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常用的学习方法。阅读下表中的相关史实,空缺处应该填写的是
A.①官渡之战 ②全国趋向统一
B.①巨鹿之战 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C.①巨鹿之战 ②全国趋向统一
D.①官渡之战 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3、有学者认为:“实际上,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对“远航探险”的正确理解是 ( )
A. 宣扬了罗马教皇的声威 B. 此前从未出现过大规模的远航
C. 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D. 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
4、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材料反映了日本
A. 进行民主改革 B.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 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D. 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5、“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下列介绍“丝绸之路”的篇章设计中,不恰当的是
A.人物篇——张骞、玄奘、郑和 B.物品篇——丝绸、指南针、坦克
C.朝代篇——汉朝、唐朝、明朝 D.文化篇——音乐、舞蹈、佛法
6、就读某中学的李科告诉同学,他叔叔于 1972 年曾出国留学,留学的国家是当时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他去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7、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昭君出塞 C. 文成公主进藏 D. 玄奘西游
8、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第二战场”,你会重温的历史事件是
A. 德国突袭波兰
B. 德国突袭苏联
C. 诺曼底登陆
D. 日本偷袭珍珠港
9、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和宣战诏书中,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B.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C.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D.反映出德日矛盾是一战的主矛盾
10、李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
①中共七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四大④中共十五大
下列主题归纳正确的是
A.①主要矛盾②中国特色③市场经济④科学发展
B.①毛泽东思想②初级阶段③市场经济④邓小平理论
C.①经济建设②国企改革③计划经济④中国特色
D.①迎接胜利②走自己的路③一国两制④三个代表
11、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爆发于上海
②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③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12、下图是1958年9月25日发行的一份《山西日报》刊登的太原市全民炼钢的消息。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
A.“大跃进”运动
B.国有企业改革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戚继光——抗击倭寇 D.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14、下列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明朝——“八股取士”
B. 郑成功——“开辟荆榛逐荷夷”
C. 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D. 18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5、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军事集团 B. 经济实力
C. 外交政策 D. 人权问题
16、“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 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B. 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 驻扎有外国军队 D. 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17、1943年,战争形势出现决定性转折,原来倾向于德国的土耳其、伊朗等国纷纷表态支持反法西斯战争,这个转折是指( )
A. 德国偷袭苏联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18、下图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件艺术作品。在这件艺术作品的鉴赏课上同学们对文艺复兴产生了不同的评价。下列各项评价中准确的一项是( )
A.它是古典艺术的复兴
B.它是封建思想的升华
C.它是神本主义思潮的反映
D.它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19、史学界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中世纪和近代历史的分水岭,其划分的视角侧重于( )
A.世界联系
B.交通变革
C.政治革命
D.军事因素
20、“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三年之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地点,……”取得这一战果的中国英雄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 )
A. 工农革命军 B. 工农红军 C. 人民解放军 D. 人民志愿军
21、“非洲年”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 开始 | (1)首先在________展开 (2)1951年年底,________宣布独立 (3)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________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
高潮 | (1)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推翻了________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________” | |
★结束 | 1990年________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
(3)我国开始向杜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 。
(3)被称为“发明大王”的是: 。
(4)创作《英雄交响曲》的作曲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_______的方针,化解了矛盾,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5、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随着____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 (1)____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 (2)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 |
计算机网络的影响 | 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____。计算机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____。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
26、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在慕尼黑会议中被德国侵占的地区。B、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二战爆发时最早遭到德军打击的国家
27、世界古代思想文化成就灿烂辉煌。
(1)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宗教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诗人加工整理而成,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
28、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9、 挺进大别山标志着我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0、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________,导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条约是________。
31、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时间?统治者?把他怎么称呼?
32、简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并归纳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3、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空前严重的灾难。但日本也遭到严重破坏。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34、 背景材料:2018年5月,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写道:
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身上,革命家与思想家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二、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坚定“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从欧洲到苏联,从苏联到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过程,更意味着中国接过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赓续这一种使命,才能让马克思主义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而更加灿烂夺目。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是?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是什么?
(3)哪次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哪次运动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