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深圳等经济区。经济特区的设立( )
A.成为农村改革的开端
B.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D.回应了邓小平南方谈话
2、“一国两制”构想最早针对的是
A. 台湾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经济特区问题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这表明
A.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
C. 建立了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D. 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根本政治制度
4、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1992年促使“光亮”出现的事件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邓小平南巡讲话
D.开发浦东
5、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的信息包含了: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与这一报道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雷锋
6、村民民主自治的核心内容包括( )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监督 ③民主决策 ④民主管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7、50多年前,一团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的国防建设走进了新时代。该描述反映的我国科技成就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地地核导弹成功发射
C.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8、如表反映了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沿海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9、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时期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第二个五年计划
C. 第三个五年计划
D. 第四个五年计划
10、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下列说法中,属于这次会议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②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④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②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③达成“九二共识”
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③④
12、2019年4月24日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以“筑梦航天,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主场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首次重磅发布了中国空间站的最新研究进展。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13、“辛亥革命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
C.进一步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14、“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反映了我国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其中“两弹"是指
A.氢弹导弹
B.导弹中子弹
C.核弹原子弹
D.核弹导弹
15、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④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16、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
①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提出的
②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是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的新形势制定的
④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习近平同志说:“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8、“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灾难,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 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C. 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D.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9、曾经的深圳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这一状况开始改变始于深圳被设立为(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区
C.沿海城市
D.自由贸易区
2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洗雪了百年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②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③标志中国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④标志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21、_____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2)中共十二大:_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_____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_____的社会主义”。
(3)中共十三大: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_____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时间:_____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
②谈话内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_____;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_____才是硬道理。
③意义:进一步_____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_____。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_____、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中共十四大:____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_____理论武装全党。
(7)中共十五大: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把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3、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海军成立。
24、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________(人名)另一位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________(人名)。
25、新发展理念提出:
(1)时间:_____年10月
(2)会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内容:创新、协调、_____、开放、_____。
目标: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_____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_____,增进人民福祉。
26、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
28、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_、________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_的冤案。
29、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①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________、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________、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________,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模范人物: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模范人物有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2)文革时期科技成就
①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②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③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实施: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______,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_______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1、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32、“六十余载磨一砺,瑕疵岂能掩美瑜:摸石过河登彼岸,扬帆入海导新航。”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风风雨雨走过了60多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篇章。请问:新中国的成立,对世界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中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4)哪一历史事件解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5)香港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的盛事,也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33、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初的哪一行为说明中国在追赶世界的脚步?这一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了怎样的发展?
(3)21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21世纪,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引进来”发展到“走出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开始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请你举两个例子说明。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步骤一史料探究
(喜看稻麦千重浪)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1到图2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笑迎携手日月新)
材料二 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指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
(2)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顺应趋势谱新篇)
材料三 如图是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
(3)它是当时我国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映?这一事件过程中采取了哪一创举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