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接到请柬比较晚,赶到小李家时,大家已经等了我好久了,我成了不速之客。
B. 课间操时,同学们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C. 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拼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似乎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D. 设计者别具匠心,使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达到了艺术美的效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园子里,父亲目望多年前祖母种的花草树木,触目伤怀,不禁悲从中来。
B.真正的友情是潜滋暗长的,如和风一般沁人心脾,绝不旁逸斜出。
C.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D.我们张目结舌地看着魔术师将人悬浮空中的表演,完全不知他是如何办到的。
3、下面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每首八句,两句一联,计四联。律诗的二、三两联分别叫颈联和颔联。
B.“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一句的主干是“我们看着小牛犊”。
C.“沐浴春风”“大雨滂沱”“直挺秀颀”“密不透气”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骈文,又称“骈体文”,盛行于南北朝,最大的特点是讲求对仗,富有节奏感。
4、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善写游记,其中《峡江寺飞泉亭记》即是其《永州八记》之一。
B.“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四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C.汉字彰显着炎黄子孙的才智与心胸,演绎着华夏儿女的自信与豪情。(这个句子成分搭配是不恰当的)
D.家国一体、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这个句子结构不完整)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乙】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知内容】甲诗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
【绘画面】①乙诗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写法】②甲诗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诗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大道之行也,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4)《卖炭翁》中以动作描写揭露唐代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明幽静的环境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的诗句是: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本期“名著导读”之一是《昆虫记》,你应该已读了这部书,请完成下列题目
(1)鲁迅称赞《昆虫记》“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全书共有(_____)卷
A、八 B、九 C、十 D、十一
(2)“它们扇动双翅,四足高高跷起,黑黑的肚子卷起触到黄色的足.用大颚仔细收察,从闪亮的淤泥表面挑选出精华。”这是法布尔描写长腹蜂______________的情景。
8、父亲和他的花圃
亦夫
①父亲是个中学教师,而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总是穿着古板的制服,推着他那辆擦得锃亮如新的旧自行车,在灰头土脸的乡亲们的问候声中,神情威严地穿过两排泥屋夹成的乡街。
②父亲的古板和威严确立他在家中至尊地位的同时,也使我们和他变得疏远。那时,我们弟兄三人最惧怕的就是学校的假期。休假在家的父亲使小院中的一切活动充满秩序,而这种秩序时刻令人感到窒息。
③父亲结束了他三十余年教龄回到乡村的时候,我们都已在遥远的城市中安家立业。空荡荡的小院中只剩下了年迈的母亲和分给她的一亩薄田。而父亲带回来的,也只有几箱旧书和一床用了多年的铺盖。
④少年的记忆使我们对卸下重任的父亲充满信心,我们相信他足以将退休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足以在乡村中维持以往的尊严。但事实很快证明,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推测。
⑤那一年我出差之后回老家休假,父亲忧心忡忡地说:“咱家那亩地恰在瓜区,四周皆瓜,咱们要是种庄稼会显得很不合群。”我劝他不要想得太多,但父亲却在尝试与人换地未果后, 毅然决定自己也要栽种西瓜。随后父亲上集市选种、买书学习,忙碌了一番,地里的瓜秧果然也出了苗。待我走时,田里的瓜蔓已铺满一片,头茬瓜长得已有拳头大小。临行前两三天,父亲说:“咱今日去搭瓜庵吧,你走后我就住在地里。”我大惑不解,待瓜熟防贼尚要一个多月,何必自找罪受。但后来猜测父亲作为教书人,或许喜欢那种归隐的情调,便顺从了他的做法。
⑥后来的事是母亲告诉我们的。那年父亲的瓜秧比谁家的都茂盛,但瓜熟时节却没能收获一个熟瓜。父亲在孤零零的棚庵里苦守的所得,只是一堆后来被人割去沤肥的秧蔓。尽管父亲有不菲的退休金,尽管乡邻们对此事的谈笑充满善意,但这件事仍极大地刺伤了父亲。
⑦那段日子父亲变得孩子般孤独与忧伤,这种忧伤使我们在感到可笑与不可理喻的同时, 也对父亲有了真正的理解。
⑧在规劝和央告了多少次后,父亲和母亲终于同意以自食其力者的身份,去哥所在城市的加工厂里做看门人了。
⑨看门人的职责是父亲自己定的,其中包括毫无必要的“绿化环境、每日早晚清扫院子两遍、工作时间严禁与亲友谈话”之类的条款,这使得身为企业主的哥哭笑不得。在父亲几次认真的书面报告之后,哥在并不宽敞的小院中为父亲腾出了一块花圃。父亲在下班后辛勤地劳作其中,这不仅常常使他累得腰酸背痛,也给本来就多病的母亲添了许多需要清洗的衣物。
⑩北方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终日照射着这座城市楼群间孤零零的小院。父亲晚饭后总是搬把竹椅坐在花圃旁读书。父亲患有眼疾,傍晚的光线暗弱昏黑。但哥没有劝阻父亲,他知道读书只是父亲一个稚气的借口,他所守候的是至今仍埋在泥土里的花籽。
⑪群花终于如期地开放了。尽管那全然是些随处可见的平常花草,可父亲却特意用哥的手提电话给远在另外城市的我和小弟打来了电话,不厌其烦地描绘每种花的形状和颜色,并兴奋地说他明年将再另辟新圃,栽种蔬菜甚至瓜果。
⑫我在电话里听见了父亲身旁的哥的笑声。哥的笑声使我胸中涌动着一种久违的亲情,使少年时代的许多无聊的琐事,温暖地闪亮在记忆之中。那些对任何人都无足轻重的花草,因为父亲而异常美丽地开放在我们的生活中。
【1】文章围绕父亲写了哪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北方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终日照射着这座城市楼群间孤零零的小院。(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可父亲却特意用哥的手提电话给远在另外城市的我和小弟打来了电话,不厌其烦地描绘每种花的形状和颜色。(画线词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3】文章主要写父亲退休后的生活,以第三段进入主题,前两段是否可以删去?
【4】文章结尾语带双关,意蕴丰富,谈谈你的解读。
9、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失去群星。”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理解?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