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
②如此“入书”,方可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
④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
⑤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A.④②③①⑤
B.④⑤③①②
C.④③②⑤①
D.④①③⑤②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D.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
B.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人心,各地群众在接种点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接种疫苗。
4、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C.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D.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5、阅读李煜的《虞美人》,完成题目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这首词是词人被软禁两年后所作,也是李后主的绝笔。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为什么一江春水会“向东流”,请分别用地理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解释。
6、诗、文名句填空
必答题:
(1)故园渺何处? 。 , 。(韦应物《闻雁》)
(2) ,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5)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选答题:
(6)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孔子《论语·雍也》)
7、名著解读。
问:“一旦发生中日战争,你想日本会不会发生革命呢?”
答:“日本的革命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定的。在日军一遭到严重的失败,革命就不可避免地马上要开始发生了。”
问:“你想苏俄和外蒙古是否会卷入这场战争,是否会来帮助中国?在怎样的情势之下,才有这种可能?”
答:“苏联当然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国家。它不能不顾远东的事态。它不能保持消极被动。它是坐视日本征服全中国,把中国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还是帮助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争取独立,同俄国人民建立友好关系呢?我们认为俄国会采取后一条途径的。
以上是____和____之间的问答,提问的记者通过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写成了《____》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____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吃的猪牛羊肉和家禽鸡鸭鹅,很多都是养殖场饲养的,养殖场会给动物打疫苗,常见的动物疫苗,比如猪的蓝耳病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等,这些疫苗都是针对常见病毒进行研制的。动物不感染,也就不会感染人。如果这些动物有感染人的病毒的话,人类就会去开发疫苗。而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我们人类之前没有接触过,一旦发生突变,传播到人身上,我们人体是没有免疫力的,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材料二】
①作为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有些蝙蝠的寿命可超过40年。蝙蝠高速飞行,新陈代谢非常快,对肌体的损伤也很大,但它们基因组中有很多具有修复功能的基因,且数量也远超其他哺乳动物,因此蝙蝠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有着特殊能力。现今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很多都与蝙蝠有关,其中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MERS的原型病毒已被科学家证实,以及2020年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也指向了蝙蝠。
②对于蝙蝠来说,天敌在天上也在地上,天空中一些猛禽会对蝙蝠发起攻击,陆地上蛇和一些猫科动物也会偷袭蝙蝠,但蝙蝠最大的天敌是人类。人类认为果蝠吃成熟的果实,应该算是“美味”。但果蝠食物中的果实有些是含有毒素的,人类摄入这些毒素并沉淀在体内,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科学研究发现,食用果蝠的查莫罗人很容易患上一种类似帕金森的病,这与吃蝙蝠有关,蝙蝠吃苏铁的种子,苏铁中含有一种神经毒素,通过蝙蝠带给食用者。
【材料三】
①伴随疫情的发展,互联网上不断传出人们食用蝙蝠等野生动物的画面。那我们应该如何防范新型病毒通过动物向人体传播呢?
②食用经过高温烹煮的野生动物本身不会致病,因为经过高温烹煮后,病毒寄生的环境已经被破坏。但人们在获得、加工环节,接触这些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过程中的风险却非常大,要杜绝这种传染的风险,还是需要群众不要盲目食用野生动物,最大程度地切断病毒传染的风险。
③免疫学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除了不吃这些野生动物外,尽量不要饲养从野外抓来的野生动物,也不要与其进行接触。同时也要关注,一些野生动物,它们身上可能携带一些寄生虫,跳蚤、蚊子也可能把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传给人,比如鼠疫。另外野生动物的分泌物或粪便,以及其污染的物品尽量少接触,最好不要接触。
④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网站称,病原体之所以容易传播、导致人类感染,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病原体一旦形成人际传播,便捷、频繁的旅行等活动则更容易将病原体通过感染者快速地散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蝙蝠基因组中有很多具有修复功能的基因,且数量远超其他哺乳动物。
B.养殖场饲养的家禽类动物虽然身上可能有病毒,但可以给它们注射动物疫苗,动物不感染,也就不会感染人。
C.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我们人类之前没有接触过,如果发生突变,传播到人身上,人体是缺乏免疫力的,就一定会出现人传人的现象。
D.野生动物经过高温烹煮,病毒寄生的环境已经被破坏,所以食用后不会致病。但获得和加工环节接触动物携带病毒的风险依然存在。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请你概括出野生动物会给人类带来哪些严重的危害。
【4】结合【材料三】,说说我们应该如何防范野生动物将病毒传播给人类。(至少答出三点)
9、那天,我没有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无错别字,卷面整洁。(达到此要求,评分时可奖励5分)(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