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铜陵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褴褛   眺望   撩逗   言不及意

    B.阔绰   伶俐   潇索   形销骨立

    C.祭祀   阴诲   惘然   李带桃僵

    D.矗立   宽宥   惊骇   鸠占鹊巢

  • 2、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书中所记人物故事,上起汉代,下迄刘宋,而以魏晋为主。

    C.钱钟节的小说《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断为中心,以他留学回国后的工作、恋爱、婚姻等生活经历为主线,呈现出多重的围城。

    D.小说《格列佛游记》讽刺了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现实,如描写大人国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来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 3、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婷/请   梁/贫

    B. 息敛声/风   金不昧/级而上

    C. 风雪途/歌载舞  鲜/钻

    D. 守/脚   愤图强/令人

  •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这个小偷贼心不改,又别出心裁地想出一招。

    C.近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广大学生纷纷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合理消费的做法蔚然成风

    D.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       间:参与

    B.弗敢       加:虚夸、夸大

    C.神弗       福:赐福,保佑

    D.望其旗       靡:萎靡

    (2)下面选项中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何以战

    C.公将驰之

    D.吾视其辙乱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中国传统的史家笔法记述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详细记叙了这场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B.文章用两条线索贯穿了全文: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另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参战——释疑)。

    C.文章使用的对比手法非常精到,分别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国家的政治热忱,又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了曹刿的机敏、持重和聪明才智。

    D.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练,行文中散句、对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又恐琼楼玉宇”妙在何处。

    【2】这首词是苏轼的一首赏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并根据情境和要求答题。

    某中学八年级一班准备在学生中举行一次“三年来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写作的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班钟华同学作文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30-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

    (1)默写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⑦水何澹澹,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⑧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课外阅读积累。

    ①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

    ②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其中写了两位对鲁迅先生有深刻影响的老师:一位是_______,另一位是______;我们还了解到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在迎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______;他曾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书是《山海经》;他借动物喻人来表达对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_______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__________

    ③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选段中师徒一行西行至_________,果子敲落后遇土而入,寻无踪影。行者怒推果树后,又是借助_________让果树复活的。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浓浓麦香情

    ①东方天际的一点亮还没有出来,父亲已经窸窸嗦嗦起床了。母亲朦胧中翻个身,眼睛都没睁开:早起来干啥?父亲回一句:睡不着!

    ②村子还睡着。

    ③昨天一个晌午,田里就变得苍黄。父亲站在村口,嗅觉因了眼前的朦胧而异常灵敏。在微明的清光里,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让父亲突然感觉胸腔里满满的。

    ④二十八岁那年,饥荒逼迫着他走向离村子十几里远的河滩寻找野菜。一阵风带来一丝久违的麦香!父亲拔腿向前跑去。只见一小撮麦子,长在河滩里!那个晚上,弟弟妹妹们躺在被窝里,一人几根麦穗,咀嚼了大半夜。

    ⑤如今六十五岁的父亲,想起那撮麦穗,胸腔里那满满的东西溢出来,润湿了松弛的脸。父亲在地头蹲下,拿出儿子给他的纸烟抽起来。父亲很少抽烟,只是最近几个月,抽得特别凶。

    ⑥儿子,是个好儿子。村里人都羡慕父亲。有几个做儿子的会花几十万元在城里买一套房子送给老父亲呢,儿子是十里八村独一个。

    ⑦父亲不喜欢弯腰割麦,他蹲着。身子跟麦棵子一般高,麦穗就在他的鼻尖前方,浓浓的成熟的气息把鼻腔灌得满满的,父亲忍不住打了一个香香的喷嚏。左手满满握着干爽的麦秆,右手轻轻握着熟稔的镰刀,一镰一镰,嚓嚓嚓……六十五岁的父亲割得缓慢而富有韵律,不像在忙麦收,倒像在享受。

    ⑧割了两个钟头,身后躺下的麦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草绳上。父亲回头看看,把镰刀插进地里,开始捆麦。不一会,身后就有了一溜一般大小的麦个子。

    ⑨太阳升高了,他站起身,眯着眼向河对岸望去。那里一片炫目的苍黄,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让他想起村里四十年前的大丰收。他带着队上的小伙子们,一个晌午,就把河滩里十几亩麦子收割完了。对岸也有一队收麦的人,队伍里的母亲,正是被那时的父亲吸引了。

    ⑩此时,父亲突然冲动地脱下了上衣,光着膀子加快了镰刀的挥舞。干爽的麦子在镰刀和手臂间舞蹈,整整齐齐地倒在新鲜白亮的麦茬上,而汗珠,也在父亲的后背和脸上欢快地流淌。成熟的麦腥味和着干燥的土腥味,田里的气息更浓了……

    母亲送午饭来了,你咋像个小青年啦!今天你是发疯了么!母亲的嗔怪里含着欢喜,父亲这几个月,从来没有这么酣畅过。他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公社里那个割麦突击手的影子。

    父亲拿几个麦个子,做成一个舒服的麦床躺下:以后,再光膀子就没机会了。你说到了城里住,六月里不割麦,不流汗,忙种还过个啥劲?要那样,我们住城里,不是等死吗?

    母亲恼了:你个榆木疙瘩。儿子孝顺你,你不知道好歹,难道你儿子给你买了房子,就是接你去等死的?你个老不死!骂完了的母亲哈哈笑了。父亲也跟着嘿嘿笑。

    午后,母亲没有听从父亲的催促回家,她想最后捆一次麦子;父亲在麦床上满满的睡了一觉,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直到天黑透,才把最后几垄放倒。他们直起腰,站在地头,默默的看着自家的麦田。也许,还望着所有的麦田。

    昏黄的月亮升了起来。

    还是跟儿子再说说吧,好不?在父亲商量的口气里,母亲听出了乞求和难过。要是前些日子,她早就要骂死老头子了。今天,在月光下凝视着麦田的母亲没有反驳,轻轻地应一声:嗯。

    夜,有了凉意。父亲和母亲,一前一后,在清亮的月光里走着,在浓浓的麦香里走着……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父亲一天的劳动,中间插叙了父亲年轻时的经历。

    B.开头用“村子还睡着”,与父亲“睡不着”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内心的不平静。

    C.小说与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一样,都表达了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D.父亲最近几个月抽烟很凶,是因为儿子叫他进城,他害怕自己不适应城里的生活。

    【2】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3】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浓浓麦香情”蕴含着父亲哪些情感。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下列小题。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距离中考还有20多天了,初三复习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这天,一个叫程海的初三男生来找我,嗫嚅地说:老师,我写了一篇作文,想麻烦您给我看看。我欣喜的接过作文,我不教他,但我一直在留意他。他长得又瘦又小,但成绩十分优异;他是特困生,三年的学费全免。

    那是一篇写得挺不错的作文,我很喜欢,就边改边将它敲进了电脑。当我将一篇打印稿交给程海时,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地说了七八个谢谢

    后来,从他班主任那里得知,他对自己很苛求。他生活那么困难,却不肯接受大家的捐助。每次买饭,都是二两米饭,半份素菜。初三这么苦,这么累,我不由得有点心疼和担心。

    过了两天,我特意到初三的售饭区等候程海,程海来得很迟,我知道他特别惜时,晚一些来为的是错开排队的高峰。程海往打卡机里插卡的时候,我看到显示屏上清晰地跳出了61.50元的字样。他买了一份饭、半份菜,还剩下60元钱。我和他边聊边往就餐区走。当我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我们时,我把自己的饭卡递到程海面前,假装很随意地说:我们交换一下好吗?别紧张,我需要减肥,你需要长肉,咱们一起努力,到中考那天,你把我饭卡里的钱用完,我把你饭卡里的钱用完,你说好不好?程海有些手足无措,低声说:老师,我的……钱,够用。我说:我看见你的卡里还有多少钱了。别让我着急了,咱俩其实是互相成全。好了,把你的卡给我吧。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我的饭卡里存有200元钱,足够他这20天用了。那之后,当我去食堂买饭,偶尔遇到往初三售饭区走的程海,我都会向他做一个V型手势,鼓励他努力吃,努力学。

    中考来了。

    中考又走了。

    程海到学校来找我,郑重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我也找出他的饭卡,笑着说:我的任务完成不赖,你可不如我。你看你,还是那么瘦!程海说:其实我长肉了,偷着长的,老师看不出来。

    很快,中考成绩下来了,程海的成绩非常优异。作为关爱着他的老师和关注着他的朋友,我就像自己又经历了一次金榜题名一样高兴。

    临近放假的一天,我到食堂去买饭。我将饭卡插进打卡机,显示屏上居然显示出了140元的字样!我一下子懵了。我把饭卡抽出来,到储款机那里去查询,结果是这张饭卡近期没有储过款!也就是说,在中考前的20天里,程海仅仅花去了他自己的那60元钱!

    我捏着那张饭卡,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我惊问自己:是不是,我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个十分要强的孩子?

    此刻,如过程海出现在我面前,我将对他说些什么?我想我可能会说:孩子,穷,本不是你的错,不要用自己羸弱的身体去给这东西殉难,它不值得。如果一个人,表示愿意和你并肩迎击困难,你自然可以分析他的用心是否真纯;而当你明白的知晓他原是惴惴地揣了一颗善心,并希望用这颗善心给你温暖的时候,你就应当赐给他一个机缘。要知道,有人会把你欣然领会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他期待着你幸福地体察到他的良苦用心,他也期待你日后同样成为慷慨地赠予他人温暖的人。

    孩子,我们之间曾发生过一个美丽的故事:你的一篇作文给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份有价值的记忆。相比之下,如今被我捏在手里的这张饭卡是多么的不幸,它本是想殷勤地编织一个动人的故事的,岂料却留下了一处败笔。

    孩子,你在高中还好吗?买饭的时候,别总去得那么迟,早一点去,可以买到热一些可口一些的饭菜。

    (选文有改动)

    【1】与程海交换饭卡时,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然后才假装很随意的对他说了的意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当发现程海仅花去他自己60元钱时,为什么”“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3】文中三次写到了程海对的感谢。请结合文意,谈谈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

    (1)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地说了七八个谢谢

    答:

    (2)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答:

    (3)(程海)郑重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

    答: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5】文章后三段的议论抒情部分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请摘录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读书卡片

    编号:618

    类别:散 文

    篇名:《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作者:张丽钧(此处不用作答)

    内容摘录:

    心得体会:

     

  • 11、严冬海猎

    陈秉汗

    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了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蕃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蕃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脚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蓝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捆,快步向海滩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蕃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捆,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的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到海里。深夜时海水不同白天,像冰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鱼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篓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的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担子一头是鱼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和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1】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简要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2】简要赏析结尾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说说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一个原因。

    【4】结合内容分析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班级将召开“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分享会。阅读下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你选择一个任务写好文章,做好准备。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在所难免,但我们需要逆境时忍耐和奋进这种中华民族几千年熔铸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任务一:发表观点

    请你撰写阐述“我们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一观点的文章(议论文、演讲稿等形式皆可)

    任务二:叙写生活经历

    请你分享自己或他人体现自强不息的故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字数600-800;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