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朝代出现“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材料主要表明( )
A. 科举制度 B. 商业繁荣 C. 重农抑商 D. 重文轻武
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 蜀、东晋、隋
B. 蜀、东晋、元
C. 东汉、东晋、北宋
D. 蜀、西夏、元
3、《天演论》中指出:“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大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严复宣传此思想的本质目的是
A. 宣传君权神授,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合理性辩护
B. 启蒙人们的思想,为维新派变法努力提供理论依据
C. 主张推翻清政府,为中国近代革命派提供思想武器
D. 彻底否定儒家思想,为西方学说在中国传播扫清道路
4、“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现在中医已迈出中国,走向世界。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农桑辑要》 C. 《齐民要术》 D. 《天工开物》
5、1993年10月14日,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拉宾到上海摩西会堂旧址参观。他的临别留言简短而又真挚:“在犹太人被纳粹屠杀、驱赶而流浪于世界各地之时,犹太人得到了上海人民的庇护,我和以色列人民及政府从内心深处感谢你们的帮助。”与拉宾所述的这段历史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德国法西斯上台
B.日本法西斯上台
C.经济大危机
D.慕尼黑会议
6、“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其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B.航空业的发达
C.电话和电报的普及 D.航天业的发展
7、网课、网购、远程办公……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工作、娱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B.信息技术影响生产生活教育方式
C.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D.技术革命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育
8、一位诗人写道:“许多勇敢的男男女女都牺牲在战争(指美国南北战争)中;而今,到了和平成功的时候,勇敢的元首已经冷冰冰地躺下死了”。材料中提到的“勇敢的元首”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9、“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材料中的“新的政治制度”和“和平地实行现代化”分别指的是什么?
A. 君主专制和第一次工业革命
B. 君主立宪制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C. 民主共和制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D. 君主立宪制和第一次工业革命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扩大,为了面对共同的敌人,一切遭受侵略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逐步形成了( )
A. 三国协约 B. 三国同盟 C.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D. 欧洲联盟
11、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塔上有可能会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礼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最大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材料中“内乱”结束的标志是
A.“四五”运动
B.九·一三事件
C.“二月抗争”
D.“四人帮”被粉碎
13、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14、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少数民族领袖、改革家、迁都”等词条,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5、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货币。下列为当时标准货币样式的是
A.
B.
C.
D.
16、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的“左”的错误的表现有( )
A. 高指标 B. 瞎指挥 C. 浮夸风 D. “共产”风
17、《 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河姆渡人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18、1981年,被誉为“迈出承包、雇工第一步”的陈志雄在当地引起了众多非议。是年5月15日,《南方日报》刊发头条,大胆肯定了这个搞活搞好渔业生产的能手。这反映了( )
A.土地改革深受农民的欢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可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决策正确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实现
19、2019年的春节,最热门的电影是《流浪地球》,它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影片中太阳与地球、木星与地球间的引力发生变化导致地球要“流浪”,人类给地球装上了上万台发动机,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驾驶地球离开太阳系。这一情节引发了关于“引力”的热议,“引力”最早与下列哪一科学家的理论有关
A.哥白尼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民族问题的规定主要有:“序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表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首要的政治前提是
A. 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
B.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C. 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D. 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1、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 | 背景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____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____的趋势加强 |
★表现 |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____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 |
阻碍因素 | 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 |
世界贸易组织 | 建立 | 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
背景 |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 |
职能 |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____、解决贸易争端等 | |
★作用 | 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22、日本法西斯建立: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__________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策源地形成。
23、军队是国之长城,关系国家民族危亡。
(1) 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九一八事变后,不屈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 ,抗击日军。
(3)地地战略导弹部队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共同构成了我国
的战略核力量。
24、1922年,美国主导下的华盛顿会议签署《_____》,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受到多强挑战,世界正朝着_____方向发展。
25、观察图一,把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一战导火线事件的发生地 B.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 C.三国同盟的核心成员国
26、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 1984年五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__________》规范了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及民族自治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__________》。
(3)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__________》。
(4)世界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是《__________》。
(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__________》。
27、1848年《_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3月,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年,秦朝建立,______年,明朝迁都北京。
29、1936年__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42年________保卫战,不仅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0、俄罗斯的由来: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 )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 )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 )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纪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到莫斯科大公( )即位后,正式采用“( )”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
(2)汉武帝建立的监视地方官吏、豪强的制度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4)唐朝的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
32、学史有感: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
⑵为了维护统一,清朝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各采取什么措施?
⑶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⑷为实现和平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提出这一科学构想的人是谁?
⑸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33、简答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众多成就,请列举两项外交成就。
(3)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从敌对到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4)进入21世纪后,中国如何在外交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请你提出自己的建议。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一系列新交通工具的发明,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20世纪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一种新型杂交水稻,这一研究成果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摘自《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中的什么问题?它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志。举出一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交通工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的名称。并指出这项科技成就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发展科技有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