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人物与成就连接正确的是
①牛顿
②梵高
③达尔文
a.《向日葵》b进化论c微积分学
A. ①--b②--a③---c
B. ①--c②--a③---b
C. ①--b②---c③--a
D. ①---a②----b③---c
2、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和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拿破仑欧洲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第二次世界大战
3、下列有关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②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③政治上的表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结束时间:1991年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苏军利用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屋,同徳军展开激烈争夺,德军始终未熊完全占领这座城市。1943年2月,被围困的残余德军投降。”材料描述的战役
A.标志着二战规模空前扩大
B.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C.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D.促使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5、“1914年,萨拉热窝街头,随着塞尔维亚青年的一声枪响,世界被战火点燃了。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没有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场世界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的产生是由于
A.人们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危害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内心造成了巨大伤害
C.没有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D.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偶然原因
6、“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这段话评论的是下面哪一制度?(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这里的“种子是指”( )
A.废除农奴制度 B.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C.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D.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
8、某校九年级举行了历史知识竞赛。其中小红抽到了这样一道题: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的是 。那么她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
A.莫斯科保卫战 B.德军闪击波兰
C.珍珠港事件 D.德军入侵苏联
9、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 |
1 | 废丞相,权分六部 |
2 | 设内阁大学士 |
3 |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重文轻武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军机处
10、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1、有学者评价说:“作为战争的结果,英国并吞了香港岛,并在中国东南沿海有了极大的势力。”材料中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共同之处有 ( )
A. 清政府向侵略者赔款 B. 清政府被迫开辟通商口岸或商埠
C. 允许在中国开设工厂 D. 清政府强割让领土
13、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进化论”思想
C.“牛顿三定律”
D.提出相对论
14、今天 的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普通的一家企业,但在140年以前,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请问该厂可能创办于
A. 新民主主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15、《新全球史》中写到:“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 B. 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16、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
B.甲骨文、青铜器
C.楔形文字、种姓制度
D.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
17、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和商人,他们或去建功立业,或去淘金发财,或去征服掠夺,或去求知求真……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材料表明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人文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B.追求人性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C.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
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
18、如图发明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19、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B.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C.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20、1640年,在英国议会上,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这一斗争
A.掀开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颁布了《大宪章》
21、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举相对应的法律文献
(1)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由查士丁尼组织编纂,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美国独立后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一
22、“两司马光照史册”指的是司马迁编写的 和司马光编写的 。
23、历史上一些重大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引发了中国国内五四运动的会议:
(2)暂时协调了一战后日美矛盾的会议:
(3)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安抚法西斯国家的会议:
24、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943年2月,苏联人民取得________保卫战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1943年9月,________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________。
25、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 1984年五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__________》规范了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及民族自治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__________》。
(3)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__________》。
(4)世界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是《__________》。
(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__________》。
26、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________,导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条约是________。
27、填空题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的状元实业家是_______________.
(3)培育出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
28、生态与人口问题
生态问题 (啲变化) | ____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被破坏;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 |
人口问题 | 世界 人口日 | 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____,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
影响 | 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 |
应对 | 生态与人口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
29、(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发生地 B.奥匈帝国宣战的第一个国家
30、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幕府的黑暗统治: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下________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________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民族危机——西方国家的入侵:1853年和1854年,________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同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不久,西方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3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3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妄图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维护人民政权的斗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文件?它标志哪项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开始?这项措施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2)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越过“三八线”轰炸中国东北,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中国应朝鲜请求,作出什么战略决策?这项战略决策的开始标志是什么?列举在这次战争中牺牲的一位英雄人物。这个战争的胜利有什么伟大意义?
33、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却不同。请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面对今天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逆流,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34、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国家的抉择,都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十三个州都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些宪法保证公民的天赋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各州在解除外来殖民压力后,彼此之间的商业竞争愈演愈烈,高筑关税壁垒……,同时英国等外国的商品乘虚而入,货币、公债、制造商和进出口贸易四大集团的利益均遭重创。”
——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十三个州就有十三部宪法,这表明这十三个原殖民地当时的政治现状是什么?从材料二可看出,美国当时的这种政治现状给国家造成了怎样的局面?在国家面临这种局面的关键时刻,美国选择了一种怎样的政治体制来结束这种局面?为结束这种局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材料三:(法国)督政府建立时恐怖时期虽然结束,但政局仍然不稳。国内政局混乱、经济不振。包买商、军需供应商和军政要员大发横财。王党趁机活动,出现了不少反动出版物和团体。人民也在反抗,发生了巴贝夫平等派运动,运动不久被镇压1796年——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仑·波拿巴远征意大利取得重大胜利,军人势力开始抬头。1797年立法机构选举时,王党获胜,在立法两院占有优势,策划复辟阴谋。果月18日(1797年9年4日)督政府发动果月政变镇压了王党,建立了第二督政府。
——百度百科
材料四: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恩格斯
(2)请根据材料三、四阐述拿破仑这样的独裁者上台的历史必然性。
(3)上述两个国家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抉择给后世留下怎样的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