑨回到家我就开始翻找母亲的身份证,我找遍了可能放身份证的所有地方,都没有找到,却找到一顶帽子,灰色的羊绒帽。我一下子糊涂起来,我印象中给她买的帽子是紫红色的,怎么会有一顶灰色的?打电话问妻子。妻子说她只记得给母亲买过帽子,至于什么样子的实在没印象了。

    ⑩我又问妻子知不知道母亲有什么照片?妻子想了好一会儿说,去年我们全家去看花展,你不是给妈拍下几张照儿吗?是的,我确实拍过,我翻开手机查找,花展的照片倒是找到了,却没有母亲的,于是我想起来了,有一段时间,我的手机比较卡,我清理手机内存,很多视频、照片被清理了。母亲的照片就是那时被删除了。

    懊悔的同时我也心存了一丝希望,因为我想起当时我发过微信朋友圈。我一点点翻看,终于找到了当时发的朋友圈,但照片多数是女儿的,也有我和妻子的,甚至还有一些纯风景的,就是没有母亲的。

    我确信我找不到母亲的照片了,只好向家人求助。我们姐弟四人,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家庭,有一个叫“徐家大院”的微信群。我在群里发了消息,问谁有母亲的照片。我没敢说母亲走丢的事,很快大家都回复说没有。大姐还问了一句,你找我妈的照片干什么?我找了借口说我下载了一个软件,可以从现在的照片测算小时候的模样,我想知道妈年轻时长什么样。大姐“哦“了一声没再说话。几个晚辈争着要我把软件链接发给他们,他们要拿电脑测算结果和小时候的照片比照一下,看看电脑测算得准不准。

    没有照片我也得上街去找母亲。在猜测着母亲可能去的地方,逐个去找,都没有找到。我瘫坐在一个菜市场门口,犹豫着要不要在“徐家大院”说母亲走失的事。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母亲的,她已经到家了。我立刻跑回家,问母亲去了哪里。果然如我想的一样,母亲又犯迷糊了,这次她甚至忘记了我们小区的名字。我问,你是怎么回来的?母亲掏出一张照片,说,有个人从我身上翻到这张照片,就把我送回来了。他说他认识你。

    那张照片是我和女儿的合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母亲走失为线索,情节跌宕起伏,意在呼吁人们关心爱护父母。

    B.小说多处设置悬念,是为了突出“我”寻找母亲的过程困难重重。

    C.“我”寻找母亲的一波三折,透露出“我”平日里对母亲的疏忽。

    D.结尾简洁有力,含蓄点明子女应关心、孝顺父母的主旨,引人深思。

    (2)体味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原文

    我一边比画着母亲的个头一边说。

    母亲的照片就是那时被删除了。

    我瘫坐在一个菜市场门口

    情感

    焦急、忧虑

    (3)第⑦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内容,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5)“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认为文中“我”的表现符合“孝”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10、   (材料一)

    据统计,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统计,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

    对于餐饮浪费,地方行政部门也曾做过相关调研:上海餐饮业每天产生泔水垃圾1100多吨、餐厨垃圾2000多吨,其中被浪费掉的食物至少占总量的一半;哈尔滨每月至少扔掉1.2万多吨食物;山西省烹饪协会调查显示,仅太原市餐饮行业日均浪费饭菜就高达500多吨,折合人民币200多万元;湖北省黄石市仅宴席剩菜率就达15%,一年要倒掉 2.1亿元饭菜。

    (材料二)

    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卢思骋在谈及食物浪费对环境的影响时表示,全球现有农业生产使用了70%的淡水资源、33%的土地和30%的能源,排放了 20%的温室气体。用这样的环境代价生产出来的食物,却在餐桌上被我们不知不觉地浪费掉,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

    如果说植树造林是对环境的友好表达,那么减少食物浪费就是举手之劳的环保举动:只要减少1千克牛肉的浪费,就能减少13.17 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一辆小轿车在公路上行驶两天的排放量;只要减少一个鸡蛋的浪费,就能节省下185升的水,这个数字相当于你在日常生活中3次淋浴的用水量

    (材料三)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多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欧盟数据显示,欧盟国家每年浪费的食物约为 8800万吨,造成的损失超过1400亿欧元。

    美国《世界日报》2019年报道,美国每年约有6000万吨农产品被丢弃。一个名为重新思考食物浪费的非政府组织报告称,美国餐饮业每年会产生1140万吨的食物垃圾。

    日本人被公认为素质高、重视环保,但《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人每年丢弃的可食用食物高达634万吨,这个数字居全球第一

    在我国,为遏制浪费而立法的呼声多年来一直未断。早在2009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就有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立法,明确规定节约粮食的鼓励制度和浪费粮食的重惩制度。

    对于制止浪费、厉行节约,我国宪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民法典中也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令人触目惊心。

    B.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在这样的场合就餐人们往往更注重“面子”。

    C.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

    D.美国每年浪费的食物造成的损失超过1400亿欧元。

    2材料二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餐饮浪费主要会产生哪些问题?

    4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据统计,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5请你针对餐饮浪费现象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11、皮影戏

    吴小毛

    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甚至有人认为皮影戏就是现代电影的始祖。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就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传入亚欧大陆的许多国家。歌德、卓别林等世界知名的艺术家,都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皮影人物及道具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以牛皮和驴皮作原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但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吸收了各自地方音乐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流派。如在陕西、山西、河南一带的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等十多种,曲牌也非常多。演员在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而河北、北京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分别吸取京剧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精华,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河北唐山地区皮影戏的掐嗓唱法更是十分独特。

    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个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培养皮影表演人才,最终组成皮影剧团,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外、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幕布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十分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1】文章开头写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中的人物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②—段介绍了皮影戏哪几个方面的知识?

    【3】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出兰州皮影戏的特点。

    当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及其现状》中提到:甘肃是皮影戏兴起较早的省份之一,河北西路的影戏就是从甘肃传来并发展而成的。有人说河北涿州是中国皮影戏兴起较早的地方,但有关专家指出:涿州一带的影戏亦来自兰州。

    早在十三世纪,兰州皮影戏就随着成吉思汗的远征大军,传入波斯、阿拉伯以及欧洲许多国家。这种东方小技艺,很受欧洲人的喜爱。

    兰州皮影戏班众多,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民国年间,水登、榆中、红古等县郊地区皮影戏班演出相当活跃。

    特点: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自选文体,字数600字左右。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 一封信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鸟儿翱翔在天是一种自由的美神七太空漫步是一种科技的美人们互帮互助,和谐交融是一种内心的美。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美,美就在身边!

    请以“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