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改迹农民翻身 D.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2、毛泽东在1950年10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的结果是( )
A.使祖国完全实现统一
B.进一步开拓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C.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D.为新生政权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
3、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针对某国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定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①英国
②中国
③美国
④法国
A.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5、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国的国防建设再次引发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祖国统一 B.鹰击长空 C.科技强军 D.和谐发展
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下列人物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邓稼先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 国家统一
B. 设置自治政府
C.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D. 民族团结
9、1952年,湖南省在春耕开始以后,根据丰产的要求,开展了热烈的、空前的春季积肥运动。……全省还普遍地开展了改良品种等评比活动,而且有许多翻身农民创造发明和改良了农业生产工具。这些活动体现了( )
A.抗美援朝激发了农民的爱国拥军热情
B.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初步显成效
D.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成就斐然
1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唐玄宗
11、“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B.保家卫国、国际主义
C.深化改革、科学发展 D.艰苦创业为民服务
12、阅读下表,1955年、195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大幅热高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年份 | 1949 | 1953 | 1954 | 1955 | 1956 |
产量(亿吨) | 1.13 | 1.66 | 1.69 | 1.83 | 1.92 |
A. 建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 揪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 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下列关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改革过程中,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D.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党主要的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其实质是:
A. 贯彻毛泽东思想
B. 仍然坚持“左”的思想
C. 开始拨乱反正
D. 全面纠正“文革”错误
15、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A.新发展理念
B.“四个全面”战略
C.实现共产主义
D.“两个一百年”
16、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是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的光亮。”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7、每当你参加升旗仪式,被那雄壮的国歌所感染时,你知道被定为国歌的是哪一首歌吗?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松花江上》 D.《我的祖国》
18、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
19、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会谈的内容不包括
A.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B.反对“台独”
C.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D.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1985年开始,1992年后加快改革步伐
B.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___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
22、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5)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6)最早进行分田包产到户的地方——
23、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___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2)到2021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_____。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_____。
(4)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_____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_____。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6)中国的_____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_。
24、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5、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_____,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战略,建设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交流的大通道。
26、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7、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8、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9、1952年底,_______ 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0、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31、今年因受疫情影响,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推迟到5月21日在北京召开。请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史实。
(1)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3)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4)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33、八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会议篇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哪次会议?
人物篇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写出其中的典型
代表党的好干部和解放军好战士分别是谁?
(3)他们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成就篇
(4)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7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采取的重大决策是什么?举出一项实施这一决策时取得的成就。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1881年,洋务派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煤需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
——整理自《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自建铁路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铁路的修建有了统筹规划,修建速度达到平均每年800余公里。“一五”计划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涨,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邮电业,主要是铁路的建设,同时发展内河和海上的运输,扩大公路、民用航空和邮电事业的建设”。为此,1953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战时,铁道兵担负战区的铁路抢修、抢建任务;和平时期,主要参加国家铁路建设。新中国本着“勤俭建国,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苏联帮助下,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其中就包括铁路建设。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建设有利的国内国际因素。
材料三 21世纪初,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高速铁路,2008年,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三五零千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如今,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两万千米,居世界第一位,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中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80千米CRH380a型动车组,是我国高铁的标志性产品,也是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综合性能最好的高速列车,成为代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中国高铁项目已遍及亚欧,南美等大洲,为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世界高铁技术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
(4)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回答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