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按照国别体编写的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短篇小说巨匠是德国的莫泊桑,俄国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我们已经学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的《变色龙》。
C.冬至,又称“冬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阴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所以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D.2022年是壬寅虎年,2023年就是辛卯兔年。
2、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雨果,德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行路难》作者李白,唐朝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D.《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演讲内容。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朝饥示子聿①
【宋】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①子聿:陆游的儿子。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待诗人身处茅屋,习惯了忍饥挨饿,暗示他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B.领联诗人告诫儿子只有专心致志地读书,不受外界干扰,才是真正的求学。
C.颈联中诗人表达生逢政治清明的时代,却虚度一生、无所作为,内心备感羞愧。
D.尾联诗人寄望儿子能够传承自己一生性格刚直,不屈从他人,坚持理想的品格。
5、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⑤。
(注释)①吕蒙正: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④同列:同僚。⑤量:气量。
【1】解释下列实词的含义。
(1)不喜计人过 过:(____)
(2)蒙正遂止之 止:(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述。
6、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首句中“异”字统领了上阙那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回答两处即可)
【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此词抓住塞下秋天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边塞秋季凄清、孤寂的景色。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词句“浊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思乡不能回、想建军功又怕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7、班级开展辩论赛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EDG出圈,11月7日凌晨,中韩两支顶级战队EDG和DK,在冰岛雷克雅未克温泉谷体育大厅角逐英雄联盟S11年度总决赛,经过激战,EDG战胜DK,捧起了最后的冠军奖杯。随后该消息迅速霸圈。电竞爱好者小王表示,7日凌晨EDG夺冠后,自己的朋友圈在五分钟之内刷出了上百条有关EDG的动态,“甚至很多不怎么玩游戏的人都在熬夜刷屏,当时的刹那恍惚以为电竞真的已经成为全民赛事了。”
链接材料:
1EDG电子竞技俱乐部(EDward Gaming),简称EDG,是一家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
2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是以电竞游戏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公平进行的对抗性电竞游戏比赛。通过电子竞技,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并且职业电竞对体力也有较高要求。电子竞技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
这则消息也在班级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同学认为电子竞技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关注,因为这种关注会引导青少年更加沉迷于电子游戏;有同学认为既然是被社会认可的,就应该提倡。为此,班委组织了一次关于“青少年关注电子竞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
(1)班委为本次辩论赛设计宣传海报时发生分歧,有人觉得“谁与争锋”好,有人认为“谁语争锋”更恰当,你觉得哪个合适?请说明理由。
以下材料也许能支撑、丰富你的观点——
材料一:
2020年12月16日,亚奥理事会宣布电子竞技项目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21年11月5日下午,杭州2022年亚运会官博正式公布入选亚运会的8项电竞项目。
材料二:
EDG夺冠后,很多高校大晚上喊楼庆祝,甚至拉上了被欢呼声吵醒的年迈的宿管阿姨逼她喊“EDG牛逼”,更为严重者,降下了学校的国旗反而挂上EDG的战队旗帜……
材料三:
从年龄分布来看,2020年中国电竞用户年龄集中在19﹣22岁,占比为39.7%;其次是31﹣39岁,占比为17.00%。
材料四:
不久前毕业于某中职院校电竞专业的杨林(化名),对未来感到迷茫。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自己18岁了,已经从中职电竞专业毕业,但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自己如何在这个行业里立足,所知不多。“就爱打游戏,所以才选择电竞专业。”“上午文化课没人听,班里同学的兴趣都在下午游戏课上,现在打了三年游戏,出来发现什么技能都没学会。”
以下词语也许能帮你思维周密、严谨一一
段首提示语:“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等。
关联词语:“假如……那么……”“只要……就……”等。
推进或转换话题:设问句、承上启下的句子等。
(2)辩论赛结束后,班委报道组要做一期美篇,需要一段描写辩论赛场景的文字。请你回忆辩论赛期间触动你的内心或引发你思考的精彩场景,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给报道组。
8、(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5)_____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7)《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
(8)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好友的深情厚谊。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敬业与乐业》选段 梁启超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选段中作者阐明的的观点是什么?什么是“敬”?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选文中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其中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4】“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并加以短评。
10、阅读《小议“舒适区”》,完成下面小题。
小议“舒适区”
刘根生
研究者通过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甲】走出舒适区,一个人才能真正激活自我,适应变化,抵达更高的境界。
走出舒适区,是指离开舒适而熟悉的环境吗?当然不是。这里的“舒适区”并不是某个环境或区域,而是指心理上自我的安全空间。舒适区虽然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没有任何东西在那里生长。比如有人沉湎于过往成就的舒适区,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就如同用同一张底片冲洗出很多张照片,似新实旧。再比如有人陷入“工作陷阱”,有难度的不愿干,没先例的不敢干,假装忙碌以使自己保持在舒适区,避免去学习新的东西,最终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乙】不日新者必日退,长期处于舒适区会降低学习潜能,让人逐渐失去学习新事物的动力。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方可获得应对变化的能力,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中国高飞集团的高级钣工王伟,用手中的钣金锤敲击出C919大飞机舱门下部的一道特殊弧线,舱体与工装之间的缝隙,让9丝(1毫米的百分之九)的量尺都无法通过,用超越极限的技术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职业航天员的超重训练,常用大型离心机增强对超重的耐受能力,训练强度接近极限时,受训人员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训练,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超越极限也是超越自我,每一个极限中都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走出舒适区,有时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深秋的夜晚,西安一所高校的路灯下,十多个学生簇拥成团,用英语对话和讨论。这种自愿参加的“室外夜读”活动,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为什么有教室不用,要到路灯底下学习呢?同学说,教室环境太舒适,人容易生出惰性,冷一点,人反倒精神。这般自讨苦吃,是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更是走出舒适区的行动力量。
⑥走出舒适区必然会感到些许“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陷入恐慌,当我们主动去适应变化、接受挑战,确立合理的目标,在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平台上打开自己新的可能,这种“不适”便会消散。【丙】高原之上有高峰,让我们走出舒适区,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取材于《人民日报》)
【1】文中【甲】【乙】【丙】三处语句,哪一句是全文论述的观点?
【2】下列关于文章结构关系的示意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3】请结合链接材料和上面的文字,说说李宁是如何走出舒适区的。
李宁在运动员生涯中斩获金牌106枚,也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退役后他本可以继续留在国家体育的相关单位工作,但是李宁选择走上一条崭新的创业之路,成立了李宁公司,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面对一路高攀的业绩,李宁又以归零的心态,搭建了数字化供应链,完成了数字化门店改造,成就了不断创新的国潮之光。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的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丧失了。
⑥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⑨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⑩一时一事的得失,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⑪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
【1】下列的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与那些清醒和失眠的人相比,昏睡了的人不知道钟声的提醒,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一部分一部分的丧失。
B. 生命有时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有时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生命似乎永远就在这种两极之间交错延伸。
C. 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藐视。
D. 一时一事的得失,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但它是可以超脱的。真正的烦恼在于生命的价值要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2】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我”产生了一个荒诞的联想,觉得绝对精确的钟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对人发出提醒,提醒大家生命的流逝。
B. 生命只属于一个人,也仅仅只有一次,随着时间推移,生命也会增值,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珍惜生命。
C. 生命的价值只有交给历史,才能正确地衡量出它的价值。每个人生活和死亡的方式不一样,不会以人的意志转移。
D. 真正而且永恒的烦恼是,人永远无法找到合适的形式,来实现生命的价值正确转化,这是一个千古之谜。
【3】文章第一段中对“秋虫”与“钟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思考生命时,多次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作简要赏析。
【5】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请结合文中作者对生命的其中一点思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12、作文
请以“我还是那个我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