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锦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考上理想的高中。

    B.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为了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百色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

    D.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桑梓   墨守   走投无路   众判亲离

    B.和谐   停滞   腐草为莹   行之有效

    C.见教   流俗   持之以衡   辨伪去妄

    D.诓骗   鲁钝   不言而喻   不攻自破

  •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板平时待人真诚﹑说话时始终面带微笑,给人彬彬(bīn)有礼的感觉,即使是经济(jié)据时也从未在他脸上看到过忧戚的表情。

    B.井冈山被漂流的云雾(yín)绕着,给人神秘之感,(wān)蜒起伏的山脉与停留在此的云雾相得益彰,给游客们带来了别样的享受。

    C.法国政府在富丽堂煌的杜伊勒里宫,从箱(qiè)中拿出他们从遥远东方劫掠来的(zhāng)物进行展出,他们宣称“给古老东方带去文明”的谎言不攻自破。

    D.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大马褂,迈着(pán)跚的步伐,走向自己的小院。待他看见满院的狼籍,不由心中一愣,眼中的泪簌簌(shù)地掉下来。

  •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么会有所不同呢?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C.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就告辞(离开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乙)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下县。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1】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1)尉果广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陈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籍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县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入冬以来,呼和浩特频降大雪。

    1请你借雪景而发古人之情思,写出两句描写雪景的古诗,或写出两个含“雪”的成语。

    2大雪造成道路交通的拥堵,行路人多有不良情绪产生,请你为此编辑一条引导行路人情绪平稳安静、积极轻松的温馨提示语,最多不超过20个字。

    3见雪而欣悦,同学们都为打雪仗而跃跃欲试。但是学校却通知:禁止打雪仗。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1)请你用精练的语言代表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陈述你们想打雪仗的理由。(三条即可)

    (2)请你从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简明陈述禁止打雪仗的理由。(三条即可)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长河落日圆。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晓镜但愁云鬓改,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杜牧的《泊秦淮》默写完整。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经典

    ①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②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它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③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④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

    ⑤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后人时时的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

    ⑥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袖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

    ⑦总之,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经典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中第三段画线的句子中的两个“重复”的含义是否相同?请说出其具体内涵。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⑤段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

  • 10、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 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带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来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了。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的;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③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

    ①微博上曾有这样一个话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有网友这样回答:当看到美女时,我希望脱口而出的是“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而不是“肤白貌美大长腿”;当看到夕阳余晖时,希望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塞,真是太好看了!”

    ②话糙理不糙,但读诗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有格调,更是让我们拥有美好的生命姿态,从而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③法国作家、哲学家加缪有一句话:“人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所谓活得最多,就是让我们的生命更丰盈。在古诗词的意境里,我们可以徜徉于草木,流连在云水,望春花秋月,赏夕阳落霞……大自然的丰美意趣,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我们还可以看见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内心世界,可以追寻李白与酒为伴的潇洒人生,会和杜甫相遇在落花时节的江南,会和李清照邂逅在“惊起一滩鸥鹭“的夜晚……当你走进去的那一刻,就走进了他们的浮沉起落,悲欢离合。“人如何认识自己和世界”,这是一直困惑着人类的问题,“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我们读到这些深刻和有力的思考,就会领悟古人早已给出了智慧的答案。

    ④现代人常说自己“活得太累”,原因之一就是欲望膨胀又彼此冲突,大家急于争夺很多东西,到手以后又会觉得并不值得。人们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那么美好,生活也是令人烦恼的“一地鸡毛”。但浸润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时光,会多少洗刷我们心灵中的污渍、减少我们的虚伪与卑琐,因为人们会意识到很多无趣无聊的东西,其实是可以抛弃的。当我们学会放弃,放弃不必要的争执、不必要的矛盾、琐碎的利益……放弃这些使人变得浮躁、功利、灰暗和渺小的东西,生命才能优美地自由舒展。

    ⑤电影《死亡诗社》里有这么一段话:“我们读诗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没错,医学、法律、工程、商业,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但诗和远方,生命的壮阔、浪漫与美丽,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1)请根据全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如果要为第④段补充论据,以下材料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

    中国古曲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在《叶嘉莹:把诗词送给孩子》一书中写道:“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这与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关系。”

    (3)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写作

    “办法”,就是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疑难,达成愿望;探索未知,验证假设;积累经验,养成习惯;拒绝诱惑,抚慰心灵……都需要积极地寻找办法。

    要求:(1)请以“找到一个好办法”为标题,分享你“找到一个好办法”的故事;(2)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3)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