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12月26日,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 )
①说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我们的中心工作
②有利于增强全民公共卫生意识,打造卫生清洁的人居环境
③有利于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④表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是( )
A.党的十九大
B.党的二十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
3、2023年12月14日—12月17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在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举行,此论坛已持续举办13年。这表明( )
A.两岸同胞同文同种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B.两岸文化交流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C.两岸同胞对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完全认同
D.两岸相关高校在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4、2023年9月22日,全国各地喜迎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样做有利于( )
A.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同步富裕
B.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C.消除城乡差异,维护社会公平
D.增强国家实力,主导世界事务
5、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 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没有电线的连接,也不用头戴设备,仅凭大脑就能实现仿生手5根手指的独立运动和手指间的协同操作控制……这些“黑科技”( )
A.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B.是第一生产力
C.让生活更美好
D.是强国之路
6、“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
①国家富强②社会安定③民族振兴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对此,你的看法是( )
①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②核废水会造成海洋污染,加速全球生态危机
③排核废水属于日本内政,我们只能口诛笔伐
④人类要敬畏自然、保护海洋,坚持可持续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对改革开放理解正确的是( )
A.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B.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C.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D.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9、只需网上提交开办企业的资料,营业执照快递到家;只要点开手机应用,补证、缴费、挂号,全都办妥……湖南宁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是“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生动写照。由此可知这项改革( )
①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进步 ②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④促进了公正司法的实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目前互联网上存在一种“假原创”现象,一些人通过内容拼接、同义词替换等方式,把他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原创”作品。“假原创”现象( )
A.体现了智慧的创新精神
B.降低了文化创新的成本
C.阻碍了创新文化的培育
D.促进了创新成果的共享
11、某校九年级(1)班计划在九月份举办一次关于“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的主题活动,小然打算剪辑制作反映拉开农村改革序幕的短视频。下列是他在网上搜集的几个镜头,可以采用的是 ( )
A.
B.
C.
D.
12、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曾用一段比喻,生动诠释了民主:“民主不应该是可口可乐,全世界一个味道,我就知道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北冰洋汽水,事实表明民主没有固定模式。”下面说法和材料相符的是( )
A.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
B.民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C.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D.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13、近年来,央视以“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了《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非遗里的中国》等系列精品文化节目,让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了起来。这体现了( )
A.文化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理论创新
14、中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知识产权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在全球知识产权规则制定上,有了更多中国声音。材料表明( )
A.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B.我国带领其他的国家发展科技
C.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科技强国
D.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
15、公益广告语“不要让眼泪成为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广为流传,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①水资源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我国追求高质量发展必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
③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面临的形势严峻④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有一群不平凡的劳动者,他们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被誉为“大国工匠”。他们的行为体现了( )
①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民族精神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C.伟大建党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D.深化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可以引导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8、“12345热线”是政府关注民生、倾听民意的平台,右图是重庆市人民政府“网上12345”近期的一条对网友留言的回复。这彰显我国公民( )
A.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多种多样
B.要严格执法,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C.参与民主生活有反映诉求的渠道
D.要不断形成尊重、宽容的民主态度
19、某校开展了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等活动,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以下属于对中学生要求的是( )
A.立法科学,体系完备
B.司法公正,廉洁高效
C.执法严明,依法行政
D.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0、杭州亚运会会徽的含义如下: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这一设计说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引领世界
②发展中华文化必须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④增强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大量含有低俗、暴力等内容的信息进入了中学生的视线。初中生小杰把传播网络低俗信息作为种乐趣,经常在手机里转发。
判断:
理由:
22、有人认为: “分裂行为危害大,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2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实现中国梦是大人的事,是国家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 )
判断:( )
理由:
24、分析与运用
场景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开幕式到闭幕式都渗透着“中国式浪漫”。开幕迎客松,闭幕折柳枝;开幕二十四节气,闭幕十二生肖;一捧柳枝,一首《送别》,一群依依不舍的人,用中国传统习俗,经典音乐表达着中国人民的情谊。
场景二 北京冬奥会中,志愿服务项目超过52.4万个,志愿者人数20万人次,服务时长超高5.7亿小时,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温暖的微笑成为一道道志愿服务风景线,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的风采。
(1)冬奥会全程立足中华文化,体现了文化自信,作为现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坚定文化自信?
(2)请你谈谈志愿者身上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重要意义?
25、 2018年5月至11月,由教育部牵头在全国开展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该系列教育活动包括“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我的家风故事”“英雄在我心中”。
(1)广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体现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请你就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作一简单介绍呢?
(2)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对我们青少年有何重要意义?
26、(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建功立业过程中形成的革故鼎新、惠民利民等基本思想,成为今天治国理政的有益借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仍是今天评判是姅曲直的道德理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等人文精神,至今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增强文化自信为什么必须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2)青少年应如何打好中国底色,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27、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每年12月4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九年级某班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相关活动。
(1)活动一:说一说联系所学宪法知识,说说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原因。(2分)
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但有权不能任性。备受关注的“秦火火”因诽谤、寻衅滋事罪,朝阳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秦火火”明知系捏造的事实,仍然在网上散布谣言,相关信息累计被转发4100余次。
(2)活动二:辩一辩 有同学认为,在网络上留言也有那么多规矩,这不是限制我们的权利吗?请运用《与法同行》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5分)
28、2013年10月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2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方出资500亿美元。2015年3月多个西方主要国家申请加入,使亚投行扩围至33个成员国。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4分)