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同学们要厉行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等不良行为。
B.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C.我区有关部门开展了以“拒绝冷漠,唤醒真爱”为主题的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教育。
D.“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2、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探望、问候 格物致知:分开 瞬夕万变:一眨眼
B.羁绊:约束 分崩离析:倒塌 销声匿迹:隐藏
C.缄默:封闭,闭上 纷致沓来:多 目空一切:天空
D.冗杂:烦琐 轻歌漫舞:不受约束,随便 行将就木:棺材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要塞(sài) 仲裁(zhòng) 眼花缭乱(liáo)正仁君子(rén)
B.畸形(jī) 翘首(qiáo) 振聋发聩(kuì) 殚精竭虑(dān)
C.教诲(huì) 悄然(qiáo) 锐不可当(dāng) 白手起家(bái)
D.绯红(fĕi) 遁形(dùn) 杳无消息(yăo) 屏息敛生(shēng)
4、下列句子中使用夸张修辞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谷穗不算长,黄河上面架桥梁。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驶过不晃荡。
B.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C.面片擀得一张纸,面条切下一条线,下到锅里莲花转,盛到碗里赛牡丹。
D.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印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片中 “ ”字是对上文中“问”字的回应,给人以笔断意连、一气呵成之感。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梦中所见的一幅海天相接、瑰奇雄伟的壮美画面。
B.“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C.结句写作者身为柔弱女子无力抗争黑暗现实,从而只能逃避现实而放弃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最大的愿望是归到传说中的三山过上幸福生活。
D.该词充满了豪放之气,想象大胆丰富,意境壮阔雄奇,富于浪漫色彩,表现出作者内心刚健昂扬的气概,在李清照众多词作中显得别具一格。
6、古诗文默写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羌管悠悠霜满地。 , 。(范仲淹《渔家傲》)
(3)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村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句子:
。
(4)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住房,露出了欢欣的笑容,这真是: ,
(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回答)
7、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随后,这位运土小工又变成了粮食寻觅者,到处去收集粮食,为孩子们准备吃的东西。为了减轻妻子剥皮、分拣、装料的工作,它又当上了磨面工。在离洞底一定的距离处,它在研碎被太阳晒干晒硬了的粮食,加工成粗粉、细粉;面粉不停地纷纷散落在女面包师的面包房内。最后,它精疲力竭地离开了家,在洞外露天地里凄然地死去。
【1】选段中的“它”是指( )
A.隧蜂
B.圣甲虫
C.米诺多蒂菲
D.螳螂
【2】法布尔的“荒石园”和鲁迅的“百草园”,都有着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试比较他们在那个昆虫的世界里所寄寓情感的异同。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流逝的古典
黄晖
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久未翻阅、束之高阁,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读着古典的《诗经·蒹葭》,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请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2】本文的语言精美、典雅、韵味悠长,请对下面的句子进行具体赏析。
(1)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2)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
【3】“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一句中加点词“厚实的脊梁”有何独特的含义?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4】作者在文末写道“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年味,即年俗的味道。有人说,年味藏在贴春联、年夜饭、赏花灯之中;也有人说,年味藏在云购物、集五福、抢红包之中……各地年味迥异,家家年味不同,你的年是怎样过的?又有怎样一种味道呢?请以“年味”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