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汉卿名列“元曲四大家”,其代表作是悲剧( )
A.《白兔记》 B.《拜月亭》 C.《西厢记》 D.《窦娥冤》
2、唐朝从国外进口了许多商品,其中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是(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吐蕃
3、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4、“臣为君之境”,体现了君主虚怀纳谏的胸襟,唐太宗时,进谏二百多次,成为君主这面“镜子”的大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姚崇
5、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何地的居住权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海南岛
6、人们常用“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人的悲惨遭遇。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的是
A.马致远
B.关汉卿
C.王实甫
D.郑光祖
7、抓事件共性,解历史主题,是我们在比较学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如郑和下西洋、明朝外国贡使入贡,外国传教士来华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封建君主专制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抗击侵略的业绩
8、元朝疆域庞大,是中国历史领土面积最大的王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的管理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
9、下列政权中由成吉思汗率军灭亡的是( )
A. 契丹 B. 西夏 C. 北宋 D. 南宋
10、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面有一处情节是西夏国公主招亲,那么历史上西夏国是由哪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A.党项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汉族
11、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
A. 《大唐西域记》
B. 《西游记》
C. 《大藏经》
D. 《金刚经》
12、五代十国中的五代统治着我国( )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
13、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人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主要说明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
14、《梦梁录》记载南宋首都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这一记载描述的是临安
A. 商业店铺林立
B. 商品琳琅满目
C. 商品交易量大
D. 货币交易量大
1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治国理政最显著的共同之处是
A.实行分封 B.开创郡县 C.创立殿试 D.重用人才
16、明朝“八股取士”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
A.《论语》
B.“四书”“五经”
C.道家经典
D.《四书集注》
17、《中国文祸史》:“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材料表述了清朝
A.焚书坑儒的暴行
B.罢黜百家的危害
C.兴文字狱的残酷
D.科举考试的变化
18、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政治家,一生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一位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战略家。下列关于隋文帝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开通大运河
B.灭陈后统一全国
C.建立了隋朝
D.出现“开皇之治”
19、七年级三班的学生根据下图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出现在北宋 B.唐朝已出现
C.携带方便 D.最早在四川地区出现
20、大运河和万里长城,这两项伟大工程的共同点是( )
①有利于抵御外敌的入侵 ②有利于南北经济的交流 ③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愿 ④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1、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_____,他还以亲身见闻写成《_____》。
22、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___。
23、到秦汉时期,中国传统节日中,基本定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发展更显风骚。
(1)唐朝诗人_____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2)南宋词人_____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的地位。
(3)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最著名的悲剧代表作是_____。
(4)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写的《红楼梦》。
25、列举题(填空):
(1)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通 ,南达 ,全长 。
(2)宋代发明的新的农具—— ;兴起于北宋,我国著名的瓷都—— ;北宋前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主要的稻米产区—— 、 。
(3)北宋画家 的 生动反应了东京城内外和汴河两岸商贩云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4)北宋词人 词作意境高远,豪迈雄浑,开创豪放词派;婉约派女词人 生活在两宋之际,前后期词作风格迥然不同;靖康之变后南宋的豪放派词人 词风慷慨奔放,词作充满豪迈气概和爱国情怀。
26、1616年,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________改国号为清。
27、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①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________,________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②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________,建立政权。
③影响:给唐朝统治以________。
(2)唐朝灭亡
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了__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8、唐朝 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有“诗仙”的美誉。 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29、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同时,由于地方势力的加大,形成唐末_____的局面。
30、元朝在西藏地区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___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设置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1、连线题
32、请列举三省六部制中六部的名称
33、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建立了与之配套的政治制度以巩固其封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如何完善这种制度的?明朝时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到五代时进一步造成武夫跋扈、悍将称雄的后果。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唐末以来军阀割据威胁中央政权的局面,以文臣代替武将实施统治。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实行什么样的政策?从材料中找出该政策实行的原因。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材料四 □□□(皇帝)在中央废除承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皇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4)材料四中“□□□”的两位皇帝分别指谁?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政治上的什么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