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的话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B.在国外制作的电视动画中,有关校园生活等现实题材的作品占比大约20%。
C.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D.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缓解减轻不良反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到家乡,我欣喜的发现昔日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B.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C. 小明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D. 李明兴冲冲地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了国家排球队。
B. 为了确保防城港市群众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市各级干部处心积虑地制定着各种计划。
C. 惊闻华节留守儿童的悲剧,我不能自己,留下了痛惜的眼泪。
D. 南宁人对壮锦情有独钟。壮锦以棉纱为经,五色线为纬,图案别致,结实耐用。
4、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后来的亲眼所见,又证实了这一点。
②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
③几年前,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
④碰巧,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据观察是椭圆形的,短轴约比长轴短1/5。
⑤咦!刚升起的太阳竟略有一点扁的。
A.③⑤②④①
B.③④②①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④②③⑤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归雁人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馨香盈怀袖,________。(《庭中有奇树》)
(4)剧哉边海民,________。(曹植《梁甫行》)
(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________,绿水透迤。(欧阳修《采桑子》)
(8)兴尽晚回舟,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9)《春望》一诗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优伤、对家人思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 A,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A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乙】有一次我同 A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是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 A 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1)【甲】【乙】两段文字出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_________》,选文中 A 指的是红一方面军司令员__________(人名)。
(2)从【甲】【乙】两段文字中你看到了 A 有哪些精神品质?
8、阅读《背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②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阅读选文,根据文意填空。
内容 | 心情 |
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 ① |
② | 惜别的泪 |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 ③ |
【2】画线句中的“又”字用的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我的眼泪又来了。
【3】怎样理解选文的最后一段?
【4】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并不能完全体会父辈对我们的关心,读完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
9、题目:让我_________的景致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信息和学校信息。④严禁抄袭。⑤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