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发”旧时是长寿的象征,常用来指老人:“垂髫”是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B.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张潮的《虞初新志》,文中的“大苏”指的是唐朝的苏轼,他与柳宗元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C.《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原名周树人,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法国作家顾拜旦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他在《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这篇演讲中,用庄重典雅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罗一笑事件所牵扯的营销、诚信以及关于私德的讨论不能成为撕裂共识的理由,而是所有的议论本身都应该形成更为文明和理性的认识,避免让这种毁灭社会基本价值观的事件不再重演。
B.如今在生活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在马路上开车时、过斑马线时、走路时、骑车时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多,因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C.刚刚过去的体育抽测和艺术抽测在提醒我们,要全面加强学生的素养,不可只顾着学科成绩的提高。学校、家长、学生都要有这样的认识。
D.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为“他不吵嘴”。
B.王树增《长征》是一部恢宏壮丽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构架,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C.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文章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特点。
D.“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这个句子中,“老人”是句子的被陈述对象,是谓语中心语。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蒹葭》,我们领略了金秋拂晓、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的空灵意境。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D.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启迪心灵的宝库。
5、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________ ”和“ ________”,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情感。
【3】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6、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情节,请写出下列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的是谁?
(甲)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虽然当他在边远的四川省仪陇县诞生后他的慈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时,是无法预见这个名字日后具有的政治意义的。
(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他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除了他曾经在湖北一个窑厂做过工,外界对他很少了解。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文章,并完成下列小题。
你遗失了感动吗
何爱兰
感动曾是万金油,适用范围宽广,心理效果显著。以感动为核心,能搜索到一系列“善良”“真诚”美好的形容词。但是随着感动本身被质疑被滥用,人心变得日益“坚硬”。在节奏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是否把感动遗失在了风里?
上课时,跟学生们谈起“感动”这个话题。我问:“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让人感动过吗?”
他们就像回答明天有没有劳动课一样爽快,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那么,被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心情沉重起来。看着孩子无邪的笑脸,我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被感动啊。”有嘴快的孩子回答。还有的孩子在沉默。是这个世界变得冷漠,还是他们的年纪太稚嫩?或许是,我们一向都看重他们的学习成绩,以致他们渐渐丧失掉感动的能力我们都不心惊?而成人的世界,又有多少人,已经不会感动?
我的心,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而面对值得感动的事件毫不动情,又是多么遗憾。
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人力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走回巷口。半天,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上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那次,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20岁时,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子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我,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刚参加工作,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是全校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了课她走到我身旁,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如期而至。
不久前,又在“感动中国”的晚会看到徐本禹,一位放弃读研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业,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2008年,如果我能到北京去看一看,住一住北京的平房,我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然而,我知道他的眼泪为何而流。这绝非脆弱,而是大爱。正是这大爱,才让他有勇气,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即使素不相识,我跟许多人一样,被徐本禹深深感动。
如果没有感动,我们的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幸福如何延伸?肖复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强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生活里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界万象,何为表里。
【1】通读全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作者四次被感动的事件。
【3】如何理解“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强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这句话的含义?
【4】谈谈生活中你的一次“感动”或者“被感动”经历及体会。
9、写作。
材料一:
你追“星”吗?三星堆那种。近日,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一件埋藏在层层叠叠的象牙之下的“青铜顶尊人像”重见天日,让三星堆考古的“盲盒”再次重磅上新。三星堆满足了普通大众尤其青少年对历史、文物的美好想象,科技点亮了优秀文化之间的灵犀。文化是最具感染力的精神印记,三星堆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一粒文化传承的种子。
材料二:
2021年5月22日13点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离世,亿万人悲恸哀悼,全国各地无数的人们纷纷奔赴长沙,一批又一批的市民群众自发前来吊唁,祭奠他们心中最闪亮的星。媒体在现场拍了很多献花留言的照片,有留言写道:“袁爷爷,一生不曾见您,但您是我终生的偶像,我辈定当努力,做一颗向上的小种子。”
材料三:
穿一个长袖黑外套,头发有些凌乱,眼神飘忽,一只手拿着矿泉水瓶,另一只手拎着馒头,乍一看以为是智商有问题的人。这样一个朴素的、呆头呆脑的男孩子叫韦东奕,北京大学大神级的数学教师。尽管他其貌不扬,说话都不利索,但他的才华和能力让全网对他追捧膜拜不已。
亲爱的同学们,你会追怎样的星?你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和行动?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