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沙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对下列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每晚八时左右。

    B.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 “我坚信:虽然道路坎坷泥泞,但是曙光就在前方。”这个句子是单句。

    D. “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 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它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B.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C. 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D.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 篇。分十二策。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我们不应是过度狂热的追求完美无瑕,以至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甚至到了厌世的境地。

    B.王志远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这句话一说完,顿时满场哗然。

    C.此人谈吐不俗,引文用典,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D.这两幅画倒是铢两悉称,很难分出谁优谁劣来。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他的错误必须提出严肃批评,不能只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了事。

    B.他读书很多,既领会文意亦寻章摘句,每逢作文,信手拈来,读来让人深感文采斐然。

    C.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D.他悟性极高,无论多么深奥晦涩的文章,只要浮光掠影地看上眼,就能抓住其实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岑文本;唐大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蜊,吉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則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推基遮,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苏秦刺: (2)人不学不知道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人禀性定 故余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成其道 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C.燧动焰发 有地隐然

    D.待学成而人谋而不忠乎

    3用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注释】 ①伏波: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②定远: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③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④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⑤射:一作“定”。

    【1】分析前两句用“伏波”和“定远”的作用。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任务一】阅读本期校刊的卷首语,完成小题。

    ①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②数据显示,因为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③今天,博物馆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展陈方式也更多样。④和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guān  zhào)照当下,(huí )过去,了解我们的文化。⑤你会和我一样,每一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1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观照   回朔   B. 关照   回朔

    C. 关照   回溯   D. 观照   回溯

    2文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句子修改: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破阵子》最能体现诗人壮志未酬的语句是 _______。

    2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持节云中,何日冯唐?______,________ 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千古兴亡多少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朝天子 ·咏喇叭》)

    (6)宜_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_______  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光谱”鼻子探知人体疾病

    ①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称为“光谱”的人造鼻子,这种神奇的鼻子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人是否有病。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将这种奇妙鼻子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上,最终让其成为一种交警测试可疑吸毒司机的有效工具。

    ②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应运而生。但是苏格兰的科学家目前正在尝试的是利用先进的化学方法探测不同的气味,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屏幕给予病人一种免除了忧虑的警报或者告诉他们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

    ③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安德鲁米尔斯说,这些神奇的装置仍在开发阶段。目前可实用的装置还需一段时日,迄今已经取得了进展。测试气味和利用气味来医疗的想法,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已。他还说,人的疾病通常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气味可用来快速过滤和大规模的过滤。比如,天花、肝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医生往往可以从病人的呼吸中诊断知道。即使是麻疹,也有一种化学气味。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这是经过临床实践得出来的。

    ④目前,米尔斯教授正与他的合作人保罗斯拉文一起致力人造鼻子的开发。他说这种鼻子将由一系列排列的成分构成,根据所探测到的气味,这些装置将改变颜色和光的强度,他说:“这种显示将会说‘正常或者没问题’或者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接着它将有希望识别与其相关的何种疾病,但不一定会让人感到恐惧。”他还说:“它也许会说‘你得去看医生了’。但是在医院,它会提供全套的诊断建议,说‘我未曾看到过这种气味’,除了患这种或那种疾病的病人之外。”

    ⑤米尔斯认为,制造一种用于实验室和医院的台式机器,而且还是手提式的,这种机子虽谈不上高质量,但必须是能识别出各种令人关注的明显气味,且不带有主观色彩,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无论是当事人是否感冒,这种检测都将是准确的。

    ⑥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适用于医院、实验室、医生手术和工作场所的一种桌面装置;同时,再开发一种便携式的装置,可以在家里或野外使用。据悉,一部便携式的装置最初可能要耗资几百英镑,而台式实验室装置则需几千英镑。米尔斯说,如果该装置得到普及,价格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1)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光谱”鼻子的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光谱”鼻子。

    (3)第③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1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枚鸡蛋

    肖永成

    ①十岁那年,我才正式上学,直接读二年级,还要与我九岁的弟弟一天一轮地轮着上。轮到我上学时,我还要背着两岁的妹妹一起去。我的父亲是生产队队长,他对待我上学就像是对社员安排劳动任务一样。至于我上学连铅笔都没有的问题,似乎还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

    ②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丁金华同学说:“拿一枚鸡蛋就可以到肖屯大队代销店换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我听了心中窃喜。

    ③这天,轮到我上学。我悄悄走到窗台上的两个鸡窝边瞅瞅,一只黄母鸡正在下蛋。不一会儿,一枚鸡蛋落下,我赶紧拿到手里,鸡蛋还是湿湿的、热热的。趁黄母鸡还没“咯嗒咯嗒”叫,我赶紧小心地把鸡蛋装进衣兜里,背起妹妹去学校了。

    ④坐在教室里,我脑子里的思绪一直围绕着这枚鸡蛋转圈儿心想:“不能按丁金华说的,去肖屯大队代销店换铅笔,因为那里的售货员与我邻村,认识我父亲。要是让父亲知道了,我还不得挨一顿苦打呀!”我决定舍近求远,到几公里外的崔庄供销社去用鸡蛋换铅笔。

    ⑤上午第四节课是体育课,我跟老师说:“我妹妹在树底下睡着了,我要背她回家。”老师信以为真,还特意叮嘱我回家路上不要玩水。看我走的路与平常不一样,妹妹就“啊啊”地叫了起来。我一遍遍地哄妹妹说“买糖去,买糖去”,同时把一只手伸进衣兜,手指触摸着鸡蛋,我心里就有种踏实的感觉。

    ⑥我曾两次跟父亲去崔庄卖过鸡蛋,记得是从毛庄往北走。我背着妹妹一直沿着沟边走,小心地走过了一条小河上的石板桥。当累得气喘吁吁时,我终于来到了崔庄供销社。柜台里只有一个“大白脸”女营业员正对门口站着,看我“呼哧呼哧”地背个小孩儿登上高高的台阶,她把脸扭了过去。

    ⑦我把妹妹放下.妹妹紧紧地抱着我的腿。我小心翼翼地掏出鸡蛋,捧在手里,白白的鸡蛋壳上明显地印上了我手指触摸的印痕。“我……我想换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大白脸”没有接我手里的鸡蛋,她瞟了一眼,又扭过头,说:“脏兮兮的,搁哪儿弄个寡蛋呀?还换带橡皮擦的铅笔!出了门扔远远的。”“不,不是寡蛋,是今儿上午我家的黄母鸡才生的。”

    ⑧“大白脸”不再理我,走到了柜台的最里头。妹妹“哇”地一声哭了,我弯下腰,哄着妹妹,让她看我手中的鸡蛋,说:“买糖,买糖。”妹妹不哭了,我小心地把鸡蛋装进衣袋,背妹妹往回走。

    ⑨不知不觉,我又走到了小河上的石板桥上。我摸摸兜里的鸡蛋,把妹妹从背上放下,蹲下来,伸手撩一把清清的河水,给妹妹洗了一下脸,然后又洗掉鸡蛋上的手指印,把鸡蛋放在青石板上晾一晾。

    ⑩“丁零零……”我听到车转声。抬头一看,一个穿蓝上衣,口袋里别着钢笔,推着自行车的中年男人要过桥。我赶紧一手拿起鸡蛋,一手揽着妹妹往石桥的边上躲让。“小孩儿,哪庄的?手里拿着鸡蛋做什么呀?”中年男人扶着自行车,在我跟前停了下来。

    “肖屯的。我想拿鸡蛋换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可营业员说是寡蛋,其实是今儿上午我家的黄母鸡才生的。”我打量那中年男人像个干部,就实话实说了。

    中年男人拿过我手中的鸡蛋,仔细看了看,说:“是新鲜鸡蛋——咦,我咋看你像肖山水的儿子呀?”我点点头,心里惶恐起来,妹妹也抓紧了我的手。

    “小丫头该饿了吧?给,这是我省下来的白面馍。”中年男人一只手拿着鸡蛋,另一只手掏出一个圆圆的白面馍递给我。我迟疑着不敢去接。

    “接着吧,我认识你爹,肖屯的生产队队长,还是劳动模范哩!”我接过那圆圆的白面馍,放到妹妹的嘴边。妹妹用两只小手按着我拿白面馍的手。使劲儿咬了一口白面馍,一边嚼,一边冲中年男人笑了起来。

    “孩子,我姓苏,你叫我苏伯伯吧。这个鸡蛋我要了,但我不白要,我拿钢笔跟你换。”说着,中年男人取下上衣口袋里的钢笔,塞到我手里说:“好好学习,长大了有出息点儿。背着你妹妹上来,坐我的车子,我走大路进你一截儿。”

    坐在自行车上,我手里紧紧地擦着苏伯伯给我的钢笔,心里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毛毛——毛毛——”刚到村北口,我就听见父亲那大嗓门儿在叫我的小名。苏伯伯停下自行车让我下来,示意我背着妹妹回家。

    他一边向我挥手,一边掏出那枚鸡蛋在空中晃动着……而那晃动鸡蛋的弧线和那慈祥的微笑,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选自《百花园》2022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父亲只顾工作,却忽略了“我”上学没有铅笔的问题,表现人们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对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

    B.第③段的“我赶紧小心地把鸡蛋装进衣兜里”是动作描写,表明“我”既害怕被父亲知道“我”偷拿鸡蛋又担心鸡蛋被弄破的心理。

    C.第⑦段的“她瞟了一眼”是神态描写,表现“大白脸”对“我”想用鸡蛋换铅笔的不屑一顾,刻画出了一个缺乏爱心的人物形象。

    D.第段写道“我迟疑着不敢去接”,“我”之所以不敢去接白面馍,是因为“我”觉得不好意思要别人的东西。

    【2】第⑥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你根据全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括号里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1)我听了,心中窃喜。(写出“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2)坐在自行车上,我手里紧紧地攥着苏伯伯给我的钢笔,心里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一枚鸡蛋”在全文中有何深刻的寓意?请阅读全文分点作答。

    【5】假如父亲最终知道“我”偷拿鸡蛋去换笔这件事,父亲是否会打“我”?为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11、记叙文阅读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⑦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⑧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⑨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⑩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1文童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第三盏

    女同学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任选一题: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于紧紧地住右手的食指……

    (2)我想过去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4文章以“灯红如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欣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