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普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价值很高的民间工艺品。②由于它色彩丰富、造型生动,所以中国民间流传很广,深受人们喜爱。③民俗活动的需要直接促进了面塑的发展。④如今,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的重视,面塑也登上了现代社会的艺术舞台。

    A.句①中画线语句做该句的状语。

    B.句②中的“色彩丰富”“流传很广”是主谓短语,“在”是介词。

    C.句③的主干是:需要促进发展。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句中的“面塑”调到“随着”前面。

  •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B.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C.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

    D. 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 3、结合语境,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树:功绩。)

    B.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C.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落第:此指考试成绩及格。)

    D.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B.北魏的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一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著。

    C.新闻特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而消息则往往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D.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个部分,结构上往往呈现“倒金字塔”状。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的颔联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下面是“惜时读书”主题演讲稿片段,请根据文意补充完整。⑨⑩请模仿划波浪线的句子。

    我爱读书,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当我学习遇到困惑时,先贤告诉我“知困,_______①的道理;当我与朋友惜别时,诗句阐发了“②_______,落日故人情”的意蕴。书让我领略到“曲径通幽处,③_______”的清幽宁静;书让我领会到“④_______,只有香如故”的人格魅力;书让我领悟到“安得广厦千万间,⑤_______”的济世情怀。走进《诗经》,可见令人“求之不得,⑥_______”的淑女;走进《卖炭翁》,听白居易(作者)讲诉“可怜身上衣正单,⑦_______”的悲苦故事;走进《桃花源记》,可赏陶渊明描绘的“芳草鲜美,⑧_______”的桃林美景。

    书,是一束绚丽的烟花,点缀了生活的星空。通过读书,生活少了份浮躁,多了份沉稳,_______,⑩_______。学海无涯,征途漫漫,让我们珍惜时间,以书为伴,铸就智慧人生!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2)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A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

    (乙)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在此之前,我得继续写我的报道,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写到红军在西北的会师。我把A关于这六千英里的长征的旧体诗附在这里作为尾声,他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那位人物是______________,南京指的是______________,请结合(甲)段的内容说说A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材料一:

    ①所有的生命,在种子阶段的时候,已经为未来做好一切准备。它们需要的就是阳光、雨露、肥料。

    ②孩子们的成长也是这样。作为教师,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就是给他们阳光、雨露和肥料。广义上来讲,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一种点燃——点燃他们身上的火种;也是一种唤醒——唤醒他们沉睡的灵感。阅读就是阳光、雨露,阅读就是点燃一把火,点亮一盏灯。

    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和因势利导。当下的教育如果急于求成,往往会形成一种硬碰硬的、呆板的模式。许多成功的教育恰恰不是直来直去,而是采取“迂回”的方法,表面上看起来不强也不硬,甚至有些柔弱如丝,却能力克金石。

    ④今天种下一粒阅读的种子,明天收获一棵文学的、科学的大树,一棵文化的大树。

    (选自张之路《阅读就是点亮一盏灯》,《光明日报》2021年4月23日)

    材料二:

    ①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京出席“红色经典     献礼百年”阅读活动。他说,红色经典记录着党的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革命传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精心组织党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学好用好红色经典和重大主题读物,营造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引导人们在阅读红色经典中汲取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

    ②黄坤明指出,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多读书,对建设书香社会提出明确要求。要着眼构筑中华民族厚重深邃的精神世界,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

    ③黄坤明强调,要加强阅读内容引领,精心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物学习,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出版物的学习阅读,积极开展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主流价值等主题阅读活动,增强人们跟党走中国道路的自觉自信。要创新阅读方式,打通线上线下,用好各类阅读空间,推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养成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用浓浓书香滋润心灵、涵养风尚。

    (选自《在阅读红色经典中汲取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新华社》2021年4月23日)

    材料三: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青年人的数字阅读充满偏见。一些媒体习惯将青年人的数字化阅读与碎片化、实用化、娱乐化等“浅阅读”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种肤浅的、快餐化的阅读消费。耐人寻味的是,对于青年人数字化阅读持批评态度的多是中老年,他们的忧心忡忡俨然流露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喟叹。平心而论,将青年人的数字阅读与肤浅化、碎片化、娱乐化等同起来并无足够的说服力。青年人的数字阅读固然有碎片化、娱乐化的倾向,但对于读书而言,这并非问题。不论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都只是一种阅读方式,与阅读格调的高下、年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只有阅读者本身的选择,才最终决定了自己使用何种阅读方式,将阅读的负面性存在一股脑儿地推给青年人和数字阅读显然有失公允。

    ②在读屏时代,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借助电子设备进行深度阅读,不少青年人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理论著作,在微信阅读中品读老庄,在有声书的世界中回味《红楼梦》的精妙之处。青年人在数字阅读时,并非只选择时尚类、旅行类、漫画类书籍,他们同样还会选择内容精深、趣味高雅、富于深度的书籍。而数字阅读,正是为专业教育和社会服务搭建的那一座桥梁。

    ③新媒体技术方兴未艾,电子阅读也未来可期。促进阅读形式多样化,提升社会对于不同阅读方式的包容性,努力丰富数字阅读的内容,是今后阅读领域内需要继续完善的工作。让我们挺直腰板,坦然面对误解与质疑,做一个数字阅读的青年人。

    (选自陈菲《青年人数字阅读亦坦然》,《光明日报》2021年4月23日,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因势利导,只有种下阅读的种子,将来才能收获一棵文学的、科学的大树,一棵文化的大树。

    B.红色经典记录着党的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革命传统,可以引导人们在阅读红色经典中汲取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

    C.青年人的数字阅读有碎片化、娱乐化的倾向,这与阅读格调的高下、年龄大小有必然联系。

    D.今后阅读领域内需要继续完善的工作是促进阅读形式多样化,提升社会对于不同阅读方式的包容性,努力丰富数字阅读的内容等。

    【2】材料一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能让人们第一时间开启“说读就读的旅行”,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时效性强。但有些人却认为,“碎片化阅读”是为了博得眼球,言之无物,或虚构不实,或一家之言,或人云亦云,这些浮光掠影、泛泛而谈的文字,缺少太多的深度和内涵,长此以往,可能会营养不良。以上两种观点你更同意哪种?并谈谈你对当今青年人“碎片化阅读”的看法。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说说应该怎样让人们在阅读红色经典中汲取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写作。

    进入初中一年多,我们或喜欢,或敬畏,或仰慕,或感激某一位老师,写一个进入初中以来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老师。

    要求:1、突出人物个性特点;2、不要面面俱到,根据着重表现的特点,选用典型事例;3、描写言行细节,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丰满。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