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太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以下是初三李想同学对民主与法治相关时政新闻的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A.重庆法院探索推出车载便民法庭,开展巡回审判等司法服务——有利于促进法治宣传,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

    B.重庆市因强降雨积水严重,交巡警闻“汛”而动,第一时间救援被困车辆——交巡警坚持依法执政,为人民服务

    C.近日,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对校外培训立规定则——此举促进法治国家建设,彰显出我国建立起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D.重庆市政协打造“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实现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该平台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 2、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想就有前行的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共同富裕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国家富强

  • 3、由两岸机构共同举办的202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吸引两岸超过1500万人参与投票,最终“融”字最高票当选。“融”字代表了两岸的现状与愿景,展现了发展两岸关系的方法与目的,汇聚了两岸同胞最真挚的朴素情感。这表明(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民心所向

    ②我国坚持了民族团结的民族关系

    ③融合发展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④两岸同胞要交流合作的共同心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召开。下列关于两会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都体现了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体现

    ③共同说明了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

    ④共同说明了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饭圈”指喜欢某个明星或者组合的粉丝群体。随着“饭圈”的无序生长,诸多乱象产生,引发社会问题,如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饭圈”粉丝互撕谩骂等。对“饭圈”的治理,需要(     

    ①青少年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②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③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杜绝追星 ④立法机关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审时度势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放开三孩等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人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些重大决策部署旨在(     

    A.提高人口素质

    B.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C.控制人口流动

    D.表明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

  • 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本次机构改革要着力解决一些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焦点。可见,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①有利落实依法治国,保障依法执政②旨在更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

    ③旨在扩大人民权利,实现当家作主④有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更好履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广西对全区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自2023年11月1日起执行,调整之后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由1810元上调至1990元,二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由1580元上调至1840元,三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由1430元上调至1690元。这体现(     

    A.共同繁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政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

    D.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 9、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公园内,参加义务植树的市民忙得热火朝天。每年春天,我国从南到北渐次掀起造林绿化的热潮,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种下片片绿色。开展全民义务植树(     

    ①说明我国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生命安全②是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③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途径④有利于增强生态意识,凝聚植绿护绿的磅礴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近年来,多位老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在网络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义务“云科普”。他们通过风趣幽默的讲解,让专业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受年轻人喜爱。 这(     

    ①快速提高了全民文化素质

    ② 广泛传播了科学知识   

    ③证明网络促进科技创新   

    ④彰显了科学家的责任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说明(     

    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②法律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法律,二者相互融合

    ③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

    ④以道德承载法治理念,以法治滋养道德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据报道:为更好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浙江省“八大流域”实施禁渔。这是我省首次实施统一禁渔,主要实施禁止除娱乐性游钓以外的其他所有作业方式。该做法体现了(     

    ①以生态保护为中心,保护我省的水资源

    ②努力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③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生态建设的目标

    ④发展经济与资源开发、保护环境相协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2023年11月11日下午,广州普法好少年·第四届“嗨!说法”广州市中小学生普法创意大赛决赛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决赛通过“广州普法”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端进行线上的全流程视频+图片直播,共吸引近50万人次观看,线上线下齐发力。此次活动(     

    ①创新了中小学生普法方式,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②激发了中小学生学法热情,增强法治意识

    ③拓宽了普法渠道,让法治教育更深入人心

    ④给中小学生增加了课外负担,与国家“双减”政策相违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这一宣告展现出强烈的(     

    A.道路自信

    B.制度自信

    C.理论自信

    D.文化自信

  • 15、筑梦,一个民族的矢志追寻;逐梦,一个大国的雄健步履;圆梦,一个大党的如磐初心。共圆中国梦,需要我们     

    ①走中国道路            ②弘扬中国精神            ③凝聚中国力量          ④放弃个人理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是基于(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②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挑战

    ④巩固脱贫成果的需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7、如图警示我们(     

    ①要树立维护国家安全意识 ②要积极检举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

    ③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④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8、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这需要(     

    ①严守湿地保护红线②坚持粮食安全为基础

    ③种业科技自立自强④良法良技育“好”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要求两岸同胞(     

    ①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③实现心灵契合,增强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④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走向同时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长征精神,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在一百多年的奋斗中,我们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建党精神

    ②民族精神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

    ③民族精神是宝贵的物质财富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 只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请你对以上观点进行评析。

     

  • 22、小强所在的学校不定期举行各种逃生演练、紧急疏散等活动。他对此举很不以为然“又没发生地震,用得着那样瞎练吗?”。( )

  • 23、   广元市朝天区李家乡面积111.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75%以上,最低海拔1460米,最高海拔1980米,全乡8个村9093人,其中农业人口8870人。乡内具备较好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是一个高山重要的蔬菜生产区。旁边相邻修建的是一个农家乐,是本地一何氏村民在外发展走上致富路后,仍不忘家乡,对家乡不舍,也希望把家乡的美景推荐给更多喜欢乡村旅游的人,就回乡创业发展。

    对此,同学们发表了一下观点:

    小明:绿色环境就是好,不光适合旅游,还能提高收入,所以多多开发,不用保护。

    小鹏:适合旅游,提高收入没错,但必须要保护好环境。

    请你就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

    (1)有人说,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就是政府依法行政。请评析此观点。

    九年级王元元同学发现学校附近有一家非法经营网吧,一些学生时常偷偷泡在那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于是,他利用国庆节休息时间,拨打政府公开热线,向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反映了情况。

    (2)请你谈谈对王元元同学这一行为的认识。

  • 2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1)法治,意味着什么,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2)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为战胜疫情,保障社会安定有序,每位公民都应从自身做起,请你发出倡议。

  • 26、【精彩传奇的“中国故事”】

    故事一:新型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小区门口的路怎么修才最合理?为了征集当地居民意见,几十名上海虹桥街道的基层立法信息员已经跑了好几个月。如今,街坊邻里的意见都落实在了一张图纸上……十年来,中国人民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从“小院议事厅”到“板凳民主”,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从“民主恳谈会”到“新村议事会”等,无不展现中国式基层协商民主的勃勃生机。今日中国,一个个环节紧密、形式丰富、覆盖广泛的民主实践场景,正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着新鲜的活力……

    (1)我国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对此,你有哪些方面的认识?

    故事二: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十年,法治逐渐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更加坚定。在基层立法联系点,人们踊跃建言献策;在“援法议事堂”,人们积极议事评事;在广袤乡村,“法律明白人”成为法治乡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日益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

    十年来,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超119万,提出的意见有350多万条,我国的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法院平均当场立案率达到95.7%,“有案必立、有诉必理”让曾经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成为历史……非凡十年,砥砺奋进,法治中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所需,为社会生活铸造坚实后盾。

    (2)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为社会生活铸造坚实后盾?

    故事三:青春韶华筑梦伟大复兴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要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号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响应国家的号召?

  • 27、(感受改革开放)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小青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改革开放大变迁”为主题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经济实力)“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位次的变化: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活变化)春运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变化一:从时速40千米到350千米

    变化二:从“小窗口”到“大数据”

    变化三:从“回家”到“旅游”

    经历过几十年前春运的人不会忘记绿皮火车,走走停停,速度缓慢。那时,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千米。如今,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越来越多。

    过去,每逢春运时火车站前密密麻麻的排队购票人群能甩出几千米外。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一代铁路客票系统的研发使用,人们通过网络“动动指尖”即可购票。

    老话讲“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时一定要回到父母身边。近些年来,带上家人出去旅游过年逐渐成为时尚,北方人南下“取暖”,南方人北上“赏雪”,举家出国旅游的也越来越多。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改革开放所创造的“中国奇迹”向世界证明了哪些道理?

  • 28、   2017年,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再出发;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更标志着中国开启圆梦复兴的新征程。

    (1)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请你简要描述那时的中国是怎样的?

    (3)新时代,我们应怎样踏上圆梦复兴的新征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