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黄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B. 《一着惊海天》这篇课文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C.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D.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B.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D. 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新闻要素的角度入手,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这种文体一般是以描写为主,适当抒情。

  • 3、对《游山西村》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她虽然衣着朴素,不施粉黛,但独特的气质让她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B.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C.王老师讲课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让人感觉讲的知识是“活”的,讲的“内容”是美的。

    D.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宋代王安中的《清平乐·和晁倅》,完成小题。

    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

    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

    【注释】①金缕:曲调《金缕曲》《金缕衣》的简称。②青杏:未成熟的杏子,因颜色青绿,俗称青杏。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闲情”二字可作全词词眼,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词的上阕交代了春分日的特点和词人的活动,前两句渲染了微雨花落的伤感、惆怅。

    C.“尝新青杏催觞”很有情味,青杏虽未熟,食之酸,却酸出了词人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

    D.全词主旨轻快,生活画面感强,极具春日柔情。

    【2】春天的流逝,总会勾起人们无尽的伤感。王安中的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极写“乐在其中”。请结合诗文内容说说作者的“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要求默写填空。

    (1)杜甫的《春望》中作者以花鸟为喻用拟人手法抒发对国破悲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班级集体阅读《傅雷家书》,小文制作了以下阅读分享卡,请依据提示完善下表。

    语段

    批注

    整理发现

    A.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直抒胸臆,表达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小语 :小文,你的批注角度很丰富,有从抒情方式的角度体会家书的情感,有从关键词的角度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小文:不仅这样哦,你看我针对C

    语段的批注还关注了标点,句式

    B.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 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1)这句话意在说明_____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 “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C.希望你常常用这个步骤来“巩固”你很快得来的新东西。长此做去,不但你的演奏风格可以趋于稳定、成熟;而且你一般的智力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锻炼。孩子!记住这些!深深的记住!还要实地做去!这些话我相信只有我能告诉你。

    (2)________ (结合划线句子,按照“整理发现”一栏的提示完成批注。)

    (3) 思考:施蛰存说“他(傅雷)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你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吗?请结合《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爆款文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李枚琦)

    (1)“爆款文章”是近几年兴起的名词,但若要追溯源头,我首先想到的是“洛阳纸贵”的典故。左思一篇《三都赋》,令众人争相传抄,与“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热度颇有几分相似。就在一百年前,以《新青年》为阵地的新文学和以鸳蝴派为代表的旧派小说齐头并进,各自在读者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

    (2)但我们并不会用“爆款文章”去形容上述作品,为什么?

    (3)“爆款”一词原指商品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景,强调的是其人气之高。当用“爆款文章”时,已经默认了文章的商品属性,但对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文章的价值不局限于此。曹丕曾豪情万丈地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创作不仅是文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途径,更是他们扬名后世的方式。古有忧国忧民的屈原、杜甫,今有以笔为武器的鲁迅。这些熠熠生辉的文人,定义了国人对“文章”的印象。但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让“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如若文化产业以利益为导向,就势必要遵循商业市场的原则。作为爆款商品,某种程度上营销推广、销售数量比产品质量、售后反馈更重要。  爆款文章中也不乏内容有深度的作品,但即便再深刻,也无法掩盖其商品的本质。反观屈原、杜甫和鲁迅的创作,与当今争夺阅读量和广告位的爆款文章一对比,差异显而易见。

    (4)爆款文章的诞生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因特网与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发表”不必完全依赖于出版行业,申请一个微博或微信公众账号,就可以发文章。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使“写”的门槛已经低到几无筛选功能。而二十世纪初执笔为文的作家们,要么经过严格的旧学训练,要么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鲁迅曾自嘲,其母亲对张恨水小说的偏爱甚至超过了自家儿子的文章,但即使是作为旧派文学代表的张氏小说,其实也是非常漂亮严谨的章回体,在今人看来依然有其审美价值。另一方面,读者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使文盲率大幅下降,但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依然形成了受众市场的趣味分层,爆款文章面向的恰好是基数较大的群体层。夺人眼球的标题、标新立异的观点、反主流的态度,也成了爆款文章的创作原则。它挑战的是读者价值观的极限,这种“挑战”也正是其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5)常有人问:如何才能写出10W+的爆款文章?似乎没见过谁问如何才能成为乔布斯、马云,或莫言。难道爆款文章真的很低“门槛”,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选自2017年12月7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1本文论的是“爆款文章”,作者为什么却先从《三都赋》等文章说起?

    2】【2“爆款文章”诞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3】【3文章第(3)节划线句主要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4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