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蚌埠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吹嘘 匿名 沓无消息 藏污纳垢

    B.蒙昧 畸形 抑扬顿挫 认劳认怨

    C.私塾 僵绳 一丝不苟 为富不仁

    D.慰勉 呓语 鹤立鸡群 筋疲力尽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羁(pàn)  旋(wò)     辈(háng) 熙然(xī)

    B.惘(chàng) 幽(qiǎo)   立(yì)   然回首(mò)

    C.闭(sè)   掇(cuàn)   (pàn)   垂珠联(lóng)

    D.杂(rǒng)   (kuāng) 然(qiāng) 然而止(jiá)

  •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字时,常常很难一下子就说清它的起源和演变发展情况。

    ②才能通过这个字来重现和展开时光长河中那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场景。

    ③汉字出现之后,由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很多字往往在承接本义的基础上,积累了后世很多附加的含义。

    ④只有当我们对其深入了解、理解,

    ⑤因此,一个字往往有多种解释,这就是汉字的一个特点。

    A.③⑤④①②

    B.④②①⑤③

    C.④②⑤③①

    D.③⑤①④②

  • 4、对《使至塞上》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B.首联写了诗人轻车简从,出使边塞,慰问边关守军的内容。

    C.颈联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四个景物描绘了秀美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呼应首联出使一事,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这首诗通过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_____的氛围。

    【2】《蒹葭》是一首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民间恋歌,但今天读来依旧让人怦然心动。请结合《蒹葭》中给你感触最深的诗句,简要说明你的感受。

    答: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晓雾将歇,_____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___________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三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山的挺拔险峻。

    (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按要求答题。

    十月八日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他不止一次问我,他何时才能出院。我说快了。那两个姑娘每到探视日都来看他。现在我知道了他能忍受剧痛而不呻吟的原因啦。我问他时他回答:“您看看这本书就清楚了。”

    (1)选段中“这本书”的书名是《_________》,而影响保尔·柯察金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是红军战士___________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回答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我从周恩来的一位以前的同学那里,从外国人称为中国“国民革命”的一九二五到二七年的大革命时代中与他共事的国民党人士那里,了解到一些关于周恩来的情况。但是从周恩来自己身上,我后来还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他使我感到兴趣,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周恩来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得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周恩来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1除选文叙述的内容外,请再举出斯诺与周恩来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2在斯诺的眼中,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试分析作者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塑造周恩来的这一人物形象。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 松、竹、梅 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此,世间万物均有其特点,只要你认真观察,用心体悟,总会有所收获。

    请你以“我心中的 ”为题,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