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克苏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删去“和事故隐患都”)

    B. 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情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删去“久久”或“长时间”)

    C. 一些跟风炒房者的财产受到重大损失,这说明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理财水平有待提高。(将“投资观念和理财水平有待提高”改为“投资观念需要改变,理财水平有待提高”)

    D. 既然你能够仔细地读完这本书,那么,你一生将受益无穷。(将“既然”改为“只有”)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 “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智叟和愚公形象对比鲜明。《列子》中还有很多寓言故事,如“歧路亡羊”“杞人忧天”。

    C.《苏州园林》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本文运用了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

    D.《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章运用象征手法,白杨树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 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   同一座古城。

    ②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  

    ③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   在蓝天下面。

    A. 通过   热闹   矗立

    B. 穿越   热闹   耸立

    C. 穿越   喧哗   矗立

    D. 通过   喧哗   耸立

  • 4、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稽qí首   执拗niù   璀cuǐ璨   勤能补绌zhuō

    B. 吞噬shì   和煦xù   媲bì美   博闻强志zhì

    C. 缄jiān默   哂shěn笑   苋xiàn菜   期期艾艾ài

    D. 荸bí荠   炽zhì热   黝yǒu黑   暗àn然失色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依据对全诗的理解,把下面的批注补写完整。

    雨后

    [宋]裘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罢亚,余润溢潺湲

    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①罢亚:稻子摆动的样子。②潺湲:水流之声。

    批注:

    颔联中的“潺湲”与首联中“____________”三个字呼应,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

    颈联对仗工整,“机杼”对“犁锄”,“蛩声”对“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诗中流传最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一诗中“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说仙人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中国自古就有立家训、著家书的传统。《傅雷家书》可视为一部“傅氏家训”。

    (1)金庸先生曾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傅雷家书》中包含着丰厚的家训智慧,傅雷先生教导____________(填写人名)终身贯彻的家训是“__________ 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2)小红同学经过自主阅读,对《傅雷家书》的内容和主旨有了一定了解,为这部作品设计了一张图书封皮,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简要阐述她的设计意图。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某年我国 18~70 周岁国民一天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 分钟

    18.91 分钟

    98.85 分钟

    某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 个

    8951 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1 个/44 万人

    1 个/1.3 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 本

    50 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 本

    7 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 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 位工人中,只有4 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他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①霍雷肖•阿尔杰: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100多部作品,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

    加拿大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根据【材料一】中周国平对“阅读”的诠释,请你说说什么是阅读。

    【2】你从【材料三】“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

    【3】【材料四】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人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

    【4】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对等的原因。

    C.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致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幸福、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深刻的感受、前进的动力,而我们,就这样慢慢地成长。

    请以“这样慢慢地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你成长的故事。

    要求:(1)文体特征要鲜明,要有真情实感。(2)文章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