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
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B.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临安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路遥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写道:“(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批判)一声长叹,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小说中“社员”的“社”指的是
A.农民互助合作社
B.农村人民公社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小历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由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土地改革
5、“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这段内容介绍的是土地改革的( )
A. 背景 B. 经过 C. 结果 D. 意义
6、请给以下两幅图片拟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 )
A.社会主义科技成就展 B.“两弹一星”成就展
C.海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展 D.导弹部队成就展
7、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赛》节目引发了国人学汉字、写汉字的热潮,汉字是中华古老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你知道古代两河流域通用的文字吗?( )
A.甲骨文 B.象形文
C.楔形文 D.拉丁文
8、明明集邮册里有一张珍贵的邮票(如下图),该邮票产生的时代应是
A.建国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代 D.“文革”时期
9、和平共处项原则,不仅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也被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以下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0、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表达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看法。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发展了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C.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D.超越了社会制度的差异
11、“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的特征是
A. 集体生产
B. 大机械化生产
C.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D. 庄园式生产
12、在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12名代表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也分别各有一名代表。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西藏在我国政治事务中居于特殊地位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D.西藏各族享有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13、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五大发展理念。横线处应填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新、和谐、绿色、开放、民主
C.自由、民主、共享、创新、开放
D.自由、民主、绿色、开放、协调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有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下列节日中,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关的是( )
① 端午节 ②劳动节 ③青年节 ④建军节 ⑤国庆节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6、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的这一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关系面临改善的契机
C.中美联合抵抗苏联的霸权
D.苏联在美苏对抗中处于劣势
17、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
A.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 《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18、中国现代有一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任用的重要文件是( )
A.《宪法》
B.《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
D.《临时宪法》
20、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历史兴趣小组对此展开了研究性学习。有位同学准备了下列图片,哪一幅图片中的人物继承了豪放词风,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A.
B.
C.
D.
2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我国于____________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__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2、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举措:
(1)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_____,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深入实施“_____ ”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
(3)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中国各方面政策的实施具备雄厚的_____和精神力量。
(4)事例:
①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②筹建和成立_____银行。
③加快_____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_____进程。
23、在下面经济特区示意图中填出:A.珠海B.汕头
24、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_____________、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5、______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珠海、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26、全方位外交: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7、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_______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步骤: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8、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97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香港
B.1999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澳门
29、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3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外交政策。
(2)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_____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6)1954年,_______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7)__________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我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请依次列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经历过的主要阶段。
(3)1978年,农民们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一政策的最早尝试是在哪里?
32、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日益富裕。
请回答:
(1)我国最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村子是?
(2)在中央支持下1983年哪种土地制度在全国普遍实行?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我国最早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5)今天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根据下面提示填空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
(6)上海哪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7)谈谈你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看法
(8)2001年12月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绩是加入什么组织?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领导人是谁?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大事是什么?
(2)请你为材料一图片取个最恰当的名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起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上述材料,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曾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
材料二 香港、澳门、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材料三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骨肉分离,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九二共识”以来,两岸的交流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材料四 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城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定不移地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善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中国海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海军。”
(1)新中国成立后,西藏于哪一年实现了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影响?
(2)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得益于什么“方针"?它们的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今的台湾问题是如何产生的?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表明两岸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九二共识”的共识指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风云局势,中国应该怎样解决海洋争端?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