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充盈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盼环保”“求生态”的国情依据是( )
①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②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③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 ④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3年4月29日播出的《航拍中国》第四季台湾篇的“空中旅程”从澎湖列岛开始,随后飞越至360多年前郑成功登陆并收复台湾的地方——台南鹿耳门溪……最后停留在金门岛上,金门岛虽小,但它的视野开阔。它可以久久凝视眼前的大陆,回眸看见浅浅的海峡,还时常远眺宝岛台湾。它的眼神里有光,因为举目皆是同一个中国!该纪录片( )
A.缅怀了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
B.展示了中国完全统一的美好现实
C.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D.昭示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3、2018-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1.4万亿元,年均增长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国家加大教育财政投入是因为( )
①我国教育质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年6月,以”两岸融合一家亲,海峡赓续端午情”为主题的第十九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围绕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构建两岸共同精神家园和心灵契合等议题展开探讨。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②能完全消除海峡两岸的文化差异
③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④能增强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列举措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②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开馆
③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④我国的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面对超精密抛光工艺、扫描电镜、顶级光刻机、高端焊接电源、高尖端光刻胶、适航标准等众多卡脖子项目,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 )
①科技优先发展②科教兴国战略③创新第一发展动力④人才是第一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道路就是旗帜,道路就是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 )
A.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之路
B.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
8、下列古语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价值要求的是( )
①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③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某校秉承“在自然中生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四时花果皆书本,半亩田园亦课堂”的育人原则,打造“生长式”劳动教育体系,陆续开设煮饭炖汤、耕田施肥、修理家电、种菜养禽等多门劳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收获满满。开设劳动课程意在( )
①丰富课程体系,提升育人质量 ②增强生活能力,养成劳动观念
③培育劳动精神,涵养劳动品格 ④尊重劳动创造,培养大国工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近年来,学前教育仍然存在“入园难”和“入园贵”的问题。为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2023年8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全体会议,以解决我国亿万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这说明国家( )
A.通过法治方式,为人民创造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B.坚持科学立法,解决了学前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
C.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作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中心
D.通过德治规范社会各个领域,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1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创新辉煌。下列古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②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2、2022年12月27日,盐城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求:盐城要牢牢抓住项目“牛鼻子”、稳住经济“压舱石”。以下我市举措能直接落实上述要求的是( )
A.省政协来盐城调研政协工作谱写新篇章
B.出台56条政策举措为企业减负纾困
C.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
D.举办第三届创建学习型家庭知识竞赛
13、对下图漫画《看他人隐私》,认识正确的有( )
①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也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②好朋友之间无隐私,不必拘泥这样的细节
③这是一种关心朋友、平等对待朋友的表现
④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在2977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代表;归侨代表42名;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的26.54%;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的16.69%。这足以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 )
A.最真实的民主
B.最广泛的民主
C.最公平的民主
D.最管用的民主
15、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到当地的博物馆参观,透过几百张历史图片、表格、千余件实物、文献和档案,同学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同学们( )
①培养创新精神 ②弘扬革命精神 ③赓续红色基因 ④增强政治认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元素,不仅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龙辰辰”这一形象(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神韵②启示我们重视文化传承
③引导人民坚定文化自信④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成长3%,经济规模达到121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这表明( )
A.我国成功跨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C.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D.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18、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反对分裂
D.坚持“九二共识”
19、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孟子的名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解开国家治理的新密码。下面对这一名言解读最佳的是( )
A.强化法律对道德促进作用
B.强化道德对法律支撑作用
C.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D.道德是现代政治文明核心
20、已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继续回落,多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如图所示,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近期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公布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
①迅速提高我国人口素质②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④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判断说理
(1)小闽在期末考试中发挥失常,他很郁闷。后来,他到操场打了一场篮球,缓解了不好的心情。
判断:
理由:
(2)下图中孩子的行为。
判断:
理由:
22、 2020年2月25日,网民王某在某贴吧张贴消息,称自己“湖北鄂州,15号刚回来,没事逛逛爱之城,目前只感冒”,该帖引发网友担心,网友纷纷举报。网警部门经过调查,确认王某近期既没有到过湖北,也没有感冒发热,对其故意扰乱网络秩序的行为作出了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对此,有网友跟帖评论。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阐述理由。
23、2021年起,根据国家疫情管控要求,为减少人员聚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郑州市不少政务部门实行办事预约制度,没有提前预约的群众将不能办理相关业务。但是,一些群众由于预约渠道不畅通或不知情,没有预约便自行前往办事大厅导致与工作人员产生冲突。有人说:公民享有自由权,实行办事预约制度,太麻烦了。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此进行辨别与分析。
24、莆田市提出了“富裕莆田、和谐莆田、文化莆田、生态莆田、幸福莆田”的宜居港城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市人民积极建言献策。某校九年(1)班决定举行一次以“港城崛起,宜居莆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发展思路】为建设“富裕莆田”,你认为我市应坚持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为什么?
(2)【畅想未来】请描绘你心目中的“和谐莆田”?
(3)【群策群力】请你从政府、居民的角度,为建设“生态莆田”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5、 2020年的“两会”是特殊之年的信心之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但我们有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亿万人民的勤劳智慧。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当前的难关一定能过,中国的发展必然充满希望。
请回答我们应如何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
26、(文化自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
请从国家,政府、社会和公民四个方面说说具体做法(每个方面至少写出三点)
28、 一场精准扶贫的攻坚,就是一部决胜全面小康的雄浑史诗;一轮精准帮扶的携手同行,就是一股温暖前程的澎湃力量;一步脱贫摘帽的奋力跨越,就是一个励志人生的精彩故事。
吴某,一家三口,家里收入全靠他一个人在附近打零工赚钱,生计难以维持,2014年5月被纳入建档立卡贫苦户。随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下,确定了帮扶责任人,根据吴某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意愿,帮助其发展胡椒种植和黑山羊养殖,并为他们解决了医疗保险、住房和儿子上学费用等问题。农技协会送来了种植和养殖资料,并进行了技术培训。通过夫妻二人的辛勤劳作,他们的家庭收入由以前一年四五千元变成了三万多元,家庭生活状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合材料,运用“共享阳光”的相关知识,分析吴某一家是怎样脱贫致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