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衡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是张乐平创作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这幅漫画反映的事件应该是

    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C.西藏解放、大陆统一

    D.抗日战争、日本投降

  • 2、2022年6月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这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五号”

    D.“嫦娥五号”

  •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 4、我国“863计划”的八大高科持领域中,最后列入的一项是

    A. 生物技术

    B. 航天技术

    C. 计算机技术

    D. 海洋高技术

  • 5、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滩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人是

    A. 邱少云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 6、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的建设成就斐然,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南京长江大桥

    C. 宝成、鹰厦铁路

    D.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 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_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横线处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应填:(       

    A.民族区域自治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 8、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作为艰苦创业时代的英雄,激励了许多的中国人。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 科技战线的前沿人物——邓稼先

    B. 舍生忘死的人民公仆—焦裕禄

    C. 石油战线的时代标兵——王进喜

    D. 勇于改革的先锋——雷锋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宪法的规定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B.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C.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 10、据《环球时报》报道:2014年以来,中韩双方已连续六年成功交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今年(2019年)是第六次交接。致使这些烈士在60多年前魂断异国、埋骨他乡的战争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 11、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土地改革完成

  • 12、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 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 13、2006年7月1日,中国邮政特别发行《青藏铁路通车纪念》纪念邮票,如右图“穿越可可西里”,主画面展示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中平静如镜的高原湖泊、修建在陡峭山峰的铁路、广袤无垠的草原等壮观景象。画面右下角为闲庭信步的藏羚羊,尽显高原圣地的静谧与和谐。该张邮票体现了青藏铁路建设(       

    A.考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B.是现代化的建筑风格

    C.速度最快、环境最恶劣

    D.线路最长、海拔最高

  • 14、“村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告诉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这首歌调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5、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D.经济特区的设立

  • 16、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我们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A.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B.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C.近代的科技与文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

  • 17、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最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8、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1月1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它成立于   (  )

    A. 1972年   B. 1989年   C. 1991年   D. 2001年

  • 19、下列城市属于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⑤武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20、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A. 1964年10月16日

    B. 1946年10月16日

    C. 1961年10月16日

    D. 1916年10月26日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记载玄奘西行见闻的书籍是________

     

  • 2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初步提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提出实行______

    中共十二大(1982年)

    提出“建设有____的社会主义”

    基本形成

    中共十三大(1987年)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

    充实发展

    南方谈话(1992年)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终确立

    中共十四大(( )年)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1997年)

    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3、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____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3)我国加快构建________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_____国际化进程。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 24、(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为代国歌。

    (2)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_,到__________,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的宪法;大会选举__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4)1992年,中共___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______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5)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__________,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 25、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____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27、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 28、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的方针。

    (2)“________”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 29、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改名为________军。

    (2)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爆炸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力量。

    (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 30、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学校要求每班办一期以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板报,因为太多,不知道怎么选,你帮他选择一下。(至少三个标注时期)

  • 32、1992年,为了促进两岸早日统一,台湾和大陆两个组织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1)指出台湾与大陆两个组织的名称。

    (2)以上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世情党情国情凝聚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1)材料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内容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5)此后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材料一:新华网华盛顿1972年2月13日电   应美利坚合众国副总统拜登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3日下午抵达华盛顿,开始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在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中表示,40年前,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努力下,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了。自那以后,尽管经历风风雨雨,但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奥巴马总统再次表达了对美中关系的重视,欢迎中国和平发展,认为一个强大、繁荣、稳定的中国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材料一中“40年前,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努力下,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了。”指的是什么事件?中美大门此前为什么关闭?据材料一,你认为美中关系有何重要性?

    (2)材料二中“七九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就会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的原因是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材料一中中美关系的变化与材料二中中国历史的变化是否有联系?为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