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阳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祖国西南的一个彝族山村,过去,村民的温饱都成问题。现在,该村依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依托得天独厚的草场优势,走上了致富道路……这说明我国(     

    A.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本方针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C.保障民族地区各族人民享有高度自治权

    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增强民族地区的发展

  • 2、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十周年。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热烈反响,各方予以高度评价。这是因为(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④人类面临的问题只能由发展中国家来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因为该法(     

    ①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②有利于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③有利于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法律保障④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盛会,肩负14亿多人民的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行使民主权利,这说明(       

    ①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之中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5、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并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在草案审议期间,中国人大网公布了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由此可见(     

    A.民主决策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根本途径

    B.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C.我国推动在重大决策前和决策中进行充分协商

    D.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重要保证

  • 6、面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痛点”,近年来我国制定或修改了网络安全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行政诉讼法等。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①良法应当反映全体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②完善了法律制度,也就等于夯实了法治基础

    ③良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

    ④建设法治中国要让人民群众因法治进步而不断增强幸福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保护法是中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以下是黄河保护法的立法进程。这过程体现了(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高度重视黄河立法工作。

    2021年4月,水利部门公布了《黄河保护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

    2021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

    2022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23年4月1日起执行。

    ①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行政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立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强调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这些举措(     

    A.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强国之路

    B.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C.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D.说明“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外敌入侵,林则徐毅然在虎门销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毫不犹豫地把刀与枪投入茫茫黑夜。从林则徐和鲁迅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

    A.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肩负起振兴国家、民族的责任

    B.做人应信守承诺,说到做到

    C.对国家、民族负责任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D.凡是成功的人士,一定会肩负起他的社会责任

  • 10、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谱系(     

    ①是当代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②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③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④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六根棕色木条相互巧妙锁定,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这是中国担任2023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首日向安理会成员赠送的纪念品——鲁班锁。鲁班锁拆开容易组装难,破坏容易重建难,就像安理会当前面对的难题,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采用科学方法,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为世界和平安全奔走呼吁,为全球发展事业注入动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体现了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B.这展示了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强国担当

    C.这贡献了解决当前国际社会所有难题与危机的中国智慧

    D.这说明了我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 12、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这启示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     

    A.走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坚持党的领导

    D.凝聚中国力量

  • 13、“法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体现了法治的要求是(     

    A.良法之治

    B.善治

    C.人治

    D.民主

  • 14、2023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邓小燕,八年前主动放弃沿海地区的稳定工作,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历经困难和挑战,她让家乡的特产走出了大山,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她的创业故事表明(     

    A.做好职业选择只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B.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没有关系

    C.青年人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是最好的

    D.当代青年人要敢于担当并勇于奋斗

  • 15、某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时政播报活动,下列两则时政新闻共同体现的主题是(     

    截至2023年10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321.5万个。5G将融合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发生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

    2023年12月6日,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投入商运,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A.创新实现新突破,科技再攀新高峰

    B.科技水平并不高,创新能力待提升

    C.中国智造创奇迹,创新强国已建成

    D.科技创新无止境,国际合作才会赢

  • 16、如图反映出的我国人口特点是(     

    ①人口基数大            ②新增人口多

    ③人口素质偏低        ④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 17、2022年8月10日,《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表。白皮书进一步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事实和现状,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充分表明实现祖国完全的必胜信心、反对台独的坚定决心。这告诉我们(     

    ①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②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文人口普查皆简称“X人普”),男女初婚年龄分别为29.38岁和27.95岁。“六人普”的时候还是25.75岁和24岁,十年的增幅远大于前几次人口普查间的变化。初婚年龄推迟的原因有(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受教育时间延长

    ③就业和工作压力较大④住房等婚育成本较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9、2024年将迎来澳门回归25周年。自回归以来,澳门始终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经济、民生等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GDP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体现了澳门(     

    ①坚持落实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②“一国两制”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③贯彻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④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重要

    ②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③既重视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道德的规范作用

    ④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德法同行】

    202183日,扬州警方发布通报称,南京64岁女子毛某某不遵守防控防疫法规要求,擅自离开封控地南京,隐瞒南京旅居史,频繁活动于扬州市区多处人员高度密集地,致使新冠疫情在扬州市区扩散蔓延,造成极其严重后果。公安机关依法将其刑事拘留。一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毛某某年龄大,情有可原,只应受到道德谴责,不必受到法律制裁。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位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 22、【民生优先  维护公平】

    2015年2月27日在聊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王忠林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2015年政府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时强调,大力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着力办好就业、社保、办学、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宜居、交通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养老服务、食品药品安全、扶贫开发这十件民生实事

    关注民生调查小组在对上述材料充分讨论后,组长海燕陈述发言:实施民生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必将对我市和谐稳定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海燕要陈述的积极影响加以归纳整理。(至少答出3个方面

    (2)尤玉明也感慨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重视民生,维护社会公平,看来只能等着政府来解决啊!请你对尤玉明的观点简要评析。

     

  • 23、2014年10月15日,天津大学的学生们发起了孝敬父母要趁早的网咯公益活动,刚推出一周就吸引近万名网友晒出了自己孝敬父母的照片。同时,全国10余万网民转载、评论和点赞。

    对此,有同学认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还不能孝敬父母,但在此呼吁成年的朋友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传递温暖】

    201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曲目《时间都去哪儿了》被网友誉为年度最暖心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  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真挚而平实的歌词引爆观众共鸣与泪点,对亲情的浓浓呼唤瞬间钻心入肺,现场不少观众当场感动落泪。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娓娓道来的歌词我们能体会到什么?2分

    2等父母老了再孝敬父母就晚了。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孝敬父母?4分

    3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父母不孝敬,常常粗暴地对待父母。为了让他们改变对父母的态度,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4分

     

  • 25、   材料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2020年9月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1)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材料二:1981年,45岁的刘永坦心中萌生了一个宏愿——开创和发展中国的新体制雷达。在刘永坦和团队成员们37年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新体制雷达终于从梦想变为现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在防护工程领域,钱七虎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名字。奋斗一甲子,报国六十年。他用毕生心血,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共和国“盾牌”。他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只有不忘初心,心怀感恩,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这两位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是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

    (3)这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对我们青少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启迪?

  • 26、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安利中国将一刊登两篇安利谣言文章的微信公众账号告上法庭,象征性索赔一元并要求其道歉。最终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账号运营者删除其发布的谣言文章,在其微信公众账号发布道歉信,并向安利公司支付了1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材料二:2014年11月24日,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宣传周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维护网络安全、规范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1材料一中对网络谣言的惩处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些作用?2

    2根据材料二,从国家安全和公民个人安全的角度谈谈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的必要性。4

    3以上材料对于我们中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有何启示?2分

     

  • 27、进入2016年,西宁市各小区一夜之间出现了多个“衣衣不舍”的回收旧衣服的箱柜。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友善箱”。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已多余的衣服投入到“友善箱”里,有需要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将衣原取走。一个“友善箱”温暖了西宁市民的心。很多人认为把衣服投入箱框里的行为让他们幸福快乐着。

    请你根据相关知识,谈谈他们快乐的源泉。

  • 28、关心人类命运  全球合作抗疫

    在这次全球抗疫中,我国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及时分享了中国有关临床诊疗、疫情防控等经验和方案,并向多国援助抗疫物资和选派医疗专家指导抗疫。2020年6月7日,一册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的“行动指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正式发布,这是一份为了全球抗疫胜利阐明中国理念的“政策宣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国以巨大的牺牲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中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同与赞赏。

    (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

    (2)在全球战疫中,我们中学生应当怎样关心人类共同的命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