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抒发了诗人对周瑜的赞美之情。
B.“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描写了颍州西湖春水碧绿、流转延绵的美好风光。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流露出词人对繁华易尽的无奈和对燕忘旧识的伤感。
D.“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描写了诗人因中原沦丧而衣冠不整的悲惨境地。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B.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预告片中《白昼流星》《北京你好》《夺冠》《相遇》四个小故事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全面的介绍。
C.农民对为富不仁的地主阶级的反感非常强烈,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团结起来抗争。
D.感谢政府出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令,这个除夕再也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们终于可以安静看春节联欢晚会了。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名为鲲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A.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即所谓“金字塔结构”。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D.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母亲一样的蜡梅香
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1】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2】试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
【3】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阅读诗的第一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读诗的第三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
(1)海内存知己, 。
(2) ,悠然见南山。
(3)人生自古谁无死, 。
(4) ,化作春泥更护花。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6)成长的道路上,既有春风和煦,繁花似锦;更有荆棘密布,泥泞曲折。我们要以《行路难》一诗中:“ , ”的精神,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严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______)
(2)《昆虫记》,又译为《昆记物语》,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是英国的笛福 。(______)
(3)《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______)
8、八年级某班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知识小贴士】
“碳中和”: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正负抵消,达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材料一】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行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二】
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认为,“双碳”目标是为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认为,“‘双碳’不是赛道超车,而是换赛道,是重新定义人类社会的资源利用方式。”碳中和将引领构建全新的零碳产业体系,将引发数百万亿元投资与产业机遇,一批新技术、新行业、新商业模式将诞生。谁在零碳技术创新占据领先,谁就是新赛道上的领跑者。同时,一些传统行业如不变革,行将归零、被颠覆与消亡。“双碳”是挑战更是机遇。
(中国环境报2022.5.17)
【材料三】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日前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的团体标准《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2022年5月5日起正式施行。
该标准推荐了涉及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等7大类别的40项绿色低碳行为,为测算、评估公民绿色行为的碳减排量提供了一把“标尺”。《导则》推荐了40项绿色低碳行为,并对其分别进行了描述。比如,服装领域的绿色低碳行为包括旧衣回收、使用可持续原材料生产的衣被等;饮食领域包括减少一次性餐具、光盘行动、小份餐食等。
【材料四】
生活中减排二氧化碳的数据统计
事项名称(以年计算) | 减排量 (千克) | |
每年少买两件不必要的衣服 | 5 | |
随手关灯 | 4.7 | |
夏季每台空调在26°C基础上调高1°C | 21 | |
少用50个塑料袋 | 5 | |
五层以下,用爬楼梯代替电梯 | 216 | |
手洗衣物 | 108 | |
每月少开一天车 | 98 |
【1】下列表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导则》的施行将提高公民对绿色低碳行为的认识,倡导大家减少碳排放量。
B.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些不良习惯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碳中和”的实现。
C.“碳中和”与经济发展不存在对立关系,中国正克服困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D.一些传统行业是温室气体产生的主要来源,所以“碳中和”的责任在于国家和企业。
【2】家里新买了一台冰箱,可是奶奶心疼电费,也不会正确使用,你有哪些小妙招可以教给她?请结合材料四回答。
【3】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从国家和个人层面回答。
9、有时候我们觉得还早,却不知道已经迟了;有时候我们以为迟了,却不知道只要开始就不会迟。
关于“早与迟”,你有怎样的理解?请写一篇议论文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不得套作。
②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