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关系形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经济领域密切合作
B.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C.两岸直接“三通”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蒙古秘史》中的一首诗为:“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的记载,谁结束了蒙古草原上这种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元昊
3、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从哪年开始执行
A.1950 B.1951 C.1952 D.1953
4、下图人物对世界性饥饿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他被称为( )
A.“青蒿素的发现者” B.“杂交水稻之父”
C.“中国航天之父” D.“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
5、2017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1997年,香港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耻辱,香港从此摆脱了( )的殖民统治
A. 英国 B. 西班牙 C. 法国 D. 葡萄牙
6、1984年联想、青岛电冰箱总厂、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即后来的万科)等公司纷纷成立。财经作家吴晓波称这一年为“中国公司元年”。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7、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港澳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央对港澳工作的高度重视。港澳回归后的繁荣和发展说明( )
A.社会主义道路符合香港和澳门的发展进程
B.“一国两制”政策的普遍性
C.“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
D.“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完全自治调动了香港、澳门人民的积极性
8、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9周年。69年来,一代又一代西藏各族儿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团结一心、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祖国西南边疆翻天覆地的巨变,用热情和奋斗铸就了今天美丽幸福的新画卷。下列关于西藏历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的行政区
B.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C.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
D.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9、有位参战的老兵回忆说:“趴铁丝网,堵枪眼很多,不光宣传黄继光一个。哪一个排上去没几个堵枪眼的,上去没几个趴铁丝网的?你不去趴铁丝网部队都上不去……”该参战老兵回忆的事件是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北伐战争
10、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作为艰苦创业时代的英雄,激励了许多的中国人。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 科技战线的前沿人物——邓稼先
B. 舍生忘死的人民公仆—焦裕禄
C. 石油战线的时代标兵——王进喜
D. 勇于改革的先锋——雷锋
11、周恩来总理说:“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民族纠纷,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方法,而要实行新的政策。”材料中“新的政策”指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
D.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3、漫画“梅开三度”是对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的形象表达,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体现了
A.美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
C.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4、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新常态不包含
A. 速度变化 B. 结构优化 C. 迅速滑坡 D. 动力转换
15、中国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一“天才创造”是指(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6、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 )
A. 全面深化改革 B. 全面从严治党
C.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7、万隆会议时,一个美国记者评论说:“周思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里,周思来能改变会议航向的主要因素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致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求同存异”方针的促进作用
D.积极开展会外交往,加强合作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已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推翻了“三座大山”
19、下列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
B.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C. 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D. 工人下岗现象说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失败
20、烈士就是指那些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以及为争取大多数人的合法正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人员。下列人物中,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烈士是
A.左权 B.黄继光 C.焦裕禄 D.李文亮
21、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
22、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_______的种种罪名,恢复其名誉,使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24、到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___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____,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6、改革首先从 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_ 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 制。
27、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
28、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________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9、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 _______ 大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 ____________ ,坚持 _____________。
30、国家对农业、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济体制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3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请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3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的?
33、“三农”问题是政府关注的焦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四次重大调整?谈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谈谈国家在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李奇微《朝鲜战争》
材料二 某场战争中牺牲的部分革命烈士名录
陈观松(1924—1952) | 赖监桥(1933—1953) | 李佛林(1929—1953) |
刘宴群(1927—1950) | 徐承钦(1928—1951) | 邱慈荣(1923—1952) |
材料三 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场战争的名称。中国军队出兵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再举出两位同一时期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并说说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
(3)材料三中,此话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