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镇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矗立的一扇扇安检门其实更像是一面面铜镜,照出藏污纳垢之人,照出无视制度之徒。

    B.刘向伟在关心时事时,看到了太多为富不仁令人愤慨的新闻,也写了不少抨击时政的博客。

    C.北京驰名中外的国际购物市场秀水街,近曰非洲客人络绎不绝,他们为中国商品和中国服务点赞。

    D.驻美大使崔天凯的这两句关键性话语,可谓掷地有声、震耳欲聋,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绝不屈服的态度,十分解气。

  •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唧唧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是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 ⑤③⑥①②④   B. ③⑤⑥①④②

    C. ⑤③①⑥②④   D. ③⑤⑥②①④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两行一节,形式活泼,节奏自由,作者贺敬之与丁毅共同执笔,集体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

    B.《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尽管选材角度不同,但都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且可以互相启发的。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典范。

    D.“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号六一居士。他的号表现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享受田园生活的志趣。

  • 4、下面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的表述,最符合简明、连贯、准确要求的一项是( )

     

    A.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就业后成为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人城市。

    B.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打工或就业,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

    C.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就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以及职业学校学习,最终以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等打工者的身份融入城市。

    D.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主要是通过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实现的,而这些是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获得的。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陱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B.首句写诗人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C.“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D.“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情。

    2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所展现的美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故曰: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6)下面是清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的端方题写在黄鹤楼的对联,请将崔颢《黄鹤楼》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中的诗句写在横线上。上联:我辈复登临,_______________。下联: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欧盟。

    (7)唐代诗歌气象万千,传颂百代:有的雄浑壮阔: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有的忧国伤时: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有的悲壮惨烈: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9年距离长征开始(  )

    A、81周年 B、82周年 C、85周年 D、84周年

    (2)书中写到“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①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哪一历史事件?

    ②“这场军事政变”是谁发动的?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 年第3期,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4】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小小的课本,藏着大大的世界,跟着课本可以展开一次又一次奇妙的旅行。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去哪,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个故事。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