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唐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这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但它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同时其在政治上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影响深远。那么这个朝代就是

    A. 唐朝 B. 西汉 C. 隋朝 D. 宋朝

  • 2、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节度使权力弱小 B.朝政腐败 C.社会矛盾尖锐 D.外重内轻局面形成

  • 3、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   )

    A.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 B.唐末藩镇节度使

    C.安禄山史思明的部下 D.手握兵权的武将

  • 4、下图是小琴制作的历史知识卡片,与这些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 耶律阿保机

    B. 完颜阿骨打

    C. 成吉思汗

    D. 忽必烈

  • 5、“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这位在唐朝时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的高僧是

    A.鉴真 B.玄奘 C.达摩 D.法显

  • 6、袁隆平发明“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实,早在宋朝我国就引进外国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占城稻的原产国是

    A.越南

    B.缅甸

    C.老挝

    D.泰国

  • 7、有同学研究清朝历史时整理出如下史实,据此推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①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②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中俄雅克萨之战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D.民族交融的不断加深

  • 8、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  )

    A.宋高宗赵构

    B.宋真宗赵恒

    C.宋徽宗赵佶

    D.宋太祖赵匡胤

  • 9、“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材料反映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是

    A.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B.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D.土地兼并严重

  • 10、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台湾行省 C.台湾府 D.宣政院

  • 11、回纥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

    A.维吾尔族 B.白族 C.彝族 D.藏族

  • 1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扇俱丰实。”诗中描绘了唐玄宗前期

    ①人口众多

    ②重用人才

    ③国库充实

    ④粮食丰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13、王安石变法时期,由政府核实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这一措施是(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 1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著名诗人陆游提到的“大散关”曾经是下列哪两个政权分界线的一部分?

    A. 南宋和辽

    B. 北宋和金

    C. 北宋和辽

    D. 南宋和金

  • 15、2009年8月27日,金门各界举行明代延平郡王郑成功385周年冥诞公祭典礼,追怀这位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       

    A.率军收复台湾,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B.打败噶尔丹,稳定西北边疆

    C.组织雅克萨之战,保卫祖国疆土

    D.讨伐大、小和卓,平定分裂祖国的叛乱

  • 16、《千年风云第一人》展示了成吉思汗的传奇一生。下列内容不属于成吉思汗的成就的是(  

    A.统一蒙古各部 B.建立蒙古政权 C.进攻西夏 D.建立元朝

  • 17、18世纪中期,清政府在统一天山北路时平定了(   )。

    A. 张格尔叛乱   B. 噶尔丹叛乱

    C. 阿睦尔撒纳叛乱   D. 大小和卓叛乱

  • 18、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知识网络的形成。下面思维导图的主题应是(       

    A.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C.明朝时期的中外交通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 19、郭沫若诗云:“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文中“夫子”是指(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宋应星

    D.徐光启

  • 20、“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对哪位古代著名诗人的评价?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配对填空

    A.徐光启B李时珍C施耐庵D吴承恩E.宋应星F.罗贯中G.汤显祖

    《西游记》________《水浒传》________《天工开物》________《三国演义》________

    《农政全书》________《本草纲目》________《牡丹亭》________

  • 22、中国古代文学在唐朝和宋朝的表现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2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是一部_____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记述了从__________共1 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2)司马光的《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 24、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____,巩固____

    (2)时间:从____年起

    (3)在位皇帝:____

    (4)中心:____;端点:北抵____,南至____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而南):永济渠、____、邗沟、____

    (6)连接的水系: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大水系。

    (7)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____________交流。

  • 25、艺术: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书法名家__________、绘画名家_________

  • 26、唐朝发明的节省人力的灌溉工具是________。适于深耕细作的工具是________

  • 27、唐朝的诗人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赶走沙俄侵略者,保卫祖国边疆的皇帝是________

  • 29、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_______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30、辽与北宋的和战

    (1)战:____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____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流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和:澶渊之盟

    ①签订双方:____和辽

    ②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

    ③影响:很长时间,宋辽保持了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代史学家赵翼

    (2)材料二是对哪一机构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3)材料三中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出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两部。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史》记载:(科举考试)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材料四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1)结合材料一、二,中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2)据材料三,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危害。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郑和此举有何意义?

    (4)明朝中后期,一些欧洲国家也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试举一例说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