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据此可知,“一五计划”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A.苏联的帮助
B.党的正确领导
C.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D.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毛泽东曾提出了许多著名的论断。下面的论断与其提出背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
C.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国民党发动内战
3、2015年,习近平会见连战一行,发表重要谈话:“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无论他之前做过什么,只要他现在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审视两岸关系,下面解读错误的是
A. 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B. 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台独势力
4、下面是某同学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选定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5、导致下图所示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滑向最低点、死亡率攀至最高点的政治原因是
A.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当时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
C. “八字方针”的盲目指导
D. “九一三事件”的推动
6、下列关于“双百”方针表述正确的是
A.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C.1954年提出来
D.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7、“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是雷锋精神的核心。雷锋精神产生于
A.政权巩固时期
B.改革开放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8、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其图案变化反映了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如图是1956年版五元人民币的背面,主题是“各民族大团结”,我国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西部大开发
D.兴边富民行动
9、“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该文字出自( )
A.中共十六大报告
B.中共十七大报告
C.中共十八大报告
D.中共二十大报告
10、下面两幅漫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
C.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
D.实现祖国统大业任重而道远,仍存在诸多障碍
11、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着当地老人李惠英捐赠的家庭记账。1957年的7月11日,她记下的第一笔花销是“做绸衫1.32元”。1985年李惠英家买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1986年买了第一台电风扇,1987年买了第一台冰箱,1988年买了第一台洗衣机,1990年买了第一台淋浴器,1994年装了第一部电话,1997年用上空调,2002年买了第一条白金项链,2005年买了第一部手机。这些记账见证了上海( )
A.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发展
B.经济体制持续完善
C.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率先跨入小康时代
12、“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超前谋划,加紧在—些重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①扩大军队规模
②增加军队数量
③加强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
④走科技强军之路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3、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是通过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4、宋朝为了避免武将跋扈专横,重用文臣担任要职,掌握军政大权,对武将进行抑制,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一政策称为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三省六部制 D.八股取士
15、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梦想”是在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中国共产党成立150年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0年时
1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的是( )
A.改革开放的教训 B.三大改造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17、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8、毛泽东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人民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
19、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这个“新制度”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0、如图是小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人民空军的建设 B.导弹部队的发展
C.钢铁长城 D.人民海军的建设
21、填空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他的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
(3)(_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在中共(______)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其实行(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2、下图人物是_____,他最大的贡献是成功培育出______。
2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示意图来看,下面的四个选项中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
24、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995年1月,____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_____,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____”,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3)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5、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________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6、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回归:中英两国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正式成立。
(3)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年12月20日对___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_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7、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近年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
28、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9、“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1950年6月,我在农村开展了_________,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从1953年开始,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采取________的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体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初步建立。在探索建没社会主义初期,我国在农村工作中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出现,错误地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运动,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水平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73年农业科学家________(见下图)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以“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2007年,国家决定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理论指南。
30、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_______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1、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2、谈一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看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看法。
33、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重大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右图人物的什么成就,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其中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内涵?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4、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艰难曲折。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 下表为1952年和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材料四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图中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据材料二,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3)材料三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上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