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邯郸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行动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作风。下列党的决策,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决定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③决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③②

  • 2、如图是目前流传下来的最早记载火药武器制作过程的书籍。书中描绘了炸药从弹弩发射的机械原理,记载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军用火器,分成火球类和火箭类。该书成书时间最有可能是(       

    《武经总要》关于火药的记载

    A.汉朝中期

    B.唐朝前期

    C.宋朝前期

    D.元朝后期

  • 3、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攫取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印度人民深受其苦,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矛盾激化。适时,印度圣雄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  )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解放战争

    C.华夫脱运动 D.卡德纳斯改革

  • 4、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关于此战略的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 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世纪经济格局

    B. 保障:党和政内高度重视

    C. 表现:制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D. 基础:863计划和《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 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

  • 6、某作品展现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新旧两种势力、两种因素冲突、较量、更替的广阔社会图景,揭露了贵族的衰微、资产者的发迹、金钱腐蚀下人性的罪恶,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作品是(  )

    A.《人间喜剧》 B.《战争与和平》

    C.《美国的悲剧》 D.《安娜·卡列尼娜》

  • 7、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C.   D.

     

  • 8、下图是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

    A.民族问题 B.历史问题

    C.大国介入问题 D.宗教问题

     

  • 9、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

    ①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平定南方分裂叛乱

    ③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④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10、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普及高中教育

    B.扫除文盲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普及大学

     

  • 11、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美国人口在19世纪20年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推动城市化进程

    C.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D.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 12、“1914年,萨拉热窝街头,随着塞尔维亚青年的一声枪响,世界被战火点燃了。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没有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场世界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的产生是由于

    A.人们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危害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内心造成了巨大伤害

    C.没有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D.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偶然原因

  • 13、“它与‘城市中心论’,以工人运动为重点,发动和组织工人举行武装暴动,先占领中心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比较,是一个截然相反的概念。它不是马列主义在中国革命中一般或简单运用,它完全是一种发明,是一种正确的道路”。“它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指

    A. 夺取大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 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

    D. 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

  • 14、某同学的历史笔记中出现了“日耳曼人”“克洛维“封君”封臣”等关键词。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 15、“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据此判断,材料中评价的这位帝王是(   

    A.赵匡胤

    B.耶律阿保机

    C.完颜阿骨打

    D.忽必烈

  • 16、1688年英国爆发政变,赶走了国王,迎接其女儿、女婿来执政。我们称这次革命

    A. 苏格兰人民起义

    B. 热月政变

    C. “光荣革命”

    D. 雾月政变

  • 17、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筹建新式陆海军

    C.发展民用工业

    D.派遣留学生

  • 18、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美国倡导“国际新秩序”的实质是

    A.谋求世界霸权 B.引领世界多极化

    C.维护地区稳定 D.推动经济全球化

  • 19、下列有关文学与绘画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B.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为歌颂华盛顿而创作的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描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D.毕加索创作的大型油画《格尔尼卡》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的血腥罪行

     

  • 20、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社会整体面貌开始改变,在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化的倾向更为明显,最为典型的表现是(     

    A.通过买卖土地壮大庄园

    B.扩大手工业的生产规模

    C.通过收取地租获得财富

    D.出现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1962年的________说明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

     

  • 22、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 _____________

  • 23、___________ 好莱坞娱乐电影跌入低谷,从___________起,好莱坞娱乐电影重新崛起。

     

  • 24、《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1)领土:重划德国疆界,________________归还法国,________煤矿归法国开采;

    (2)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________占领15年.茉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________制,不许德国拥有________,规定陆军人数小得超过10万;

    (3)政治:德国承认________、波兰等国独立;

    (4)赔款:由协约国设立“________”决定德国战争陪款的总额;

    (5)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________等国瓜分。

    (6)国际组织:还决定建立________,但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美国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 25、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____日益尖锐。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构成了新的挑战。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迅速改善。同时,耕地和_______资源的缺乏,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导致普遍的饥荒。

  • 26、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_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27、1990年3月___________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

  • 2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___________上进行,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____________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2)1917年,美国参加____________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第一次世界大战。

    (3)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____________的失败而结束。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____________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__________。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使用新式武器、伤亡惨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___________

  • 29、根据称谓写出历史人物

    ﹙1﹚“两弹元勋”___________。

    ﹙2﹚“发明大王”__________。

    ﹙3﹚“俄国革命的镜子”_______________。

     

  • 30、苏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41年,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____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5年,斯大林与美、英两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国家格局,自此后,历代王朝和国家政权都注重维护国家统一。

    (1)秦始皇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什么制度?为消除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建立了什么制度?

    (2)汉武帝时期,为彻底解除诸侯王势力对王朝的威胁,采取了什么措施?为防止地方官吏、豪强为非作歹,推行了什么制度?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为君之道”上奉行“舟水之喻”,他统治时期开创的盛世局面是?

    (4)宋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社会安定局面的产生与统治阶级采取的什么政策息息相关?

    (5)孙中山先生主持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件体现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的思想?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其中体现“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法律文献是?为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7)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构想?

  • 32、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三: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四:追本溯源……中因为拥护那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四幅图文材料,列举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两幅图示所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基于“独火器万万不能及”的认识,洋务派创办了什么类型工业?列举一例。

    (3)依据材料三,列举这次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

    (4)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最大意义是什么?

    (5)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 33、请你列举出至少3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方面的国家建设成就。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请写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2)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长春获得解放发生在哪 一战 役中?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5)依据上面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6)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民族之殇)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1949年4月2 3日,_____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10月1日,______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诞生。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光明前途)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8)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各是什么?

    9)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