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B. 这次比赛经过大家的努力,适得其反的获得了第一名。
C. 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李刚处处带头,他真是悲天悯人呀。
D. 王明做操很规范,循规蹈矩的,值得大家学习。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B. 《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之所以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收服了红孩儿,,她怀恨在心。
C. 《西游记》中唐僧收服三个徒儿和白龙马的先后顺序是:五行山收服孙悟空,高老庄收猪八戒,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僧。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一书中,法布尔用生动活泼、轻松诙谐的笔调,让笔下的虫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尊重。
B.《昆虫记》中法布尔没采用解剖法,而是采取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昆虫世界。
C.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它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大迁移”是指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4、下列情节与所选片段及下图所示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暴风雪突然袭来。灰色的阴云低低地压在地面上,移动着,布满了天空。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晚上,刮起了大风,烟筒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旋、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暴风雪咆哮不止,猖狂了一夜。
车站上那间破房子根本存不住热气,虽然通宵生着火,大家还是从里到外都冻透了。第二天清晨上工,雪深得使人迈不开步,而树梢上却挂着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A.在车站食堂当杂役
B.在篝火下读书
C.在博亚尔卡修建铁路
D.加入布琼尼骑兵部队
5、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啄”两字用得好,为什么?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怀才不遇而寄情山水时所作。
B.首联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的景色,两个地名连用,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
C.“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6、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5)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7)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8)_____________,失道者寡助。(《<孟子>三章》)
7、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
(1)《经典常谈》是_________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 _________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 《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2)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8、[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丙]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
【1】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白杨礼赞》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
【3】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描写。
【4】对三段文字描写树的目的与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
B. (甲)(乙)两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丙)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
C. (甲)段突出树的形态,(丙)段体现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D. (甲)段体现树的精神,(丙)段突出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9、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百草园的桑椹儿,是一缕芬芳;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海伦·凯勒来说,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每一句鼓励,是一级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和要求:
(1)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的内容,600字左右。
(2)注意作文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