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时兴起的江西 ,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A.景德镇
B.南昌
C.越窑
D.泉州
2、杨家将的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和金的战争 B.南宋与辽的战争
C.北宋与辽的战争 D.南宋与金的对峙
3、下述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靖康之难”
②“宋夏和议”
③“陈桥兵变”
①“杯酒释兵权”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③①①②
D.②①③④
4、下图的人物建立了明朝,采取措施强化了君主专制,下列与他有关的是
①废除丞相
②设立三司机构
③迁都北京
④废除行中书省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反映明朝的是
A. B.
C. D.
6、下列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哪组的两项不属于同一领域
A. 《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 《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
C. 《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D. 《缀术》和《天工开物》
7、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下面关于晋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晋商的活动区域遍及全国各地
B.晋商的兴起说明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晋商的兴起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反映
D.晋商的兴起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以下是小丽同学的整理的课堂笔记( )
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繁荣与开放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9、“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此材料评述的是
A.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B. 宋夏议和的影响
C. 唐蕃和亲的意义
D. 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
10、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过游牧生活
B. 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
C. 10世纪初,契丹各部统一
D. 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
11、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蒙古政权的建立
②定国号为元
③定都大都
④灭亡南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③②④
12、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管辖琉球(今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府
13、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突出特点是
A.高度繁荣、盛世景象
B.比较民主、重用人才
C.比较开放、兼容并蓄
D.比较开明、交往密切
1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骆宾王
16、《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对图中政权相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B.西夏的都城是兴庆
C.北京当时在南宋的统治范围内 D.金与南宋的分界线在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17、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A.分化事权
B.废除丞相
C.设置转运使
D.颁布“推恩令”
18、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五代”是( )
A.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B.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
C.后梁、后汉、后晋、后唐、后周
D.后梁、后周、后晋、后汉、后唐
19、与清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国家是
A. 沙俄 B. 英国 C. 西班牙 D. 葡萄牙
20、“这个政治机构专属于皇帝,由皇帝任命,唯皇帝是从……没有专属府衙,也没有专门官吏。它既能满足皇帝集权的需要,又能高效地处理军政,控制思想,预防朋党。”该机构是由雍正帝创设的
A.锦衣卫
B.中书省
C.军机处
D.六部
21、北宋时,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是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2、下图是宋朝著名画家________的名作________反映的是宋朝________业的繁荣?
A、商业B、农业C、手工业
23、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________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________”。
(2)戚继光抗倭:
背景 | 明朝中期,________严重 |
准备 | 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组建“______________” |
概况 | 1561年,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进军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 |
结果 | ________的倭患基本被解除 |
评价 |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 |
24、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____年,金攻破开封,_____灭亡。
25、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___》,是一部____体的通史巨著。
26、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________后。
27、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28、统一蒙古的是__,1271年定国号为元的是__。
29、相关链接,根据提示写出人物。
(1)她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_______
(2)唐朝诗坛名家辈出,享有“诗仙”美誉的是:_________
(3)编写编年体巨著《资治通鉴》,记载历代王朝兴衰得失:_________
(4)《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著作,其作者:________
(5)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艺术形象的文学家:___________
30、唐太宗实行 ____________ 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拥护。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场景。
31、连线题
3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请根据提示,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1)唐太宗时,_______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2)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产生一个新的民族 。
(3)清朝时,设置 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4)清朝时,蒙古族 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接缕重芳饵,连筒灌小园。
——杜甫《春水》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材料一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哪一灌溉工具?同一时期还有什么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现象的出现?根据材料概括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综上所述,请你对如何发展农业提出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