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邯郸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潮旨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描绘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请问这个盛世的开创者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 2、忽必烈统治时,虽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推行汉法,但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仍得以保留,并且统治集团内大多数人始终对汉族地区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有比较深的隔膜。这一现象反映出忽必烈统治时期(     

    A.贵族集团的包容性强

    B.蒙古部落文明具有优势

    C.政权封建化进程艰难

    D.政治体制体现二元色彩

  • 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元朝建立   ②蒙古灭金   ③南宋灭亡   ④蒙古灭西夏   ⑤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

    A.⑤④③①② B.②①③④⑤ C.③②④⑤① D.⑤④②①③

  • 4、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瓦子” B.“勾栏” C.“交子” D.驿站

  • 5、民间有句“朝求开,喜求合,近来贫汉难下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的民谣,民谣中所说的推翻明朝统治的“闯王”是指(       )

    A.文天祥

    B.李清照

    C.李自成

    D.郑成功

  • 6、“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该史料讲述了(     

    A.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B.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秦半两钱的铸造过程

  • 7、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的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 长安 B. 涿郡 C. 洛阳 D. 余杭

  • 8、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北宋的建立②阿骨打建立金国③元吴建立大夏国④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 9、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 定都应天府

    B. 成立东厂

    C. 设立“三司”

    D. 废除丞相制度

  • 10、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你认为哪一个是错误的(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 11、宋朝农业粮食产量奇高,新型稻种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史·食货志》中提到:“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僧文莹著作《湘山野录》中提到:“耐旱、西天绿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这两段材料提到的是宋朝最受欢迎的稻种(       

    A.占城稻

    B.粳稻

    C.糯稻

    D.黄粒稻

  • 12、元朝建立后,忽必烈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六部

    C.枢密院

    D.御史台

  • 13、“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熟悉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耶律阿保机

    B.唐太宗

    C.元昊

    D.赵匡胤

  • 14、明朝的李时珍是我国著名的(  )

    A. 文学家 B. 医药学家 C. 戏剧家 D. 书法家

  • 15、“外卖小哥”雷海,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夺冠后曾说:“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题目空格处最适合的称号是

    A.诗鬼

    B.诗仙

    C.诗圣

    D.诗魔

  • 16、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决定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元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

    A.御史台

    B.御史大夫

    C.枢密院

    D.刺史

  • 17、兴起于清朝中后期,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

    A.昆曲 B.杂剧 C.豫剧 D.京剧

  • 18、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19、据记载,文成公主出生在济宁任城。她人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厚的嫁妆主要说明了唐朝( )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中外交流频繁

  • 20、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______

  • 22、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 ________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 23、辽太宗时,占领_______,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 24、_____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______等统军大将的兵权。这就是有名的“______”。

  • 25、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______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 26、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攻占了元大都,结束了______对全国的统治。

  • 27、明朝末年,__________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________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 28、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 29、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崛起:女真族居住在____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金朝建立:1115年,______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他就是_______。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______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 30、______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征调百万多人,开凿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所给的信息,请将相关人物的名字填在横线上。

    (1)敢于直言,经常提醒皇帝居安思危,被喻为“一面镜子”,他是________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________

    (4)“他率领本部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重返祖国”,他是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2019年5月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日本新天皇德仁,对其即位表示贺。习近平表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双方应该携手努力,共促和平发展,共创两国关系美好来来。

    材料二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氏进行交易。

    ——《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交流,……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历史》七年级下册

    (1)请列举一个史实证明中日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

    (2)材料二反映的是明朝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此次远航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了哪里?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统治者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外开放对一个民族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