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向雷锋同志学习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2、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
②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③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典型事例是
A. 在农村减租减息
B. 打击地主阶级
C.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免除农民的农业税
4、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他所提的“前进一步”的宪法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5、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解放战争
C. 土地改革
D. 开国大典
6、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的发祥地,他们应该去( )
A.南京
B.上海
C.南昌
D.武昌
7、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他们是( )
A. 海军、陆军、空军、导弹部队、战略支援部队
B. 海军、陆军、空军、武警部队、战略支援部队
C. 海军、陆军、空军、野战军部队、战略支援部队
D. 海军、陆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8、我国国旗上的五角星的象征意义在于
A.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初步形成 B.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新中国的诞生
C.象征革命 D.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年代,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涌现出大批英模人物。他们中不包括
A.焦裕禄 B.黄继光 C.王进喜 D.雷锋
10、1949年,某村152户,2511亩土地,其中11户就占了1000多面土地。这11户人家最可能是( )
①贫农 ②地主 ③富农 ④雇农
A.①②
B.③①
C.②③
D.①④
11、在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盐碱、内涝的斗争中,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
A.焦裕禄
B.袁隆平
C.邱少云
D.邓稼先
1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这标志着
A. 祖国获得统一
B. 西藏自治区成立
C. 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3、40多年前,小岗村是有名的“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的“三靠村”,大家都吃不饱肚子,很多人纷纷到外地逃荒要饭。导致这种情景发生改变的是
A. 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施
C.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实行
D. 农村乡镇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14、解放初期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斗争开展的共同作用。
A.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肃清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
C. 掌握了经济命脉
D. 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
1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江。内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梁启超意在
A.分析中日学习西方的根本区别
B.反对中国购买外国先进武器
C.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舆论条件
D.指出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
1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17、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8、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 C.“一中一台” D.完全自治
19、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内地
B.内地——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21、《共同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__ 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 是国家的主人。
22、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3、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4、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5、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6、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________、全面从严治党。
27、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战略布局,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8、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___隆重举行,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_______的作用。
30、(1)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________为司令员的________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___;1976年10月,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________”)。
(3)1977年,________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________的讨论。
(4)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填时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5)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
31、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结合所学回答。
(1)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创立了什么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哪一次会议?
(3)制度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港、澳的回归成为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并指出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3、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有什么意义?
(2)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请分别写出港、澳回归的具体时间?
(3)“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确立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新时期,结合新情况,江泽民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又提出了怎样的指导思想?请写出为祖国统一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
(4)现在还有少部分人实行“藏独”、“台独”,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中国曾计划用3年一5年时间恢复生产,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的占预算支出的30%,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的生活。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
材料二:如果说美中战争是美国和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成长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正规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
——日本史学家和田春树《朝鲜战争全史》
(1)材料一中建国初期国防费用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这场“美中战争”对中国的巨大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