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84年,福建省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名致信给省委书记,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加大开放的力度

    D.增加对企业的投资

  • 2、在某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他受到批判,林彪、江青集团诬蔑他为‘叛徒、内奸、工贼’。”文中的“他”指的是

    A.刘少奇

    B.贺龙

    C.彭德怀

    D.周恩来

  • 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4、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下列不属于“三个代表”思想的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念

  • 5、观察下图,图中所示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经济体制改革

  • 6、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 7、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它的名字是

    A.“山东舰” B.“辽宁舰” C.“临沂舰” D.“太原舰”

  • 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民族自治机关;

  • 9、近代,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沿海、内地陆续对外开放。下列对两种开放叙述正确的是

    ①前者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原则

    ②前者发生在封建社会,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者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④前者属于列强侵略活动,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A.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B.实现国家工业化

    C.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D.解放农村生产力

  • 11、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 1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

    B.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 13、宁波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讲述了屠哟哟的故事,会出现在故事中的一项科技成果是

    A.研制“两弹一星”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青蒿素 D.发明纳米技术

  • 14、下图这幅宣传画最早应该出现在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 1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八项主张 B.九二共识 C.一国两制 D.两岸“三通”

  • 16、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 北平获得解放

  • 17、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 18、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错误的是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旧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19、有人这样评价某文献:它总结了中国人民百余年来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斗争的经验,被称为新中国的大宪章,它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该文献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民国约法》

  • 20、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如图片展,下列哪如图片不适合采用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鞍山大型轧钢厂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 22、1938年3月,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1953年7月,______获得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23、(题文)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根据下列会议的主要内容,请列举出会议的名称

    (1)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___________

    (4)会议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___________

  • 24、______________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在抗美援朝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 25、重大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认清方向,继续前进。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27、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

  • 28、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________》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 29、填空题

    (1)从1953年开始,我国相继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的转变。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

    (2)1978年,安徽凤阳______农民实行分田______,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2015年,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6)1953年,______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

  • 30、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史实。

    (1)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3)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4)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32、探究历史: 2011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两会”清晰地描绘了下一步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线路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历史回想

    (1)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是进行三大改造。试述其主要内容?

    步骤二:历史转折

    (3)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工作重心转移?此次会议还做出了什么新决策?

    (4)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步骤三:深度探究

    小明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福州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下面写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地

    步骤四:论从史出

    (7)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

  • 3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行业分别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某历史兴趣小组回顾新中国成立近70年的峥嵘岁月,展开了主题合作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失致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材料三  1979年4月,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评论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资本和商品输出、外交努力、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输出以及民间交往等,生活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都能感受到中国软实力的广泛存在。

    材料四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材料一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现象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对比图1、图2,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对比两则材料,分析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方谈话”被视作“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理由。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什么理论体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