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昭通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公园路夜市熙熙攘攘,一派繁荣的景象,街头作画、架子鼓表演、手工编织……各种摊位摩肩接踵,夜市摆摊重新兴起,给城市带来了久违的烟火气息。

    B.苏州园林设计讲究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强调随地形、地势变化而变化,要有自己的创造和地域特色。

    C.《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浓浓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D.吕伟充满自信,神采奕奕,沉静自若地走上十米高台,从容不迫地准备开始她完美的凌空一跳。

  • 2、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讲述的是孔子的启发教育之道。“不愤不启”,强调教育要掌握时机;“不悱不发”,强调教育要因势利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强调教育要循序渐进。

    B.《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C.说起古代诗歌的押韵,首先要弄清韵和韵母的分别。诗歌的押韵讲的是韵,不是韵母。

    D.古人将诗文中用的最妙的字,称为“诗眼”“文眼”。如《敕勒歌》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见”字即“诗眼”,就因这个字,使整个草原的景物活泼生动起来。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浩(hàn)       月(xī)       (qiè)       一丝不(gǒu)

    B.刻(juān)       (sè)       见(piē)       惊心动(pò)

    C.退(kuì)       邈(xuān)       名(nì)       锐不可(dǎng)

    D.灭(jiān)       农(diàn)       (kē)       息敛声(bǐng)

  • 4、下列关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的人生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以下诗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式微式微”和“微君之故”中的“微”意思分别是“昏暗”“如果不是”的意思。

    B.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和泥地里劳作,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质朴与勤劳。

    C.诗歌语言凝练,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押韵和谐,兼有长短句式,节奏感强。

    D.“式微式微,胡不归”一句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__________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_____,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将王维的《使至塞上》补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在讲授《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利用归纳法,绘制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出身

    革命历程

    探究发现

    毛泽东

    离开家乡到长沙学习,开始接受新思想,后来辗转北京,开展革命活动和调查研究,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最终走上共产主义道路。       

    请结合人物出身和革命经历写出你的探究结果。④

    哥老会

    早年曾是哥老会中的一个头目,后来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唐生智、何键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国民党军阀不仅处决共产党人,而且处决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这使他毅然投向共产党。

    官宦之家

    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开始投身民主和社会改革运动,在“五四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锒铛入狱一年。此后他在留学期间组织建立了后来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师者

    (许峰)

    ①《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②从小学开始,我一直是插班生。初二时我跟随父亲,转到了甘肃乡镇的一所重点初中,班主任姓金,教语文。金老师是本乡本土人,普通话也不标准。但他说的家乡方言我能听得懂。

    ③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内心极度不安,父亲不管这些,把我交给金老师,骑上车子一溜烟走了。我走进教室时,同学们几十双眼睛“歘”(xù快速)地扫过来,“打”得我一个激灵。我慌乱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大气都不敢出。金老师笑呵呵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班转来一个新同学,叫许锋,你们知道吗?他的作文写得可好了,同学们以后要多向他学习。”有了金老师这一番推荐,我忐忑的心渐渐平静,也感到了一缕温暖。老师的关切,有时哪怕一句话,也会抚慰幼小的孩子孤独无助的心灵。

    ④既得老师表扬,总希望“写”出点成绩。为了给作文增色,我还偷偷参考一些课外读物。我还有厚厚的几百页的“素材”摘抄,经常是“活学活用”。如此一来,我的作文脱颖而出,金老师很高兴,推荐参加作文比赛屡屡得奖,一时风光无限。

    ⑤我从小开始便爱好文学,立志要当作家。到了初中后,由于金老师的鼓励,决心更大,课余偷偷地写作,偷偷地投稿,但一篇都没有发表。急得不行,有一次,找来两个铅字,一个是“许”,一个是“锋”,蘸了黑墨水,把别人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作文,用刀片将人家的名字轻轻刮掉,印上自己的名字。我看着“变成”铅字的“许锋”,激动得像苍蝇似的到处乱窜。金老师看到报纸,兴奋异常,说:“上课的时候我给全班同学宣布一下。”

    ⑥金老师走进教室时,我心里一凉,他手里没拿那张报纸。在讲课之前,他问同学们:“大家到学校读书,是为了什么?”

    ⑦提高成绩、考上大学、建设祖国……回答五花八门。

    ③金老师说:“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什么是信用,就是诚信,什么是诚信,就是说实话,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所以,同学们到学校里来,学习是主要的,但做人更重要。不好好学做人,学习成绩好,将来更会危害社会。”金老师话题一转:“任何的学习与兴趣,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们要不骄不躁,只要努力,能吃苦,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⑨我不敢看金老师,脸上如一颗火球在滚,发烫,灼热。

    ⑩在整个初中时代,金老师都没有再和我说过这件事,我更是回避。那张报纸,肯定早己被他撕了个稀巴烂。

    语文老师一般都爱好文学。金老师经常胳膊肘夹一本杂志,《小说选刊》或《飞天》。那个时候,文学大行其道,有时候我们上晚自习,他就坐在讲台上捧着杂志静静地读,不出声,嘴皮子却微微地一张一翕,像一条小鱼在轻快游动。我能闻到杂志散发出的墨香,有一次,读到李存葆的作品,他兴奋地站起来,在教室里转圈,连声说,“写得好,写得好!”一教室的小脑袋瓜都抬了起来,面对老师的兴奋,可惜,我们这些读书娃儿年纪太小,没有读过李存葆的作品,成不了金老师的知音。

    但是,金老师通过这种方式不断传递出的文学情怀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确信,文学是神圣的,要用毕生的努力去追求,那是座芳草园,是心灵的殿堂。

    前年,我去看金老师。他已退休,一见我,老远就喊:“大作家来了。”“大”字让我十分羞愧。这些年,发了一些文章,写了一些书,谨记金老师的教诲,不敢“拿来主义”,一字一句,言由心生。金老师看过我发表的好些作品。在老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骄傲的,不吝溢美之间,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但是,在老师面前,学生没有资格骄傲,当年那次“事件”,是我人生的一个“污点”,而金老师是唯一的知情者,他保护了我,也保佑了我。

    终于,有一天,我站在大学的讲坛上,面对学生,想到我的金老师,我几乎要流泪,我知道,生之所需,师之所授,俱来自于师——善莫大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他就坐在讲台上捧着杂志静静地读,不出声,嘴皮子却微微地一张一翕,像一条小鱼在轻快游动。(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3】金老师具有哪些“师者”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下列课文内容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中“我”几乎要流泪是因为当“我”成为一名老师,面对学生时,想到老师对“我”的人生的教导与影响而感动、感激。

    B.本文语言质朴,轻松自然,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有生活气息,而质朴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作者对师道的深刻理解。

    C.“大”字之所以让“我”十分羞愧,是因为“我”悔恨自己当年没有勇气为自己的“偷梁换柱”行为向金老师道歉。

    D.同学们几十双眼睛“歘”地扫过来,“打”得我一个激灵。动词“歘”和“打”写出了同学们对“我”的仔细打量,以及“我”而对同学们的目光时的紧张和忐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不负好时光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行款格式规范。(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