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的作者是当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这首诗采用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使用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地方风情。
B.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C.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小石潭记》等。
D.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2、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号香山居士。唐代文学家。文中表现出复杂的心境,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
B.《使至塞上》中的“都护”是官名,秦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诗中指王维自己。
C.《庭中有奇树》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宋朝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律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南朝末年。
D.《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茅盾”是笔名。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那篓紫红色的杨梅,每一粒的样子都很好看,像一个个深红色的绒线球似的,从我的记忆中_________过。
(2)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_________;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
(3)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________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A. 掠 温暖 游览 B. 滚 温柔 瞻仰
C. 滚 温和 瞻仰 D. 滑 温暖 观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话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多年的中国,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和洗礼,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的赞歌。
B.好的展览应通过故事化、情境化、立体化的呈现,揭示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C.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货物运载为主的飞船,一次能装载6吨多物资。
D.作为家长,应该与孩子平等交流,对孩子的一些合理诉求,我们要洗耳恭听。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一字传神”是该诗的艺术特色之一,请结合“白头搔更短”的“搔”字进行赏析。
【2】杜甫的《春望》和《望岳》同是写“望”,请写出两首诗中“望“的景象及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6、默写。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3) ,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
(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6) ,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望岳》一诗中,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心胸气魄的两句是:“ , 。”
7、名著阅读。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太平天国运动 D.南昌起义部队南下
(2)他曾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年资高过蒋介石的几个元老之一,但他在四十五岁那年放弃了他的名誉地位,把自己的命运同年轻的共产党人结合在一起。在苏区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边区军民,积极贯彻中央的政策,进行经济文化建设,财政预算订得很仔细,尽力节约,设立监督委员会,以防舞弊行为。把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
此段文中的“他”是谁 。
(3)《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8、新新跟大家分享了他找到的关于“天问一号”的三则材料,请你一起研读探究。
【材料一】
天问一号:火星开门吧,我到啦!
郭超凯
①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稳稳地降落在预选着陆区——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在成功软着陆于火星表面后,不久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也将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着陆火星经历“黑色九分钟”
②被火星成功捕获以后,天问一号经过几个月的充分准备,终于开启了第二阶段任务——“着陆”。火星的北半球多平原,南半球多山地,因此此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软着陆火星的地点,就选择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
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简称为EDL(Entry,Descent,Landing)。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主任设计师王闯介绍,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也减掉90%左右。
④“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当速度降至100m/s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王闯介绍,在距离火星表面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总的来说,整个过程天问一号要在9分钟内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到0米/小时。
⑤值得一提的是,因此在整个着陆过程,相距遥远的地球科学家们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这“黑色九分钟”。
“祝融号”如何“荒野求生”?
⑥此前,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曾对外公布“祝融号”火星车的配置细节:火星车质量约240公斤,为6轮独立驱动,携带6台载荷,其太阳翼呈蝴蝶翼形。【A】因此有人形象地将“祝融号”火星车比喻为“火星蝴蝶”。
⑦火星环境是出了名的恶劣,要想完成使命,“祝融号”火星车必须足够强大,努力“活下来”。中国曾数次造访月球,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月球与火星最大的不同,在于月表近乎真空,而火星有大气层,这大大增加了探索火星的难度。
⑧从以往火星探测器拍摄的图片来看,火星的地貌似乎与地球上的沙漠戈壁无异。但事实上,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B】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这如野兽般凶暴的烈风会掀起大量的沙尘、石块,形成特大沙暴。让“祝融号”火星车的“眼睛”蒙尘,“翅膀”不再灵活。面对这种情况,设计师使用了一种新型材料,这种材料不易沾上灰尘,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
⑨火星表面还密布着石块等障碍物,这就使得火星车的行驶需要更加“小心翼翼”,以免被障碍物卡住造成操作的迟滞。那如何才能火星车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稳妥呢?设计师们也想出了应对之策。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实验室中,有一台与“祝融号”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地球上的火星车将对火星路况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才会发出指令。
(选自中国新闻社,有删减。)
【材料二】
⑩2016年1月11日,中国正式批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天问一号”计划实现对火星“绕”、“落”、“巡”一步到位,即环绕轨道器进行环绕遥测、着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巡视器(火星车)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将搭载用于火星全球遥感的相机、探测火星地下浅层结构的雷达等13台科学载荷,对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测器发射后飞行约7个月后(即2021年)将抵达火星,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探测器将实现环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着陆点初步定在火星北部低纬度靠近赤道的区域。
⑪2019年11月14日,在河北怀来进行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环境下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的过程,对其设计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这也是我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2020年3月10日,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充分验证了探测器与地面系统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为任务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节选自《“天问一号”——火星,我们终于来啦!》,有删减。)
【材料三】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1】新新同学是校报科普栏的编辑,在编辑排版的时候,他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和他一起解决吧。
新新:料一重点介绍 “(1)_______” 和“火星车会以何种方式探索火星”两部分内容,材料二则介绍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概况,材料三是火星探测过程示意图。
你:我觉得材料一和材料二应该调换一下顺序,这样就可以按照(2)________来排版。
新新:我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的,将着陆火星这个主要内容放到了第一位。
你:有道理。那材料一中的【A】【B】两个划线句是否可以删掉?这样看起来更简练。
新新:从科普文的说明效果来看,保留这两句会更好!【A】句(3)_______,【B】句(4)__________。
你:你的分析很准确,也很具体!
新新:过奖了。你再帮我看看材料二的第二段是不是可以删去?
你:保留第二段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艰难和科技工作者的严谨坚定。但材料三似乎还缺少一幅与材料二相关的图片,图片内容应该是(5)________。
新新:是的,这样材料三的内容就全面了。
【2】新新打算将排版好的资料进行语言上的修改,你觉得他可以参考下面哪一则材料的语言风格?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一】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节选自《桥梁史话》,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
【链接材料二】
豌豆象妈妈步伐急促,忽大步忽小步,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从正面到反面,又从反面到正面地把自己选中的豌豆荚看个遍。它不时把一根细小的输卵管伸出来,左探探右触触,像是要划破豆荚的表皮似的。然后产下了一个卵,随即便弃之不顾了。
(节选自《昆虫记》,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链接材料三】
虽然这个(后羿射九日)故事不是真实的,但它却反映了古人征服大自然的愿望。我们不妨计算一下,假如羿这位大力士射出的箭和最快的飞机一样快,它从地球要飞多久才能到达太阳呢?
现代有些飞机每秒钟可以飞1千米左右,按照这样的速度,17分钟就可以从北京真达上海。以同样速度飞行的神箭,却要4年9个月才能飞到太阳。
孙悟空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可是,就连老孙也得翻上2700多个跟头才能到达太阳呢!
(节选自《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全国各地的学生陆续开启春季新学期。“冬奥”成了这个学期“开学第一课”的主题。
有人从充满中国式浪漫的开闭幕式中看到自信,有人从奥运健儿的奋力拼搏里学会热爱,有人从冬奥志愿者的默默付出里读懂奉献……
你从中又学到了什么呢?
请以“冬奥会带给我的第一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