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镌刻(juān) 倔强(juè) 渗透(shèn) 遏制(è)
B.濒临(pín) 杀戮(lù) 鲜腴(yǔ) 锃亮(zèng)
C.轩榭(xiè) 婆娑(suō) 遒劲(qiú) 粗糙(cào)
D.罅隙(xià) 洗涤(dí) 国殇(shāng) 田畴(chóu)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些人花大把钱买运动装备,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②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快走,可以慢跑,可以走跑结合,亦可以随时停下来休息。
③专家建议,运动可以从跑步开始,经济实惠又简单易行。
④说起运动方式的选择,那也是有学问的。
⑤处于起步阶段的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呢?
⑥有些人用力过猛,剧烈运动后腰酸腿疼,就偃旗息鼓了。
A.⑤③④⑥①②
B.④①⑥⑤③②
C.④⑤⑥①③②
D.⑤④②①⑥③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 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
B.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C. 《昆虫记》的作者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成的一部科普巨著,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D. 《藤野先生》的作者是鲁迅,代表作有《朝花夕拾》《野草》。
4、日暮黄昏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也常常成为诗人独特的情感寄托。下列诗句中,借“日暮”表达的情感和本诗尾联最相近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人名),诗中的“周郎”指________(人名)。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借古物“折戟”引出对历史的感叹。
B.前两句暗含着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受。
C.后两句从正面指出东风帮助周郎取得胜利。
D.诗中“二乔”的命运折射出东吴的命运。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管中窥豹, 。
②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读书破万卷, 。
④ ,而伯乐不常有。
⑤酒与诗人有着不解之缘:李白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因人生不得意将情感倾注到酒中:
“ , ”;范仲淹的《渔家傲》中“ , ”,表达戍边将士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A】26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做了布留赫尔将军的亲信,布留赫尔将军当时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号俄国顾问,现在是苏联远东红军司令。对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B】来说,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是个克星。但是【B】还是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那是因为【A】在激进学员中间影响很大。
(1)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斯诺的《______》,该书原名为《______》。
(2)选段中的A和B分别指谁?
A______ B______
(3)选文详细交待了布留赫尔将军的身份及职务,有何作用?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当植物吃了“垃圾食品”
①化肥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创历史记录的高产农作物。大多数化肥的主要成分是氮、磷和钾,它们可使植物生长得更快、更大。从1960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翻了一番,但全球粮食产量翻了三倍,这是农业生产取得的空前伟大的成就。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用化肥助长的高产作物,会损失某些营养成分。这些高产作物所含的矿物质和营养素都低于传统作物。
③作物营养水平下降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因素是高产谷物、水果或蔬菜的体积趋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同一块土地的总含铁量是相等的,如果在这块土地上种植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大品种的土豆,每单位生物量中的含铁量显然比小品种的少,因此高产作物的营养密度会降低。
④植物中强大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会给食用者带来健康益处,但现代农业对植物的化学物质水平显然产生了不利影响。一般来说,作物越接近其野生祖先,其体内的生物化学水平越高,而现代农肥的大量使用则会降低植物的生物化学物质水平。
⑤植物中矿物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下降的问题,发生在我们看不见的植物根部。虽然那些在化肥施用后的绿色庄稼茁壮健硕,但其根部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呢?
⑥维持植物健康的“食物配方”非常复杂,远远超出植物生长所需氮、磷、钾的简单混合。植物健康配方中包含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真菌。根系微生物包裹并保护植物的根,并将大量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以及土壤中的有益化合物输送到植物的根部,帮助植物宿主输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以多种方式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⑦互惠互利,才能让这种共生关系保持下去。植物宿主不会轻易付出,除非它能从根部微生物群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反之亦然。植物的根不只是简单吸取营养的“吸管”,同时也通过土壤向根系微生物群泵送植物渗出液——植物分泌的碳水化合物、植物化学物质和其他可食物质的混合物。
⑧植物以大量渗出液喂养根部微生物群,而根系微生物群则以为植物输送氮、磷、钾和促进植物健康的大量营养物质作为回报,同时也输送在植物与其根系微生物群之间传送化学信号的一些物质。
⑨这就是现代化肥对植物来说是“垃圾食品”的原因。当作物获得了含大量氮、磷、钾的化肥时,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共生生存方式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植物会减少渗出液的产生。结果呢?根系微生物群产生的对植物有益的代谢物会越来越少。
⑩因此,当我们大量使用化肥时,最终得到的是外表好看、但内在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较低的高产作物。这样的结果对植物来说是一场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了拥有这些“垃圾食品”让植物渐渐变成了不思进取的“懒虫”。植物“垃圾食品”之灾,最终会破坏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在漫长岁月里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和良性循环机制。
(选自《大自然探索》2022年第3期,有删节)
【1】下列的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垃圾食品”中的氮、磷和钾等成分,可使植物生长得更快、更大。
B.作物营养水平下降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因素是高产谷物、水果或蔬菜的体积趋大。
C.植物中矿物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下降的问题,发生在植物的根部和茎部。
D.“垃圾食品”的大量使用,会破坏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长期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与循环机制。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垃圾食品”有导致作物营养成分降低和破坏根部共生关系的危害。
B.第②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准确地阐释了高产作物所含矿物质和营养素都高于传统作物。
C.本文语言科学严谨,既使用专用术语,解释植物生长原理;又使用生活词语,生动形象。
D.文章将客观事实和科学解释相结合,融合多学科知识,激发读者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了拥有这些“垃圾食品”让植物渐渐变成了不思进取的“懒虫”。
9、我的
要求:(1)选择一个题目,补全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2)要真实、有个性地表达。语言流畅,字迹工整。(3)文中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化名,以免透露有关信息,影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