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顺治二年改称“太和殿”。“太和”出自《周易》,其意为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合和,万物和谐共存。___________。
①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上面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
②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
③殿内金砖铺地,72根罕见楠木大柱支撑整个大殿,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④其主殿位于故宫博物院的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是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系向牛头充炭直
B.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D.“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重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交通管理工作。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深沉蕴藉,真挚自然。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无限的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默写。
出 处 | 名句 | 理解赏析 |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描绘了采菊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 |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江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
《浣溪沙》宋·晏殊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既流露了对繁华已尽的无奈,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 |
7、《大雁归来》的作者是______国生态学家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想起母亲就想哭
韩石山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情节 |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 ① |
② |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
③ |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
【2】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文章行文流畅、感情真挚,请对下面语句进行品析。
(1)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母亲讲的“学好,甭惹事”文中多次提到,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4】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朱自清《背影》)
9、作文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