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史上,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把台湾岛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2018年石油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石油资源供不应求,导致石油成为当今主要能源的重要原因是( )
A. 蒸汽机的发明 B. 发电机的发明
C.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 航天技术的发展
3、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图片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的是
A.曲辕犁 B.长城 C.大运河 D.都江堰
4、西晋末年至南朝后期,南渡人口共约90万,占当时南朝人口的1/6。这种情况给南方带来的影响是( )
①劳动力得到补充 ②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③带来频繁的战乱 ④促进水利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如下图中的“战争”是指( )
A. 解放战争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6、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7、孙中山在一篇宣言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与“戮此民贼”相关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8、《水经注》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
A. 郦道元 B. 顾恺之
C. 贾思勰 D. 祖冲之
9、“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因为后面就是莫斯科。”这句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中被广为传诵的话语,是1941年那场彪炳史册的红场阅兵的最好注脚。红场阅兵后,苏军直接奔赴哪一战场并取得胜利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不列颠之战
10、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11、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除了毒品问题,下列属于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有 ( )
①环境问题 ②恐怖主义问题
③战争问题 ④人口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一一标志着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实现完全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一一废除了封建帝制
D.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 斯大林成为苏联领袖
B. 工业化基本实现
C. 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D. 苏联新宪法颁布
14、下列表格中,1914-1921年民族资本出现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1900-1921年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投资机器面粉厂比较》 | ||||
| 1900-1913年 | 1914-1921年 | ||
| 设厂数 | 资本额(万元) | 设厂数 | 资本额(万元) |
民族资本 | 58 | 912.7 | 98 | 2321.3 |
外国资本 | 49 | 1100.2 | 25 | 696.5 |
A.晚清政府大力扶持
B.临时政府政策鼓励
C.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D.国民革命推动发展
15、下列选项中,发生在1949年的有
A. 德国分裂
B. 经互会成立
C. 北约成立
D. 万隆会议
16、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是( )
A. 张骞 B. 鉴真 C. 玄奘 D. 班禅
17、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岁逢丁丑,噩耗惊逢;东瀛倭鬼,炮火加城。……杀我同胞,三十万人。”与此相关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台儿庄战役
19、没有跟西夏并存的政权是
A.辽
B.北宋
C.金
D.元
2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与改革发人深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①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②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③赫鲁晓夫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1、周恩来曾这样解读中日关系——“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内容!
中日关系 | 时间 | 历史史实 | 影响 |
两千年友好 | 唐朝初年 | 遣唐使 | 引发了一场改变日本社会性质 的变革——(1) |
唐玄宗在位时期 | (2) | 传播了唐朝文化,加强了中日友好交流 | |
五十年对立 | 1894——1895年 | (3)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4) | 全面侵华战争 | 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从而引发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
22、请写出下列历史事件
(1)戊戌变法期间,中国出现近代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
(2)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3)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双方共同签署并发表《 》。
23、19世纪,随着_______________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_______________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____,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____,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4、二战后,____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25、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在________口号下创办的企业。
26、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943年2月,苏联人民取得________保卫战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1943年9月,________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________。
27、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1) ”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被少数民族首领奉为“天可汗”。
(3)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重促成了 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8、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 _____________
29、明治维新
(1)时间、榜样:从________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________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2)内容:
政治上,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________,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________改革的口号下,在“________”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________”,向西力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影响:
积极:
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________”,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消极: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0、学习中国古代史,首先要对各个朝代的更替有大致了解。下列王朝依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朝 ②西周 ③唐 ④元 ⑤宋
A. ②③①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⑤④
31、试简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的思想的主张及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重要变法?这一变法对秦国有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天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1933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面临“恐惧”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美国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材料四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货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农村进行了什么重大改革?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一
(2)汉武帝时统一铸造的钱币一
(3)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一
(4)明代丝织业的中心一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材料二 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材料三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5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88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联)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