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内容上分为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书中上起汉代,下讫刘宋,而以魏晋为主。
C.《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简·爱,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已双耳失聪,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D.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的那些狐鬼花妖,如婴宁、聂小倩、香玉等。
2、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所著的一部讽刺小说,它讲述了外科医生格列佛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虚构国度的种种奇遇,“高跟党”与“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力的故事,发生在大人国。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C.《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如写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仍念念不忘科举考试。
D.《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如“景阳冈武松打虎”;然后百川汇海,第七十回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再到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 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B.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除了出台政策,还要有具体而微的部署。
C. 皇家马德里队在1:0领先的情况下,被巴塞罗那队反戈一击1:1扳平,丢掉了到手的三分。
D. 秋天瓜果飘香,瓜田李下历来是小朋友向往的地方。
4、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网友发布犯罪嫌疑人照片,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直至案情水落石出,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
B. 进入春季,扬州瘦西湖景区,花草丛生,人们畅游其间,心旷神怡。
C.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D. 你要有真才实学才行,否则你再怎么自吹自擂也是没有用的。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
B.行者/休于树
C.四时之景/不同
D.颓然乎/其间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山水之乐/太守之乐其乐
B.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C.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D.日出而林霏开/水落而石出者
【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第②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
C.第③段层次清晰,依次写了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四个内容。
D.第④段“太守之乐其乐”一句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6、诗歌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中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各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被人赞颂,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7、校园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箱上有两句宣传语,请你紧扣“环保”主题,运用对偶知识补写下句。
上句:回收废旧电池
下句: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名句填空。
(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2) ,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3)燕子来时新社, 。 (晏殊《破阵子》)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古往今来,诗酒相伴,多少文人借酒抒怀。范仲淹《渔家傲》 “ ,
”写尽了征人们思乡而不能回的矛盾心理;辛弃疾《破阵子》
“ , ”道出了词人醉了梦里仍听到军营里的号角;李清照《醉花阴》里,把酒黄昏,吟唱出了“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浓浓哀伤。
9、把握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把握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再平凡的人,也一定能做出最不平凡的事来!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品味到获得成功的喜悦,那甚至被看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可对多数人而言,成功却是那么遥不可及。有些人相当努力,但机遇好像永远离他很远,他总是抓不住成功的手。怎样摆脱这种尴尬的状态呢?
很简单。想钓大鱼,得到深水去;勇于竞争的人,才能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在我看来,不平凡的人有三种:
第一种是被称为“二代”的人。由于他们的老爸老妈是不同凡响的人,他们大多会不同凡响。比如“富二代”,能穿名牌、开豪车、住豪宅,有大笔的财富等着他们去继承,这一切,注定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不同凡响;再比如“星二代”,生下来就生活在聚光灯下,这辈子注定要熠熠生辉。然而,静下心来一想,他们固然有天生的优势,但是后天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很难不同凡响,甚至会把这种优势变成精神的枷锁。“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很容易成为这种人经历的真实写照。
第二种是天生拥有不同寻常的天赋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才。比如苏菲,天生拥有数学天赋,随便在家看一本数学书,就可以解出很多人学习了几年才能解出的数学公式。再比如莫扎特,天生就是音乐天才。这些人的身上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天赋,他们只需要加上一点努力,一点拼劲,将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便会拥有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生。
第三种是指生长环境并不优越,也没有不寻常的天赋,但却拥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勇于竞争的人。他们的内心对成就自我有着强烈的渴望,在人生奋斗的过程中,他们也许会失败,但是失败并不能击垮他们的勇气和动力,他们终将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纵然他们也经历过失败,或者曾经败得一塌糊涂,但是只要还有一口气,身上还有一毛钱,也要爬起来继续向前,他们可能是“伟人”,也可能是“疯子”或“狂人”,但当自己决心要在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时,他们会成为不同凡响的人。
其实这三种人中的前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天时、地利而不凡的,或者说他们只要有合适的机遇,就可以得到自己所想。而后一种则需要凭借自身的智慧和魅力成就自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虽然他们没有什么“二代”的头衔,更没有被上天赋予什么独特的才能,但依然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我想,这就是他们敢于自我期许,敢于去拼的结果。
可以说,机遇往往和困难与风险相伴,惧怕风险和害怕困难的人把握不住机遇。抓住机遇实现人生飞跃的人,必是勇于挑战风险和克服困难的人。因为不怕风险和困难,他们能够发现掩藏在风险和困难之下的机遇;因为勇敢和毅力,他们可以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遇到的一个又一个挑战。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机遇总是垂青勇于竞争的人。人所要的一切,始终都要自己去争取。有了梦想还不够,还要勇于竞争,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1】文章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为第7自然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第8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谈一谈,一个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10、阅读文章,完成小题。(18分)
好一朵木槿花
宗 璞
①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木槿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木槿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②前年秋至,我家刚从与母亲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小弟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③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④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⑤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⑥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⑦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⑧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⑨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⑩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依次梳理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的过程。(4分)
【答】
【2】试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3】“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这一句作者为何要单独成段?(2分)
【答】
【4】联系《紫藤萝瀑布》,揣摩本文第⑥段中作者提到的“心愿"是什么?(4分)
【答】
【5】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的安排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4分)
【答】
11、阅读理解。
没有陪伴 何来家风
张 贺
①当今中国有两个词最能引发社会“吐槽”,一个是“官二代”,一个是“富二代”。 少数几位公子小姐的出格言行早已给公众留下了刻板印象。“缺少家教”“家风不好”是人 们对他们的一致评价。
②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客观,有的“官二代”“富二代”的父辈们人品口碑其实还不 错;也很少有孩子真是因为父母行为不检而有样学样最终变坏的。但显然这些为人父母者在对后代的家庭教育上存在严重失误。“养不教父之过”,儿孙犯错,家长当然是脱不开干系的。
③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风清正、一脉纯良。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传统,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家训汗牛充栋。但显然相当一部分人没听进去。为什么有无数成功的治 家案例摆在眼前,后人还是要犯错?可见,树立和传承家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④之所以没那么容易,不是因为给孩子从小立规矩有多难,而是陪伴和指导孩子的成长需要耗费 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意志坚强的人,难以做到时时刻刻、一点一滴地督促。久久为功,没有“久久”就没有“功”。梳理近些年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就一定会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 几乎都难以做到“陪伴”二字。父母普遍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合理),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如果父母真正爱孩子,是不会放任不管的。
⑤我读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印象最深的不是他那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治家格 言,而是惊讶于曾国藩所付出的巨大精力。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军事政务繁忙至极,但再忙,他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夫人、弟弟和子女写信。大至如何读书修身,小至买什么衣服、吃什么饭,都要事无巨细一一告诫指点。虽然长期不在家人身边,但曾国藩用写信这种 方式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达到了耳提面命的效果。这些日记和信件多达数百万字,全看下来 能把人累个半死。可想而知,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才是真爱。
⑥华裔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写有一本温馨感人、妙趣横生的《家有四子》。梁先生在四个 儿子结婚时都曾送上一番箴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作为男子汉,最重要的是慷慨大度,而真正的慷慨大度不是在金钱或者家务事上不斤斤计较,而是在时间上的慷慨大度,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和伴侣的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慷慨。
⑦可见,古今同理。
⑧只有在陪伴的基础上,父母的嘉言懿行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 母才需要考虑为孩子树立哪些规矩。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品行才是“子孙之宝”。单纯的以物质财富满足孩子而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是小气鬼。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凸显了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
⑨今天我们谈家风,希望通过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那么首先,身为父母者就要慷慨大度,陪伴孩子的成长。如此,家风才能落地生根。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3)第④至⑥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仔细研读第⑧段画线句,品味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何在。
(5)下列三则家风训言,哪一则与本文联系最紧密,为什么?
A.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B.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你可以期待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风却随心所欲地从四面八方吹来。”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一百岁感言》
读完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上、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